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14):生生不息——释“生”(下)
朱英贵
【紧接《生生不息——释“生”(中)》】
四、含有“生”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生”字的成语非常多,其中“生”字的含义也有多种,大致有如下一些情形:
其一,成语中的“生”字表示生存、生活、生长的意思,例如:
爱生恶死——喜爱生存,厌恶死亡。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安生乐业——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语见《汉书·严助传》:“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使之无穷。”
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语见《北齐书·杜弼传》:“诸勋人身触锋刃,百死一生,纵其贪鄙,所取处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半死半生——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语见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笔底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语见苏雪林《闲话战争·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也作“笔下超生”。
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长生不老——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语见《太上纯阳真经·了三得一经》:“天一生水,人同自然,肾为北极之枢,精食万化,滋养百骸,赖以永年而长生不老。”
长生不死——生命长存,永不死亡。语见晋·葛洪《抱朴子·辨问》:“长生不死,以此责圣人,何其多乎?”
长生久视——久视:不老,耳目不衰。形容长寿。语见《老子》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出生入死——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语见《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②犹“出生入死”。语见唐·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夫如是大雄之力,出死入生;至诚之神,感天动地。”
寸草不生——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语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村生泊长——指生长于村野。泊:水泊。语见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他乃是公子人家子孙,强似您这等村生泊长,无指教的小厮每。”
分烟析生——指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生活。语见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如本地分内人户分烟析生,即各据户眼定差,或外来人户典买到本社田地,亦许收入差充弓箭社户。”又作“分烟析产”。
愤不欲生——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源自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生。”
苟且偷生——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语见《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源自《荀子·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各安生业——生业:谋生之业。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源自《北史·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几不欲生——几乎都不想活了。源自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劫后余生——劫:灾难;余生:侥幸保全的生命。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语见清·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钞·寄怀许仙屏中丞四首》:“归飞越鸟恋南枝,劫后余生叹数奇。”
今生今世——此生此世。指有生之年。语见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
枯木再生——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语见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其二,是表示滋生、产生的意思,例如:
百弊丛生——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语见梁启超《政治学学理摭言》:“而此等异论,何以能容喙焉?何以能动人焉?则以智慧程度未达于大多数,而欲幸福之程度进于大多数,未有不百弊丛生,而贻反对之徒以口实者也。”
蚌病生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源自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又作“蚌病成珠”。
笔头生花——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语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又作“笔下生花”。
笔下生花——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髀里肉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语见《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又作“髀肉复生”。
变生不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变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源自《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彩笔生花——比喻才思有很大的进步。语见元·汤式《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翠袖分香行处有,彩笔生花梦境熟。”
沉灶生蛙——灶没与水中,产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语见晋·成公绥《阴霖赋》:“百川泛滥,潢潦横流,沉灶生蛙,中庭运舟。”
齿颊生香——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语见清·黄景仁《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之二:“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触景生情——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种感情。源自元·无名氏《闺怨》曲:“风,吹灭残灯,不由的见景生情,伤心。”
触手生春——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语见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得马生灾——指因福而得祸。源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恩甚怨生——给予太多的恩惠,反而会引起怨恨。源自《亢仓子·用道》:“恩甚则怨生,爱多则憎至。”
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语见《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福过灾生——幸福到了极点就转化为灾祸。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直待福过灾生,只恐悔之无及。”
釜中生鱼——比喻生活困难,断炊已久。源自金·元好问《寄西溪相禅师》诗:“门堪罗雀仍未害,釜欲生鱼当奈何。”
横生枝节——枝节:比喻细小或旁出的事情。比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意外地发生了一些麻烦事。源自宋·叶适《水心文集·答少詹书》:“少詹既未能从人而舍己,又疑人之不相与,而以为外己,所以枝节横生,意见多疑。”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源自宋·朱熹《答吕方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又作“节上生枝”。
见景生情——看到眼前的景物,唤起某种感慨。亦指看到眼前的景物,想起应对的办法,即随机应变。语见元·宫大用《七里滩》第四折:“不由我见景生情,睹物伤怀。”
见事生风——形容遇到事情,兴风作浪。语见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第少年喜事,每捕风捉影,见事生风。”
口齿生香——嘴和牙齿都有香味。比喻所读的作品意味深长,隽永宜人。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前者捧读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齿生香。”
口吻生花——比喻谈吐文雅。语见《云仙杂记》卷五:“张祜苦吟,妻奴唤之不应,以责祜。祜曰‘吾方口吻生花。’”
枯木生花——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源自《三国志·魏志·刘弇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枯树生华——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源自《三国志·魏志·刘弇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又作“枯树生花”。
枯杨生稊——稊:植物的嫩芽。枯萎的杨树又长出了芽。喻指老人娶少妻。语见《周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兰芝常生——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语见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蓝田生玉——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语见《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指老年得子。源自汉·孔融《与韦端书》:“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北齐书·陆卬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乐极悲生——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源自《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又作“乐极生悲“。
犁生髐角——语出《论语·雍也》:“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髐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邢昺疏杂文曰犁。髐,纯赤色也。角者,角周正也。舍,弃也。诸,之也。仲弓父贱人而行不善,故孔子称谓仲弓,……言仲弓父虽不善,不害于子之美也。”
论议风生——谈论得极其生动而又风趣。语见《宋史·陈亮传》:“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慢易生忧——慢:疏慢;易:轻易;忧:忧愁。疏慢轻易必然坏事,因而产生忧愁。语见《管子·内业》:“思索生知,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郁生疾。”
七窍生烟——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语见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情急智生——情况紧急时,突然想出应变的好办法。语见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汤升情急智生,忽然想出一条主意。”
惹事生非——招惹是非,引起争端。语见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生财有道——原指生财有个大原则,后指搞钱很有办法。源自《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又作“生财之道”
生花妙笔——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源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又作“生花之笔”。
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形容财富充足。源自《礼记·大学》:“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源自《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肃然生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语见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鲁直专学子美,然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生敬。” 又作“肃然起敬”。
台阁生风——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语见《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望而生畏——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源自《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语见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强盗,有无事生非的强盗。”
无中生有——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源自《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物腐虫生——东西腐烂了才会生虫。比喻祸患的发生,总有内部的原因。也比喻本身有了弱点,别人才能乘机打击。源自《荀子·劝学》:“肉腐出虫,鱼枯生蠹。”宋·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形具神生——形:形体;神:精神。人的形体具备,精神随之产生。源自《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臧(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虚室生白——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语见《庄子·人世间》:“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鸦巢生凤——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言论风生——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语见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议论风生——形容谈论广泛、生动而又风趣。语见宋·王暐《道山清话》:“韩持国为人凝严方重,每兄弟聚话,玉汝、子华议论风生,持国未尝有一言。”
逸趣横生——指超逸不俗的情趣洋溢而出。语见清·顾禄《桐桥倚棹录·冢墓》:“[梅花和尚钱堉]醉后落笔,逸趣横生,自谓醒时不及也。”
逸态横生——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语见北周·庚信《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
应运而生——应:顺应;运:原指天命,泛指时机。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源自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主。”
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语见宋朝·苏洵《族谱引》:“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
又生一秦——指又造成一个强敌。语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
遇事生风——原形容处事果断而迅速。指一有机会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源自《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造言生事——捏造虚言以挑起事端。源自《孟子·万章上》:“好事者为之也。”宋·朱熹集注:“好事,谓喜造言生事之人也。”语见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只消说他造言生事,顶名告他一状,不怕不拿大锭大帛出来买静求安。”
造谣生事——制造谣言,挑起事端。源自《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自生自灭——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语见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语见宋·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风趣横生——形容十分幽默、诙谐。语见《清史稿·高其佩传》:“尤善指画,尝画黄初平叱石成羊,或已成羊而起立,或将成而未起,或半成而未离为石,风趣横生。”
顾盼生辉——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语见《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又作“顾盼生姿”。
顾盼生姿——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语见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虎啸风生——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源自《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祸福相生——指祸害与幸福是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语见《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积习生常——积弊已久,习以为常。语见晋·左思《三都赋》序:“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即景生情——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语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词采第二》:“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急中生智——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源自唐·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窘,然敌则气作,急则生智。”
其三,是表示读书人的意思,例如:
白面儒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亦泛指读书人。语见《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温详之徒,皆白面儒生,乌合为群,徒恃长河以自固;若大军济河,必望旗震坏,不待战也。”也作“白面书生”。
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语见《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北郭先生——指隐居不仕的人。源自《韩诗外传》卷九载,北郭先生却楚庄王之聘不仕。《后汉书·方术传·廖扶》载,廖扶感父以法丧身,惮为吏,终身不仕,时人因号为北郭先生。
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语见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语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语见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虽然和咱们满州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他待我也实在亲热,那个人将来不可限量。”
东郭先生——泛指对坏人讲仁慈的糊涂人。源自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中的人物。因其救助被人追逐的中山狼,反而几乎被狼所害。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源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语见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语见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好好先生——与人无争,只求相安无事的人。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载:“司马徽称一切东西皆佳”,故有“好好先生”之号。
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语见《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后生小子——指年轻晚辈。语见宋·俞文豹《吹剑四录》:“恐数十年后老成凋丧,后生小子,不知根柢,耳濡目染,目变而复还。”
老生常谈——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源自《三国志·魏书·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谈。”
门生故吏——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语见《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南郭先生——比喻无才而占据其位的人。语见《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源自《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语见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用以比喻坚守信约。源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源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温生绝裾——后用为去意坚决的典故。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刘司空使劝进,母崔氏固驻之,峤绝裾而去。”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乌有先生——虚拟的人名或事物。语见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小子后生——泛指少年后辈。语见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新学小生——指治学时间不长,见闻浅陋、经验不足的后生晚辈。
一介书生——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语见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庄生梦蝶——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其四,是表示生命、一生的意思,例如:
苍生涂炭——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源自《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又《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超度众生——佛教用语。用念经来使死人脱离苦海。也泛指做善事。语见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七回:“昨晚道场圆满,正要回来,女众们都劝我道‘千难万难出来一次,夜间钟法上放焰口超度众生,极有功德,怎的不看看去?’因此在寺里念了这一夜佛。却有甚事谈论?”
恩若再生——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勾践囚于吾国……今吾复其社稷,恩若再生。”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空虚不实的人生就像短暂虚幻的梦境。语见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好生之德——好生:爱惜生灵。指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语见《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厚生利用——指富裕民生物尽其用。源自《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虎口逃生——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源自《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又作“虎口余生”。
利用厚生——利用:尽物之用;厚:富裕;生:民众。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富裕。源自《尚书·大禹漠》:“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语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民生凋敝——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衰败,艰苦。社会穷困,经济衰败,人民生活极端困苦。源自《汉书·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轨不禁。”
民生涂炭——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源自《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又作“生灵涂炭”。
民生在勤——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语见《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普渡众生——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语见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语见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胑见起死回生。”
求生害仁——指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源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不聊生——聊:依赖,凭借。指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语见《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民疲士苦,人不聊生。”
人生如寄——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语见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人生如梦——人生如同一场梦。形容世事无定,人生短促。语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忍耻偷生——偷:苟且。忍受耻辱,苟且求生。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又作“忍辱偷生”、“忍垢偷生”。
忍垢偷生——忍受耻辱,苟且求生。语见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忍辱偷生——忍受屈辱,苟且活命。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三生有幸——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比喻非常幸运。语见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久闻老师父大名,今日得睹尊颜,三生有幸。”
舍生取义——舍弃生命以求取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源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寄死归——寄:暂居。生似暂寓,死如归去。指不把生死当作一回事。源自《淮南子·精神训》:“生寄也;死归也。”
生离死别——分离好像和死者永别一样。指很难再见的离别或永久的离别。源自汉·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北周·庾信《拟连珠》盖闻死别长城,生离函谷。”
生灵涂地——生灵:百姓;涂:泥沼。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危险境界。源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人谁不没,达士徇名,生荣死哀,亦孔之荣,呜呼哀哉。”
生杀予夺——生:让人活;杀:处死;予:给予;夺:剥夺。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大权。源自《韩非子·三守》:“使杀生之机,予夺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丧祭、朝聘、师旅一也。贵贱、杀生、与夺一也。”
生生不息——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意谓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自《周易·系辞上》:“生生之谓易。”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又作“生生不已”。
生生世世——指今生、来世以至永世。语见《南史·王敬则传》:“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复天王作因缘。”
生生死死——犹言一辈子。指从生至死。语见清·周亮工《书影》卷二:“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傥伊父母必欲归,且随其主母起居耳。’”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语见《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
生死关头——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语见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十生九死——形容历尽艰险。语见唐·韩愈《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诗:“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险。语见《汉书·孝宣许皇后传》:“妇人免乳大故,十死一生。”
视死若生——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语见《庄子·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死而复生——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语见三国·魏·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
素昧平生——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源自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虽死犹生——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源自晋·常璩《汉中士女志·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贪生怕死——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源自《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佯)病,徼幸得逾于须臾。”又作“贪生畏死”。
涂炭生灵——涂:泥沼;炭:炭火;生灵百姓。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源自《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荼毒生灵——荼毒:毒害、残害;生灵:指百姓。指残害人民。源自《尚书·汤诰》:“罹其凶害,弗忍荼毒。”语见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养生送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源自《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养生之道——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源自《庄子·养生主》:“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唐·成玄英疏遂悟养生之道也。”
一切众生——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语见《妙法莲花经·譬喻品》:“一切众生皆是吾子。”
一生九死——指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语见明·刘道开《畴昔》诗:“畴昔干戈里,飘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两代六朝人。”
一生一代——指一辈子。语见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又作“一生一世”。
一生一世——一辈子。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他倒拿定一个主意说是人生婚配,关系一生一世的事,不是混闹得的。”
一死一生——指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语见《史记·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线生机——线:微小;生机:生存的机会。还有一点儿生存的希望。源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生路,借范尧夫之言,为君子忧后来之祸,则失之矣。”又作“一线生路”。
衣被群生——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语见宋·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群生,赡足万类。”
有生以来——从出生到现在。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八回:“况你自有生以来,自去世的老太太,以至老爷、太太,视如珍宝。”
有生之年——一生之中最后的年月,即余年。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8回:“俾臣得保蚁命,此后有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赐,惟求格外垂怜。”
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源自《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醉生梦死——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语见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戎马生郊——意指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指战乱不断。源自《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生不逢辰——辰:日子,时光。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源自《诗·大雅·桑柔》 :“我生不辰,逢天僤怒。”又作“生不逢时”。
生而知之——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语见《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生死肉骨——生、肉:均用作动词,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形容恩惠极大。源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天生丽质——天生:天然生成。丽质:美丽的姿容。形容女子妩媚艳丽。语见唐·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天生尤物——指容貌艳丽的女子。源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休养生息——休养:择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语见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再生父母——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源自《元史·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重生父母——重:重新。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语见元·杨景贤《西游记》四本一五:“出重生父母,再长爹娘。”
重生爷娘——比喻有救命之恩的人。语见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八回:“你是个死囚,大老爷要开脱你,也全亏我在旁边说几句好话,我便是你的重生爷娘。”
重义轻生——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语见《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
重气轻生——指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语见唐·张说《巡边河北作》诗之一:“沙场积路何为尔,重气轻生如许国。”
其五,是表示出生、生育、生长的意思,例如:
朝生暮死——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语见《重修政和证类本草·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
朝生夕死—— ①早晨刚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暂。语见《山海经·海外东经》:“[君子国]有薰华草,朝生夕死。”
初生之犊——刚出生的小牛,比喻单纯或勇猛的青年人。源自先秦·庄周《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语见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娇生惯养——娇:爱怜过甚;惯:纵容,放任。从小就被溺爱、娇养惯了。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宝玉冷笑道‘原是想他自幼娇生惯养的,何尝受过一日委屈。’”
根生土长——当地出生长大。也指世代居住。语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他又不是咱们家根生土长的奴才,没受过咱们什么大恩典。”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语见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生发未燥——胎发未干。用以指孩童之时。语见《宋书·索虏传》焘大怒,谓奇曰‘我生头发未燥,便闻河南是我家地。’”
生聚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源自《左传·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同生共死——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语见《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极点。源自宋·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万死一生——死的可能极大,活的希望极小。比喻冒生命危险。源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语见宋·陆游《晚泊》诗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相生相克——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互相生发以互相克制的关系。引申为一般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偕生之疾——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语见《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嘘枯吹生——嘘:呵气。枯了的吹气使生长,生长着的吹气使枯干。比喻在言论中有批评的,有表扬的。语见《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淡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枝末生根——树木的枝梢上生根。比喻不合事理,不可能。源自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起承转收以诗……一篇之中,四起四收,非喏虫相衔成青竹蛇而何?两间万物之生,无有尻下出头,枝末生根之理。”
枝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语见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蓬生麻中——弯曲的蓬草生长在笔直的麻田中(也自然会长得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语见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其六,是表示生疏的意思,例如: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语见元·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生吞活剥——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源自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生张熟魏——张、魏都是姓,这里泛指人。泛指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源自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六:“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
眼高手生——眼界高但能力低。语见清·陈确《与吴仲木书》:“譬操觚家一味研穷体理,不轻下笔,终是眼高手生,鲜能入彀。”
其七,是表示新鲜、生动的意思,例如:
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源自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另开生面——另外创造新的形式或开创新的局面。语见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又作“别开生面”。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源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