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永远看不到这些事情

大家好,我是灵姗。
周一鸽了一天,因为这个清明假期回了趟老家,就放飞自我了(bushi)。有爸妈在身边,我很快就退化到宝宝阶段,每天吃睡玩哈哈。
还好还是干了点正事的,在往来的高铁上看完了有一本书,我还挺喜欢困在高铁上的感觉的。
信号不太好玩手机体验差,身边人不认识也没法聊天,在晃晃悠悠的车上,特别容易进入心流状态。
每次在高铁上我看书写作效率都贼高。这次看完书叫做《财务自由之路》,是大名鼎鼎的《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舍费尔写的。
分享里面的两个对我帮助最大的思维方式。
1.穷人缺少一个好的导师
 
我是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人,一想到社交,尤其是跟没那么熟悉的人,我大脑就疯狂响雷达,回到家总是觉得好累。
所以我的空闲时间大多是独处,或是跟家人在一起,有比较熟的朋友约才会出门。
之前老能看到一些说法,聪明的人喜欢独处,孤独使人进步...不不不,这并不是一种很好的状态,
人类的本质还是社会性动物,而我是一座孤岛,偶尔派出两只船去远处的岛屿上晃悠一下,赶紧回来了。
就像是闭关锁国,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打开门一看,好家伙,都工业革命了。
每个人因为自己的个人特质和成长环境的限制,总有擅长和不擅长的事,向身边的人学习是特别重要的一环。
这个整体的模式,可以总结为"一个导师和几个学习榜样"。

一个导师,是一个远比你成功,能够庇护你,促进你发展的人物。跟他谈话能起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开始我挺不理解的,即使我能有机会认识这样的人,人家怎么会理我啊。但仔细想了想,其实对于年轻人来说,找导师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找不到特别牛的人,从身边的人开始也很不错,很多厉害的前辈,人都是非常友善的。
我大学时就碰到了一位导师级的老师,帮我走出刚开始进学校时的灰心丧气,到后来积极地发论文、打比赛、考研。
其实具体操作层面他并没有指点我多少,但每次交谈都能让我豁然开朗。
几个学习榜样,身边比较欣赏的朋友,为人积极,身上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跟他们保持经常的沟通,进步会很快,也容易碰撞出火花。
我在小马宋那里看到过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做"双生子催化效应"。
如果一个人能找到跟他同样级别,而且有很有默契的朋友,经常讨论和交流某些事,这两个人很快就会达到比现在更高一级的程度。
他举的例子是搜狗的CEO王小川,高中的时候编程水平已经很高了,虽然是学校第一,但是距离世界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后来班上来了个同学,也是一个程序大神,他们两个水平相当,你追我赶,后来同时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获得了国际奥林匹克信息竞赛的全球冠军。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也遇到了一个好朋友,做事特别认真,善于总结思考。我们两个经常讨论工作上的事(我们没直接工作利益关系)。
中午出去吃吃饭,溜达一下,聊聊天,那段时间感觉自己提升的很快。最近一年都很忙交流没之前多了,结果我现在对工作进行主动思考的也变少了。
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相互催化的效果还是挺挺明显的。
2.穷人不认为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书里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全力以赴”,那么你在接下来12个月中最多能赚到多少钱?
作者采用的计算方法是,选取你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那个月,在此基础上乘以12。
是不是觉得这不现实?
是,我刚开始看到也这么觉得,心想我收入最高那个月不一样啊,因为有哪些哪些特殊情况,每个月维持肯定做不到。
但是,作者甩给了我一句话,接下来便到了你对自己的成功负全部责任的时刻了。
你的成功不取决于有利的环境,不取决于某个特殊的月份,不取决于你的运气,不取决于他人,不取决于星座运势。
你的成功仅仅取决于你个人,你对此负有责任。
第一遍我读着感觉有点鸡汤,心想,怎么整起成功学了??
后来我又返回去读了两遍,明白了作者的意思。做不到,其实是在给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给客观条件。
并且,因为畏惧事情困难,不打算付出110%的努力。
我回想了一下,过去有太多最开始自己都觉得做不到的事,最后成功完成了。
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一次的成功中确实有偶然因素,但是也有必然因素,有我们可控的必然因素。
这些因素是值得反复总结,这样才能摸清自己身上最基本、最优势的要素,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出成功所需的客观条件。
最近一年多,我进步的其实很慢很慢。每次不想做事的时候都能找到,"工作忙""陪家人"这样的原因。
大多数其实是借口,不想承担起责任,踏出舒适区的借口。
这次读书的时候一锤子给我捶的清醒了不少,少管其他客观因素,接下来便到了你对自己的成功负全部责任的时刻了,认真起来。
总结一下:
今天这篇文分享了我最近读书的两点思考,一是要找到身边适合自己的导师和榜样,二是你对自己的成功负全部责任,不要寻找其他借口。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P.S.灵姗的每次更新是周一和周四的下午不想错过记得星标我,下次见

 来,看完这篇再走 
想写给所有迷茫焦虑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