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IE在萌芽(6)--- 设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
上期说道单笔时间估算时间 T 可以变为:
T = A*(散点图拟合斜率* 商品数量 + N1)+ B*(散点图拟合斜率* 金额 + N2) 的形式。我们将每单的商品数量和金额带入这个公式,这个T就可以作为单笔订单的标准工时了。这也是当时第一期,有朋友提出来的标准工时的做法。
另一边我们把真正的每单工时t,采集出来做对比。
接着我们自然而然可以运用我们常规的、基础的工业工程知识咯。
我们把效率设置为 E, E = ∑T/∑t, (总产出工时/总投入工时),这样每天每个人的效率跟踪不就有了吗?我们避开了因为没有顾客而产生的无效时间。我们避开了冗长的结算周期。我们消除了在某些对于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
大家都知道IE的职能之一是要定标准,但是实际情况下的标准不仅仅是一个工时上的标准,有时候涉及效率,涉及成本,涉及质量,涉及柔性。
那么新的标准怎么定法?怎么才能兼顾所有主要方面?怎样才能真正服众?上一期的做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再来把上一期的做法再次抽象,变成一个通用的法则。
1、找出需要管理目标的PI,这个点相信大家都OK。
2、确定这个PI的标准:
a、头脑风暴找出所有潜在相关因素。
b、将所有潜在相关因素的数据与目标PI(或者目标PI中关键参数)进行相关性计算。
c、找出所有真正相关因素。若无,返回a
d、使用计算机遍历方式找出真正相关因素的相应参数。
e、标准 = f(相关参数)
3、实际值与标准值对比之后,即可对目标PI进行管理了。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咱们要看这个系统的柔性,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个我相信很少有厂家有相关的指标吧,有一部分有岗位柔性表之类的。
我们看下如何来确定标准。
1、历史生产过程中上什么能代表柔性?每周处理不同订单的种类数?每周处理订单的批次数?每周换模的次数?
我们选取目标PI的时候要想一下,为啥要跟踪管理这个PI?我们跟踪柔性的目的是了解我们厂到底一周能处理多少不同的订单。那么我们的PI就定为每周处理不同订单种类数。
2、确定柔性值的标准:
a、我们头脑风暴找出了很多相关的因素。顾客的总订单数,单笔订单数量,换模次数,每个员工平均掌握工艺技能数量,等等。(注意!这里可能有朋友说,每周处理不同订单的种类数不是只和顾客订单有关吗?注意这里是处理,需要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合力才能达成。)
b、我们找出顾客的总订单数,单笔订单数量,换模次数,每个员工平均掌握工艺技能数量,等等与每周不同订单种类数关系。
c、去除那些不相关的。
d、计算机登场!
e、找到表达式
3、标准的处理订单数量和每月收集的差异就可以跟踪了。也可以,比如把顾客订单数调高,去预测自己的极限水平在哪里。虽然这个可能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导致了不可预测性。退一万步讲,总比没有,然后瞎猜好吧。
很多人喜欢同行业对比HPU,这个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订单结构相同吗?自动化率相同吗?别人的标准如果生硬的加进来,只是让自己迷失而已。不要把希望寄托在网上的模版中,别人的内部资料中了,自己想清楚公司到底需要什么PI,相应的标准应该也是从公司内部挖掘。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来讲,怎么提高我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