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稿子两种准备:讲话稿与汇报稿的写法有何不同?

朋友们在为领导准备材料的时候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稿子两种准备。因为有时,领导除了要在会议上讲话外,讲话内容还要提交汇报稿或者发布报告,所以在准备材料时,同一个稿子既要有现场讲话版本又要有汇报稿版本。那么我们就以市级领导在全省会议中的讲话为例,聊一聊讲话稿的“说”法和汇报稿的“写”法有何不同。

PART ONE

1.显著差异

汇报稿相对正式,“写”的时候遣词造句要合理凝练,数据准确详实,内容务必客观。讲话稿相对更口语化一些,“说”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主观的内容,也要考虑会议情境,达到一定表达效果。例如,在正式汇报稿中这么写“建立**机制,从A模式进一步升级为B模式”,在讲话稿中可以写成“建立**机制,我市去年开始实施A模式,今年进一步开展了**工作,将A模式深化为B模式”。

PART TWO

可以不“写”

但有必要多“说”

例如在汇报稿中“今年本市招引亿元以上项目**个,特别是成功引进了投资*亿元的C项目”,因为在C项目引进过程中省领导D给与了很大支持,所以在处理讲话稿版本时可以写成这样“今年全市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特别是在D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展开多轮商谈,C项目顺利在我市落户”。

可以看出,汇报稿的内容可以更专注结果,直接列出具体事项和数据即可,而讲话稿中的内容可以根据场合需要,穿插一些过程性描述,就是说,有了怎么样的过程之后才获得了某一个结果,特别是当讲话内容与现场参会的领导或者单位相关时,就可以适当展开一下。

进一步延伸开去,为了增强在会议现场的讲话效果,讲话稿中可以引入一些简短的案例,体现出某项工作的艰难、领导的关心支持、所获成绩的特殊意义等,从而获得更多肯定与支持,不过在汇报稿中,类似的案例较少出现。

当然,也有些案例可以同时出现在讲话稿和汇报稿中,个人经验来看,这类双重适用的案例往往带有明确的数据,例如“企业物流成本过高,例如本市A企业每年运输费用为*万元,占总成本的*%”就可以同时出现在讲话稿和汇报稿中。

PART THREE

可以多“写”

但不用多“说”

例如在汇报稿中写“近三年,K指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0%、25%、29%”,由于K指标相比其他数据不是特别重要,那么在讲话稿中,可以直接写成“K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增长”。

会议中,领导讲话的时间有限,需要更加聚焦,详细讲最重要的内容,一般性内容往往会概括带过,不用过多展开,所以,讲话稿可以对汇报稿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凝练,不大段展开,比如用定性描述概括总结即可,“K指标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就是一种定性描述。

PART FOUR

最好不要“说”

例如正式报告中“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元,同比增长*%,增速全省第一”,那么在有各市领导参加的全省会议中,讲话稿一般就可以改写成“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元,同比增长*%”,删掉“增速全省第一”,在这一场合,说自己的好,难免会有人觉得是在炫耀,所以就直接讲数据就行,不去定性,也不用讲排名第几第几,如果会议没有各市领导在场那说一说也无妨。

PART FIVE

可以“说”不可以“写”的两种类型

一是有些数据、信息没有经相关程序确认还未公开发布或者不适宜公开发但是领导要用,可以在讲话稿中适当放一些,但一般不写入汇报稿中。

二是还没实质性发生的工作,例如某个产业项目正在洽谈,虽然进展顺利,但是没有签约企业没有注册没有实质性工作,一般就不写入正式报告中,在讲话稿中,如果领导要求提一提,那么可以写上。

PART SIX

一个建议:

先“写”后“说”

根据个人实践经验,如果朋友们面对类似的写稿任务,可以先把正式的汇报稿写好,然后在此基础上转化成一个汇报稿,像省里的会议往往会提前向各个市收集汇总市领导的材料,如果先准备讲话稿版本的材料显然会影响整体进度。

再退一步,往坏了想,有了正式汇报稿,如果来不及准备讲话稿版本,领导也可以根据汇报稿自行转化,毕竟核心重要的内容都已经在上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