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一片伤心画不成”,这诗什么意思?

有朋友问下面这首诗的意思: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世间无限丹青色,一片伤心画不成。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两联诗是出自不同诗人的作品,而且都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这两句出自黄庭坚的《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整首诗最出名的就是颔联了,这一联对得极其工整,而且使用的名词意象也是烂熟,直白的,却在诗人的奇妙组合下,生出千古流传的绝妙意境来。

这两句采用了一种纯粹罗列名词的独特写法。早在杜牧的“秋草樊川路,斜阳覆盎门”就使用了这种写景方法,但是在名词的下面暗藏着逻辑关系。再看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十个字都是名词,却完美地构成一幅早间出行的画面,也是个中高手。

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学习了杜牧,温庭筠的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和词组,却又逻辑紧密,思绪完整。而且由于这些词的通用,既好懂又寓意深远,自然是朗朗上口,千古流传。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后两句则出自晚唐诗人高蟾的题画诗《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前两句写景浮云晚翠,秋声落日,一派萧条之气。后两句写出心中郁结,对晚唐社会乱象的忧愁,不管有多好的画师,也无法画出我的一片伤心。后来有一天,同时代的诗人韦庄看了几幅六朝史事的彩绘,心中一动,想起高蟾来,思潮汹涌,大笔一挥,写出一首《金陵图》,第一句就直接开怼: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谁说伤心画不出来啊?不过是画师皆好锦上添花,只愿画美景开心,不愿画悲伤罢了。你看看这六幅南朝旧事的古画儿,画面上古木、寒云,尽显金陵古都的荒凉。你说世间丹青手画不成,这幅《金陵图》就将六朝短命衰败之气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两位诗人一唱一和,将妙笔画伤心一篇这个生动比喻固化成为古诗词中的特有意向,经常被后人引用。

集句诗

再回头来看,题主的问题中的诗实际上就是这两联名句拼凑在一起的作品。

这种玩法也是一早就有的,这种成诗的方式叫做“集句诗”。只要诗意和,平仄对,集句诗同样也有高明之作,甚至能用老句子话出新意来。

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个集句高手,他特别喜欢杜甫的诗,所以经常揣摩研究用杜甫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诗意,形成新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

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首句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承句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句为“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转句出自《述古三首》,原句为“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尾句出自《草堂》,原句为“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不过集句而得整首诗的诗意是连贯的,是在批判死读书,赞扬男子投身家国,为天下奋战的英姿,抒发诗人投笔从戎的壮志。

也就是说,集句成诗没问题,关键是要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质的飞跃

我们再来看题主的这首集句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世间无限丹青色,一片伤心画不成。

从原诗的平水韵角度来看,“灯”属“十蒸”部,而“成”属“八庚”部,其实是出律的。但是集句诗要求格律没那么严,只要意思衔接得妙,这两个字在新韵中同属“十一庚”部,咱们用普通话念起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从意思上来説,虽然从头到尾都是在描写叙述作者的伤心,但是“世间无限丹青色”的关于画画,影像的感觉太重,和前面两句纯粹的心理回忆描写衔接上有些问题。再加上这几句诗实在是太有名了,一读之下,无需多想都知道是集句所为,缺乏好诗本身的“起承转合”逻辑也属正常。

在只讲究字词优美的人眼中倒是好诗,但在熟悉古诗的人眼中就不过尔尔了。

可惜两联千古名句连成了一首打油诗。

这就是质的飞跃,向下跳楼的飞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