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方分享
【组成】生石决明,黛蛤粉,旋覆花,代赭石,桑寄生,威灵仙,地龙,生穿山甲,僵蚕,豨莶草,竹茹,鸡血藤,知母9,黄柏,土鳖虫,全蝎。
【功效主治】 平肝豁痰,通络活血。用于中风中经络之实证。
【加减】 湿痰盛者加清半夏,广陈皮,茯苓。言语不利者加羚羊角粉(代),石菖蒲,天竺黄,川郁金;不语或兼饮水即呛者,为会厌麻痹,除加上四味外,再加天麻,白附子。脉数大有力加生石膏,龙胆草,栀子。头重脚轻加白蒺藜,钩藤(后下),杭菊花,龙胆草,牛膝,羚羊角粉(代)(冲服)。
中风——滋阴清肝汤
【组成】石斛,生地黄,白芍,牛膝,当归,黄芩,菊花,夏枯草,石决明,麦冬。
【功效主治】 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气血并走于上的眩晕头痛,中风,高血压,症见脉弦有力,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痛,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成歪斜,或面赤如醉,或眩晕甚至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等患者。
中风中经络——通络益气汤
【组成】黄芪、党参、鸡血藤,桑寄生,威灵仙,豨莶草,当归,白术,地龙,僵蚕,熟地黄,杭白芍,全蝎,白附子。
【功效主治】 补气养血、宣通经络。用于中风中经络之虚证。
【加减】头晕,加生海蛤、白蒺藜、菊花、何首乌,或加桑麻丸(包煎),或加鹿角胶烊化;腰腿无力,加川续断,狗脊,枸杞子,虎骨(代)(研细冲服);口干,加石斛,麦冬;大便干燥,加肉苁蓉,或加郁李仁、桃仁;精神倦怠,加人参(或西洋参)、鹿角胶(烊化),何首乌;湿痰盛,加清半夏,广陈皮,茯苓;言语不利或声音低微,加石菖蒲、巴戟天及山茱萸,远志,天麻,麦冬,五味子。
中风中脏腑——镇肝益阴汤
【组成】 生石膏,生石决明,黛蛤粉,龙胆草,栀子,天竺黄,石菖蒲,旋覆花,代赭石,知母,黄柏,牛膝,川郁金,竹茹,滑石,磁石,安宫牛黄丸(吞服),羚羊角粉(代),犀角粉(代)(冲服)(如无犀角粉用广角代)。
【功效主治】 清热镇肝,豁痰开窍。用于中风中脏腑之闭证。
【加减】 如突然昏仆,脉沉弦而缓者,必然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此为气血郁闭之象,可先用苏合香丸以开之,或于方内去安宫牛黄丸,加入苏合香丸,如服后脉转滑数,面转红润,再去苏合香丸,改用安宫牛黄丸。患者牙关紧闭,不能服药者,可用乌梅,温水泡软,塞于腮内,牙关即开。如肥胖人湿痰素盛者,加清半夏、广陈皮、茯苓。如痰涎壅盛加竹沥水(兑服),猴枣(冲服),或先用稀涎散(白矾、皂角)白水送下,痰涎即顺口流出。神志清醒后,去安宫牛黄丸、犀角粉,加桑寄生,威灵仙,鸡血藤,地龙,生穿山甲,土鳖虫,以及大活络丹等,活血通络以治偏瘫。脉弦滑有力,头晕甚者,石决明可用至,加菊花、白蒺藜、天麻1。面赤烦躁不安,脉数大有力者,生石膏可用至。舌强言蹇,加全蝎、僵蚕。大便燥结,加瓜蒌、玄明粉、大黄。大便溏,加黄连、芡实。如四肢已灵活,腰膝尚觉无力,加狗脊、续断、杜仲1。偏瘫部已可活动,惟觉无力,脉象滑大之象已衰,可加黄芪、党参,以及活血通络之味;然必须风痰已净,热势已平,方可加入参芪,以免闭邪于内,而遗终身之累。舌赤少苔,为阴液不足,加川石斛、北沙参、麦冬。如热势不重,脉弦滑而不数,去石膏、石决明,改用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
中风中脏腑——固脱保元汤
【组成】黄芪,党参,熟地黄,山茱萸,龙眼肉,山药,枸杞子,茯神,酸枣仁,白术,生龙骨,生牡蛎,甘草。
【功效主治】 补气固脱。用于中风中脏腑之脱证。
【加减】 如四肢清冷汗出如油,脉微细者,加附子(先煎)、干姜,四肢转温即去之;药后病情好转,但仍昏迷时,加十香丹(分2次或3次服用);如天柱骨倒(症见头不能直竖)系督脉虚损,加鹿茸(冲服),或用人参鹿茸丸(分2~4次服);大便干燥加肉苁蓉,或火麻仁。
以上仅供学习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