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学人徐江伟

一转眼,和徐江伟先生相识已经十年了。

2011年9月,新昌朋友默雷邀请我去讲学,我第一次来到浙江绍兴南部的新昌县。

默雷本名陈煜,是新昌税务部门的网络工程师,业余从事人文研究。2006年在武汉举行作品讨论会上,我与他相识。此后在网上保持交流。2011年9月,他邀我到他主办的讲座上谈谈心得。

那天讲学前,默雷把一本打印的书稿交到我手上,说书写得不错,你一定要看看。当天和朋友们聊得很晚,我无暇细看书稿。第二天上午,默雷带我参观当地的名胜大佛寺,同时邀来了书稿作者徐江伟。我没看书的内容,所以无法和他进一步讨论。下午我要去杭州。徐江伟主动提出,开车送我,路上多聊聊。那天大雨滂沱,聊了什么我已经记不住了。主要感觉是,他渴望学术上的知音。在中国,县级城镇的文化生活里,想找唱歌跳舞的伙伴比较容易,想找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的同道也不困难,但想找学术研究的同道则并非易事。县级不设学术研究的专业岗位,业余从事学术研究者通常是凤毛麟角。因为学术研究是难度不小的智力挑战,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却不具有娱乐性质,历来只有少数人乐在其中。

我在回程的飞机上开始阅读徐江伟的书稿。这本名为《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的著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原来,他从蒙语和古代汉语的比较入手,结合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华夏文明的诞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我一回北京,就给他发去一信:“我在返回北京途中一直看你的大作,感到立论很新颖,视野很开阔,文笔也很流畅。因为我不从事这个领域的专门研究,所以不能判断具体结论的得失。但我想把你的成果推荐给一个学术刊物的主编,他们这个杂志曾经推出过数位民间学者,我希望他把你的书稿选发一些。如果你乐意,请把书稿的电子文本发给我。”

徐江伟收信后,很快发来了电子文本。我迅即转给《社会科学论坛》主编赵虹。他看了以后,也很兴奋。立即决定从2012年起,选刊书稿。赵虹不是一般的选登,而是连续刊登了11期,将书稿的主要内容一一展示。

同时,我又把书稿推荐给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李向晨。他对这部书稿也很欣赏,很快与徐江伟签约,当中经过反复磨合,2013年12月,《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2017年,李向晨又在该社出版了徐江伟的第二部专著《另一种起源:华夏文明猜想》。

这两部著作问世后,徐江伟又完成了《青藏高原与东方文明的起源》等两部新著,目前正在寻求出版机会。

为何称徐江伟为民间学者?不妨从他的经历说起。他小学三年级就赶上文革。初中语文就是学“毛选”,物理课本介绍一下“三机一泵”就完了。高中赶上“黄帅事件”,考试都取消了。毕业到一家乡镇农机厂当钳工。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进了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中文专业。学制3年,因为是扩招的走读生,其实只读了两年三个月。这所名为大专的学校,原来是一个中等师范。第一次办大专班,老师也谈不上多高的学术水准,整个教学围绕以训练初中语文老师的目标展开。今天的人或许会以为他学历不高,又无名师指点。我也是1977年考的大学,记得那年全国650万人参加高考,只录取了27万学生,当时考大专的难度大于今天的硕士研究生。老师水平有限,在当时并非个别学校,而是普遍的现象。

徐江伟毕业后,分配到一个乡镇中学任教,三年后又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前后做了十年教师。1990年代,他下海经商,办了一个建筑机械公司,干了十几年,挣的钱可以保证衣食无忧,于是关掉了公司,专门从事自己最感兴趣的学术研究。

他先感兴趣的是蒙古历史。看完蒙古史又去看满洲史,出于好奇心,慢慢地发现历史上的改朝换代中蕴含着一些因果关系,还没被人说过。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华夏文明是北方游牧族群和南方农耕族群融合而来。在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北方游牧民族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南北原始人群交汇融合的过程非常残酷,而非诗情画意。他注意到汉语普通话与蒙古语腔调相似,而与吴越方言却存在巨大差异,由此推测汉语普通话与阿尔泰语之间存在更多的亲缘关系。如果先秦时代的统治者说的是古代阿尔泰语,汉字历史上应该有过一种跨语系的演变,从最初的多音节读音变成了单音节读音。于是,他从这方面入手来寻找证据。他查看《古代突厥语语法》和《蒙古秘史》,发现许多阿尔泰语词汇读音与先秦雅言可以严格对应。他从2008年开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计划用三年写成一部书稿,想不到起笔很顺,只用5个月就写成初稿,以后不断质疑、修正、扩充。

(0)

相关推荐

  • 华夏文明起源之谜终于破解?科学家发现史前人类新证据,就在南极

    华夏文明起源之谜终于破解?科学家发现史前人类新证据,就在南极

  • 好书推荐|《华夏文明的起源》:探源追本,任重道远

    季羡林先生为这套书作序时,正逢海内外同胞齐呼声,希望对中华传统文化及相关进行梳理,并集合成册出版以响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口号,先生闻之后,虽已高龄,但仍心生慰藉,为此套丛书作序并尽心 ...

  • 九兵兵史——起源

    第一章 开派九兵 华夏文明.渊远流长.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九兵,又称屠学.其发展历史可上溯至"大洪水"时期.是华夏文明少数传承至今的组织之一. ...

  • 徐江伟:契丹王族来源地考辨

    契丹王族来源地考辨 [内容摘要]契丹辽国雄踞中国北方二百多年,一直被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东胡系游牧民族所创建的,在族源上,从没有人提出过怀疑.但<辽史>记载的契丹语人名.物名.俗称等与蒙古语相 ...

  • 徐普伟

    学习先进强素质 忠诚担当开新局(64)]2020年度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职务违法犯罪案件查办工作先进个人-徐普伟 平凉清风 今天 一身正气扬清风 --2020年度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职务违法犯罪 案件查办工作 ...

  • “遵义杯”第五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前方II徐健伟(上海市)

    ☆前方☆ ☆徐健伟(上海市) 很小的时候 总是感觉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广阔到装得下梦的总和 最美好的前方 就在通往八方的一万条路上 我许愿能踏遍祖国的万里河山 看一看雪山的圣洁 瞧一瞧太阳从东海升起 ...

  • 徐健伟诗歌作品《为了梧桐叶》

    为了梧桐叶 为了梧桐叶 我彻夜流泪直到黎明赶到 为的是浇灌树根 向枯黄的叶子传递我透明的祝愿 眼泪变成了波光粼粼的湖 一会儿腼腆 一会儿活泼 枯黄的叶子在上面漂浮 如一艘迷失航向的船 虽然叶子和树的分 ...

  • 徐健伟诗歌作品《天堂的望远镜》

    天堂的望远镜 时隔一年 泪水已干 我渐渐明白 外婆的离去 不过是先走了一步 外婆的目光好温暖 她的眼睛 融化了冷冰冰的墓碑 她仿佛在对我说 依然爱着我,爱得那么深沉 人生的旅程啊 有始有终,有聚有散 ...

  • 徐健伟诗歌作品《十一月的梧桐叶》

    十一月的梧桐叶 梧桐叶,十一月的他们被季节染黄 梧桐叶很悲伤,它们望着远去的盛夏,徒生无限的惆怅 梧桐叶回不了家,深秋的风即将吹落了他们的躯体 梧桐叶的表情显示,他们依然对过去的时光恋恋不舍 梧桐叶不 ...

  • 徐健伟诗歌作品《十一月的风啊》

    十一月的风啊 十一月的风啊 你不必对我坦白 有时候我更喜欢谎言 别告诉我 大地上梧桐的落叶与你有关 那一枚枚叶子是有名有姓的 它叫做深秋 为了十一月的风而殉情 此时此地此景 满眼无限的深秋 凋零无尽的 ...

  • 徐健伟诗歌作品《十一月的风》

    十一月的风 十一月的风中 肌肤能够感受到寒冷 发抖的人们知道 这是雪白隆冬的前奏 十一月的风,令温暖的心发疯 是时候了 我要准备一把金色的号角 并高声吹响 我尽力擦亮疲惫的眼睛 为的是看清 那一枚枯黄 ...

  • 徐健伟诗歌作品《深秋的呢喃》

    深秋的呢喃 幸福的轮廓随着夕阳脚步的离开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 直到眼泪与星星同时在漫无边际的夜凄凉滑落才消失 此时朦胧的情愫被深秋的寒风翻译成梧桐叶的沙沙声 我好想写首诗赠予那个给从未蒙面的妈妈写信的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