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技艺:复杂多变的榫卯结构-鲁班锁
古建中国·榫卯结构
传说春秋时代,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了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
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这种三维的拼插玩具内部的凹凸部分啮合,十分巧妙。
在没有钉子、绳子、接合剂的情况下,你能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吗?这对空间想象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古建中国·榫卯结构
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六根木条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双交卡榫组成。
它看似简单,但设计难度相当高,卡榫仅借木条的不同凹槽放置、拼凑,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响结构稳固度,需将木块大小不一的卡榫精准放置才能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条,整个接合的木块也即散架了。
古建中国·榫卯结构
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动动脑筋可拆解,装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榫卯结构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比如有句成语叫作“方枘圆凿”,出自《楚辞》,人们在用木料制作器具时,凿出的卯眼叫作凿,削成的榫头叫作枘,凿和枘的大小形状必须完全一致才能合适的装配起来。
后来用此成语比喻双方意见不合,不能相容,配合不好,格格不入。跟它相反的一个词大家就很熟悉了,叫作“丁是丁,卯是卯”,讲的是做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