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秘密

当下,是一个欲望格外强烈的时期,在商品经济的浪潮里,人们的欲望被充分激发出来:欲望房产,欲望轿车,欲望美女(或帅哥)…,最终综合起来,还是欲望钞票。

如果给欲望下一个逻辑定义就是:

欲望…“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急切愿望或要求。”

表面看,这个逻辑定义几乎是无懈可击的。但是,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哲学,却将其解构了。

首先,当代语言哲学家发现这样一个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当“我”说“我”什么什么的时候,前面那个“我”就消失了,它就自动的滑到后面的宾语位置:比如“我非常想得到一座别墅”。

这时前面那个“我”就自动滑到一个具体的物质…一座别墅,也就是“我”的欲望变成了一座别墅。反过来说“我=一座别墅”。这是我的欲望吗?

在此,“我”欲望的是别墅吗?这不是我的欲望。在这里我把欲望分解为三个方面:欲望的第一步是需要,需要是直接得到的东西。

为什么需要得到别墅呢?就是为了在居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身价,让其他人感觉到我很了不起。这个心理叫做需求,这是需要的深化。

那么,别墅得到了,需求满足了,是否就没有欲望了?不,我得到了别墅,并不是这座别墅本身,而是对他人的一种欲望。因为,刚才我说了,这里的“我”在欲望的时候,已经降低为别墅,而别墅总是落实到“他人”身上…我总是欲望那些大财主的别墅,实际上“我是欲望的他人”。在这里这个“他人”也就是“我的替身”。所以,我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

是不是不好理解?举几个例子:

1“我要吃面条”,这是需要;吃了面条不饿了,这是需求;像他人那样身体健康,这是欲望;

2婴儿喊“妈妈抱抱我”,这是需要;感到孤独,需要有人陪伴我,这是需求;得到妈妈的爱,这是欲望;

3有一个女郎到佳世客看到一件裙子,左看右看,感到很漂亮,她想如果买一件穿上,是不是像巩俐或章子怡那样漂亮,有风度,于是她买了一件,感到很满意。

大家看,这个姑娘要购买这件裙子,这是需要;穿上很漂亮,自己很满意,这是需求;而最后的欲望就是就是就是有些像巩俐或章子怡一样漂亮,有风度。说到底就是要有点像巩俐那样的明星风度,这才是欲望。

以上看出来了吧?欲望,实际上是个“三元逻辑”:需要…需求…欲望,

所以,拉康说:欲望就是欲望他人的欲望。

在这里,“我”欲望的这个“我”,实际上是个“虚无”,我欲望的只是“欲望他人的欲望”…

是不是说清楚了?这个“我”就是“他者”,我早就被“他者”操纵了,俘虏了,替代了…。我=他者。

这就是欲望的秘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