『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

《伤寒论》中提到“热入血室”这一特定概念,后世医家把小柴胡汤作为治疗热入血室的专用方。

  《伤寒论》论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提到热入血室的还有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145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所谓“热入血室”,是指妇女经期外感,表现为寒热往来,甚则神志变化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特定病证。后世医家多用小柴胡汤加减方治疗,通常加用活血调经之品。

  后世视小柴胡汤为热入血室专方

  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治疗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地黄汤。附案如:“辛亥中,寓居毗陵,学官王仲礼,其妹病伤寒发热,遇夜则如有鬼物所凭,六七日忽昏塞,涎响如引锯,牙关紧急,瞑目不知人,疾势极危,召予视。予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经来否?其家云:月经方来,病作而经遂止。得一二日,发寒热,昼虽静,夜则有鬼祟。从昨日来,涎生不省人事。予曰:此热入血室证也……医者不晓,以刚剂与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喘急息高,昏冒不知人。当先化其涎,后除其热。予急以一呷散投之。两时顷,涎下得睡,省人事。次授以小柴胡加地黄汤,三服而热除,不汗而自解矣。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妇人经水适来适断,伤寒杂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汤主之,加以四物之类,并秦艽、牡丹皮辈,同为调经之剂。”

  当然,病证表现为寒热往来,治疗也应以小柴胡汤为主,所加活血调经药仅为佐使之品,而处方绝不可以以血药为主。

  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从另一角度强调:“如经水适来适断,往来寒热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热,后以四物汤调治之。如寒热不退,勿服四物……”

  瘀血所致寒热往来、神志异常不在此例。

  清代医家钱潢在《伤寒溯源集》中论及《伤寒论》第143条、第144条时指出:“前后妇人中风两条,仲景虽分言之,以互相发明其义,而学人当合论之以悉其旨可也。但前以七八日而脉迟身凉,此以七八日而续得寒热,皆热邪已入之变症,又示人以热入血室之见症颇有不同,无一定之式,未可执泥以生疑二也。但不揣愚昧,意谓仲景氏虽但曰小柴胡汤主之,而汤中应量加血药,如牛膝、桃仁、丹皮之类。其脉迟身凉者,或少加姜、桂,及酒制大黄少许,取效尤速,所谓随其实而泻之也。若不应用补者,人参亦当去取,尤未可执方以为治也。”

  此论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临证可从。

  日本学者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中加按语谓:“小柴胡汤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类,不如小柴胡汤合用桂枝茯苓丸之正当。”

  实际上,“小柴胡汤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类”与“小柴胡汤合用桂枝茯苓丸”,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加用桂枝。汤氏之说明显不及钱氏之论。

  小柴胡汤治热入血室病案

  治疗赵某,女,43岁。2008年4月12日初诊。

  昨日午后出现发热,自服“康泰克”等药物,晚上高热,服两次退热药,今日晨起出现神志异常,一会儿神清语利,一会儿喃喃乱语,下午诸症加重,家属疑为鬼神附体。晚上邀笔者至家中诊治。诊见急性病容,目光呆滞。问其身上冷吗?“冷”。身上热吗?“热”。胸脯憋吗?“憋”。肚子难受吗?“难受”……问诊不完全配合。问及月经,其女儿推测,这几天应该是经期。舌质红,舌苔白,脉细弦数。辨证考虑热入血室,治以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姜半夏9克,党参6克,益母草15克,生甘草3克。3剂水煎服。

  当晚间隔3小时分2次服完1剂,发热较轻,患者安睡。次日上午分2次服完第2剂,下午经至,诸症悉解。

  患者补诉,病发前经行1天,病发经止。

  女子经期外感,即使不表现为典型的“热入血室”,不表现为典型的小柴胡汤证,即使并没有影响到月经,在选方用药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特殊生理期与平时有别。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有一段论述可供我们参考:“发热恶寒,多是外感伤其荣卫,伤荣则寒,伤卫则热,平人治法,须用麻桂发散。失血皆阴血大亏,不可再汗,以耗其气分之水液,只可用小柴胡汤加荆芥、防风、紫苏、杏仁、薄荷、前胡、葛根等以和散之,免犯仲景血家忌汗之戒也。”所论并非经期外感,但有助于我们对经期外感的认识和治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0)

相关推荐

  • ​十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原文144

    ​十九.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原 文144 [郑论] 按此条血虽结,而表证尚在,但和解之,邪去而结自化为乌有矣,故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四一)临证谈小柴胡汤之热入血室

    热入血室在读<伤寒论>的时候都读过,但是,真正去用过,治过的不一定多. 赵某,女,43岁.4月12日初诊.昨日午后出现发热,自服"康泰克"等药物,晚上高热,服两次退热药 ...

  • 《伤寒论》113方——盘点小柴胡汤,十一条提纲

    妇人病三条 少阳十九9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而值经水适来之时.及得病七八日 ...

  • 【倪海厦老师讲解…热入血室,脏燥】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女子月经来潮,是因为奶水顺著冲任二脉往下行,到了子宫里面就成为月经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病有感于外者,有因于内者,即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尽管中医对病因认识的主体思维是"审证求因",尽管临证多有外感合内伤者,尽管临证每有不易分辨外感与内伤者,但明辨外感与内伤,对临证者而言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小儿病

    宋人王硕所撰<易简方>,在柴胡汤(即小柴胡汤)的一大段主治中有一句:"小儿温热,悉能治疗."如此不起眼的一句话,被日本经方家汤本求真在编著<皇汉医学>时所引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三焦郁热

    温胆汤为笔者临证常用方.早期对温胆汤的认识,拘于治胆.治心.治胃.运用日久,体会到温胆汤的使用范围应该超越上述认识,但一时未能找到相应的理论阐释. 读<温热论>,叶天士指出:"再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疗饮证

    小柴胡汤具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之效,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气郁证.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热入血室",后世医家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月经病.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气.治血,而其治水 ...

  • 『古方新解』炙甘草汤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导读:炙甘草汤是<伤寒论>中一首重要的补益剂,并且一直是治疗心脏方面疾患的常用方剂,现代一些临床报道亦多从此方面研究.但是在本文中,作者却另辟蹊径,根据炙甘草汤的应用证,将之用于脑外伤后遗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治顽固头晕

    我有幸侍诊于中日友好医院.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任医师冯世纶教授,受益良多,现就个人临床治验一则总结如下,以答谢恩师教诲,敬请同道指正. 阿某,男,蒙古族,56岁.2014年1月5日初诊. 患者主诉头晕1 ...

  • 『古方新解』左金丸治疗湿热中阻证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高建忠 左金丸可治肝火胁痛,可治肝火犯胃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 那么,左金丸可不可以治疗与肝火无关.由湿热中阻所致之吞酸.脘痞.嗳气.嘈杂等病症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 ...

  • 『古方新解』甘草干姜汤治疗血证

    后世医家每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中焦虚寒之血证. 宋代医家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把理中汤作为治疗"伤胃吐血"之专方:"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以其功最理中 ...

  • 『古方新解』小柴胡汤治便秘

    某男,32岁,身高176厘米,体重仅55公斤.其人面色发青,眼圈发暗.2013年1月25日来诊,主诉便秘15年,起初3-4天一次,后来发展为4-5天一次,8年来通便均依赖开塞露.膳通等药物或保健品,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