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寺:一个刺史的石窟梦

去往北石窟寺的路着实不好走。带着南石窟寺未尽如意的黯然悲伤,绕了一个半圆,在数次转车,翻越陇东高原沟沟壑壑的境遇下终于还是来到北石窟寺了。

北石窟寺在庆阳市西峰区西南,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钟山红砂崖面上,地处陇东高原董志塬西侧。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在覆钟山下的崖面上开始开窟造像,此后历代镌修不止。

说起奚康生,也算是个老乡。《魏书·列传第六十一》:“奚康生,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世为部落大人。祖直,平远将军、柔玄镇将。入为镇北大将军,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父普怜,不仕而卒”。这是《魏书》奚康生列传的首段,记述了他的生平,籍贯。

既然来到老乡开凿的石窟,不免凭吊一番,毕竟“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看到大气巍峨的七佛,还是为河南人骄傲了一把。

闲话后表,眼泪后流,看窟再说。

第165号窟是北石窟寺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代表作之一。窟由奚康生于北魏永平年间修建。

165窟门口站立两位巍峨高耸的力士像,非常大气磅礴。天王高髻圆脸,足蹬战靴,浓眉大眼,神情威严。颇有有假装在埃及的感觉。

165号窟内以七佛为主体,辅之以胁侍菩萨、弥勒菩萨、普贤菩萨、阿修罗、千佛及佛传和佛本生故事。165号窟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七佛造像了,这七佛均作磨光高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直鼻厚唇,体魄雄健,具有北方民族质朴、淳厚的特色。佛内着僧祇支,外着双肩搭宽薄带袈裟,下着裙,衣彩绘方格,给人一种厚重感,衣纹细密而流畅。

而菩萨多作肉髻,上束以小花蔓,面目清秀,长颈窄肩,形体修长而潇洒,温婉而敦厚。

佛与菩萨的面部和手足部分,原来涂有赭色,双目则以石绿色勾出,以增强佛的威严与神秘之感。由于后代的修补,胁侍菩萨面部对呈粉白色,仅有北壁胁侍菩萨尚保留原作的风采。

如上图所示,东壁南侧靠门处雕凿一俯首站立象,象背正中雕凿一尊端坐菩萨,菩萨高髻上束花蔓冠,面容俊秀,上身袒露戴项圈,双肩搭宽博帔巾,下着裙,右腿微屈下垂,左腿盘于右膝之上,仪态沉静安详,双目远视前方。菩萨身前雕一尊驭象奴,上身袒露,下着短裙,锁眉怒目,双手持物做跪状。菩萨身后雕一弟子,身着袈裟,双手捧如意宝珠,做半跪状。三者形象有别,神态各异,组合和谐,动静有度,堪为妙品。

阿修罗像在西壁北侧靠窟门处。近观阿修罗像,三头四臂,上身袒露,正面相显得和蔼可亲,两侧相则冷酷威严,令人生畏。阿修罗结跏跌坐于一方形石上,一手举日,一手举月,一手持金刚杵,一手握降魔仗。在阿修罗像北侧,雕凿一交脚弥勒菩萨像。

222号窟创建于盛唐。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磨光高肉髻,面相圆润,细眉大眼,高鼻厚唇,宽肩圆腰,着袈裟,善跏跌坐于一方形台座之上,双足踩半圆形莲台。二弟子一老一少,内着僧祇支,外披袈裟,下着裙。南侧弟子双手捧钵于胸前。菩萨高发髻,面型丰满,云髻高耸,峨眉大眼,上身着斜领僧祇支,下着裙,腰带于胸前打结下垂,帔巾自双肩搭下,穿肘下垂。

窟内南北两壁布满小佛龛,龛形多为方形,圆拱顶形或长方形,每龛内雕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佛均为结跏跌坐,弟子或菩萨侍立左右。

窟为平面长方形的覆斗顶大窟,窟内正壁雕一佛二菩萨。佛低平肉髻,面相方圆。原来应该是善跏跌坐于方形台上,后经改装为结跏跌坐。二菩萨侍立,表面有清代泥塑重妆的痕迹。该窟虽有清代所改妆,但仍不失北周风采之华。

引人注目的还有北石窟寺的西魏石窟135号窟。窟呈平面近半圆形,穹窿顶,窟顶前沿雕帷幔,顶部两角雕莲花。窟内正壁雕一佛,南北两壁各雕一菩萨及一力士。在佛与菩萨的背光后,浮雕伎乐人和比丘各4身。伎乐人作高发髻,着圆领大衣,有吹长啸和排箫者,也有击铃者。

该窟造像,布局严谨,排列紧凑,富于变化,尤其是伎乐人,目观之放佛有仙乐在耳,非常传神。

看完诸窟后,还是要回过头来在说说老乡的事。

奚康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大将。《魏书奚康生传》中对这位老乡的记载中不乏“康生性粗武”、“……多所杀戮”的描述。如果通篇读下《魏书奚康生传》的话,其间透着杀伐决断,鲜血淋漓的场面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也无法窥视到这位老乡的真实内心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纠结与无奈。而对他内心世界影响最深的恐怕还是那件由众师兄弟引发的“沙门刘慧汪叛乱”。彼时,泾州爆发了僧侣叛乱,地方不能控制局面,朝廷只好将奚康生调来。就这样,奚康生一面双手沾满众师兄弟的鲜血,一面心念经文,下令开凿南北石窟寺。叛乱的平息的结果一定是让皇帝非常满意的,而这位老乡的内心又是怎么样的凄楚,我们不得而知。怕是只有当他一个人孤独的在南北石窟寺深邃的洞窟内,在高大巍峨的七佛注视下,才能平复内心无尽的伤悲吧。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魏书》最后饱含深情的如下写到“史臣曰:人主闻鞞鼓之响,则思将帅之臣。何则?夷难平暴,折冲御侮,为国之所系也。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奋征伐之气,亦一时之骁猛,壮士之功名也。”闻鼙鼓而思良将。当烽烟四起时,朝廷想到的是这位“熊虎之姿”的良将。而只有在了却完君王天下事后,奚康生,这位叱咤风云的刺史,只有一个人默默的呆在他所营建的石窟内,得到内心片刻的安静。

无论怎么样,奚康生,这位北魏名将终将自己的“壮士之功名”,深深的镌刻在南北石窟寺里。而知我,罪我,他都无怨无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