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 向年关
戚氏 · 向年关
作者 马希玲
向年关,几日风雪且飚欢。玉树冰钗,六花[1]纷乱。黯云烟。孜煎,闭门轩。凄凉独守客厅间。何时冷冽稍退,踏雪陶冶望溪山。寂落佳丽[2],炊稀人去,不堪别苦悲怜。看银屏乏味,争秀飚酷,时觉烦喧。
空叹,岁未愁颜。谁问冷暖?把酒泪潸然。深沉夜,泪痕书溅。意绪娟娟,念无边。过往总总,伤离恨别,慨惜从前。一怀苦涩,更待何时,且任忧戚无言。
故里同窗好,然重聚日,鬓发霜斑。喜见当年学俊,似神仙巧遇话轮番。暮秋把酒青云[3],对酬诵咏,风雅人无限。怅此身犹有尘劳[4]绊,无奈地,些许心酸。恨至今、体裹陈瘅。冀来日别样度幽寒。晓曦光练,窗花隔映,夜未衾眠。
2013年春节前于本溪梧桐佳丽
【注释】
[1]六花:雪花。
[2] 佳丽:故居楼。
[3] 青云:青云山,也叫平顶山。
[4] 尘劳:俗事。《金刚经》有:“大智慧光明,离去尘劳。”
【浅析】(由砅)
《戚氏》是马希玲教授诸多词作之一,创作二零一三年春节前夕于家乡本溪居所佳丽楼。作者因常年只身一人在新疆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回到家乡本溪,故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向年关”春节将近。北方的岁尾年关正值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连续几日的狂风暴雪,恶劣天气正盛。满树的冰凌雪挂如白玉般晶莹剔透,雪花在风中飞扬劲舞。(“六花”词人引自:清,曹贞吉<滿江红>,滿目凄其,又是亭皋叶下。 忆当日,扳裘过此,六花飞洒。秋水一湾波写雁,青烟几点星分野。)眼望处卷雪如烟霜雾弥漫,天地间一片茫然。(孜煎:愁苦;忧烦。)这样的天气让人心生忧烦,闭门家中思绪万千。此处,一个“闭”字,暗喻作者对外界不好事物的排斥和隔阻。孤寂一人坐在客厅里,想着,什么时候天气回暖?踏雪赏冬怡情望溪公园。可是不久后就又要回新疆,那时人离,家空,炊断,屋寒是何等的寂寥悲凉,难以忍受这样的离别之苦啊,词人的内心满是离愁哀叹之情。看电视节目甚觉乏味,尽是一些明星秀场,搔首弄姿、惺惺作态毫无内涵可言,令人厌烦。
空叹,面对时光流逝不觉愁容染面,看千家万户把酒言欢庆团圆,而词者却独寂一人,谁来体贴关心、嘘寒问暖?手持芳樽泪如涌泉,浸湿容颜。夜深沉,回想之前每一次的聚散,难舍畴昔之情溢于言表,泪珠儿溅到书籍上,留下斑斑痕迹,那如细流般的心绪化作文字不断涌现在纸张上,落字万千,字字诛心,句句缠绵。就如同北宋词人柳永在《雨霖铃》里的那句“多情自古伤离别…….”真真是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聚散两依依,离别难再聚,泪洒伤心地。一杯浊酒,苦涩于心,是时候了,就随性而思,任由忧伤在无言中的时光滋繁。
“然”作为领字点出时间带给人们的变化。笔锋转,愁绪抛。家乡的同窗学友,再相聚已是两鬓斑白,再寻不见年轻时的模样。最欢喜是见到当年颇为崇拜的学科才俊,何等巧合,旧话翻说。可谓是对坐千言少,相欢万语穷。犹记暮秋时和志同道合的挚友亲朋喜聚青云山,推杯换盏、觥筹交错,咏诗诵赋,激情洋溢,无限风雅情怀。“怅”一个领字又做转折,再美好的相聚也终究散去,想起自己还有诸多事物缠绕于身,能怎么办呢,唉,平添心酸。如何不抱怨,直到现在,身体还病痛缠身,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想做的事情。领字“待”字,笔锋再次转换。好期待未来能过上一个不同寻常的冬天,融融暖意,再无霜寒。领字“晓”寓意新希望。破晓晨曦的光线,透过窗花映入室内,又是一夜未眠。最后收尾几句,扣入主题,人生虽有遗憾和不足,那又如何,收起悲凉的思绪,乐观迎接崭新的一天,因为曙光就在眼前。
此首词,用笔精妙。文字、句式及段落结构错落有序,节奏分明,字词精简,脉络清晰。整首词层层递进,从现实到追溯往昔,从借景融情到直抒胸臆,皆在写情,说不尽叙不完。通篇表达情感深沉细腻,畅达与深沉相结合,这正是作者词风的一个重要特点。我非常喜爱这首词,因为真实,因为寂寥,因为深沉,因为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