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石和平、张育雄||晒经茶马古道”上的千年足印

晒经茶马古道”上的千年足印

文/石和平、张育雄

晒经寺梁,位于西和县晒经乡晒经村,这里在嘉陵江支流晒经河流和白崖山北麓下泗儿沟河流的交汇处,西邻西和,东接徽县,南连成县,北临西和县马元镇,古代是通往天水、兰州及岷县和甘南等地的要冲,西北面草地西藏马匹,东南茶叶小商品互往交易的主要通道。梁上现遗存的“晒经古道”,是祁山道和青泥道的结合部,是一区四县(秦城区、西和县、礼县、徽县和成县)的交接点,。东来西往,南下北上,无不经过该处。是一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从古至今是一条政治道,军事道,文化道,民生道,也是南北东西贯通的一条经济黄金道,赶马马帮人的生死道,寻求生活的生存道,历史悠久,作用巨大,本世纪两千年初都在发挥着其用途,仍是骡马帮的主要通道呢。

南面相距十公里的成县黄渚关、约七八公里的徽县麻沿镇柴集(附近的人称呼该地下店子),三地是“茶马互市”相连。该故道具体形成于何时,无籍可考,但在秦汉开始到唐宋以后的“茶马互市”中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宋史·食货志》载,北宋以来,岷县和宕昌茶马市场所交易的马匹和茶等货物占全国总数近四分之一。东西交易中所买战马由岷县闾井驿和宕昌良恭(今南阳)驿、牛脊(今礼县沙金乡牛尾关)驿到马坞,再至礼县城、再由礼县城经祁山过西汉水到西和大柳陈沟,翻盘龙山沿河而下经马元老人山,走晒经古道趟三渡水,至成县黄渚关,向南顺河而下至成县城(古成州),向东途径清河沿、江洛到徽县(古河池)越铁山至兴州(今略阳),入兴元(今汉中),(又可从徽县翻越五十里梁到两当,出灵官峡,顺嘉陵江而下至陕西省凤县〈古凤州〉)转拨内陆。另一通道是从天水西出杨家寺到礼县红河,经盐官十字路,过西汉水向东到宽川,翻越马沟梁到马元,沿以上所述路途到目的地。北宋时,晒经寺梁正西面的岷县和宕昌、舟曲一带是羌藏民族的聚居区域。西藏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内陆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及日用器皿等,在内陆与西藏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东西交流,货物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便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晒经古道”是“茶马古道”青藏线(唐蕃古道)东西道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支线,也是将舟曲、岷县与宕昌良马经由西和州运抵前线最便捷的一条道路。“晒经古道”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贯穿岷县和天水方向的交通枢纽。东西由岷县与宕昌的南阳、闾井、锁龙、礼县沙金,岷县马坞经礼县城,再从祁山过西汉水、西和的陈沟到马元相接,西北面从天水的西关、杨家寺经礼县红河、盐官十字路、宽川、西和马元相汇,共经"晒经古道"至凤州或汉中。晒经村当地人说:过去(去世的老年人)的人说,咱们晒经寺从上朝以来,不但有一寺三观的晒经寺,还是道上的一个站口(驿站)。由于历史原因,所存记载空白,唯有一条古道和被战火毁灭的寺院遗址而已。

“晒经古道”和“晒经驿”的创建,约可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西巡祭祖时期的路线中,就有了该古道的存在,古道的通行在当时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西和县县志办袁智慧先生所著《秦始皇与云华山》一文中,他考证后也提到:始皇灭六国之后,首先考虑的就是到西垂故地祭奠先祖。秦民族本姓嬴,以鸟为图腾,称为“鸟民族”。其居住地西垂,原名为“西”,后设“西县”。西县周围地名、水名,多以鸟类命名,如:鸡头山、凤凰山、鸡水、鸡谷、燕子河等等。又据史书记载,直到秦二世时期,西垂故地都一直保留着秦人宗庙,而且保持着定期祭奠的惯例。

“鸡头山”地处“鸡头道”

朱绣梓民国《西和县志》引述《后汉书·隗嚣传》记载,认为后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夏闰四月,王孟所塞“鸡头道”,就是今西和县云华山古道。【3】唐代《元和郡县志》也说:“鸡头山在上禄东北二十里,隗嚣使王孟塞鸡头道即此也”。【4】这里的“上禄”,就是今西和县城。郦道元《水经注·漾水》记述,西汉水向西南流到祁山军(今礼县祁山堡)南面位置时,有一条叫“鸡水”的河流汇入,这条“鸡水”,南出“鸡谷”。结合实地位置来看,“鸡水”就是今天的西和县长道镇大柳河,大柳河谷就是“鸡谷”。顺着大柳河谷向北,就是西汉水河谷平原,正好是秦国西垂故地;大柳河发源处就是云华山,而塔子山则是云华山脉的最高峰。由此翻山向南,就是今天的马元河谷,沿着马元河(麻沿河)谷向东行走。翻老人山过晒经寺梁,经成县黄渚关,东到徽县清河沿、江洛可通徽县,过两当,进入凤县“故道”,到达宝鸡关中。依此分析,再结合《史记》所载始皇西巡先陇西后北地的顺序,可以断定,当年秦始皇是从这条道上来陇西郡地西巡和祭祖的。然后,折向东北进入北地郡所辖地方,路过“回中宫”,返回咸阳。整个行程路线为顺时针方向。有些著作上曾说,始皇西巡路线为从“咸阳”到“北地”,再到“陇西”,后又折回“北地”,过回中返回“咸阳”,是错误的。又据史书记载,西和“鸡头道”,直到宋代都很重要。嘉定元年(1208 年),宋金议和,安丙上书,西和境内“又增鸡头山,咸以民卒守之”。1218 年,金兵取道“鸡头山”,拔西和州。弄清“鸡头道”问题,“鸡头山”就容易理解。秦始皇西巡时是“出鸡头山”,不是“登鸡头山”,一字之差。“出”是由内向外,出去,即始皇从关中向西,经鸡头道,来到陇右西垂,“出”,为旅途必经。“登”,是有意登临,有游玩之意。始皇“出鸡头山”与“登泰山封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史记》记载也是“出鸡头”,不是“登鸡头”。…在此我们也多方推论当年秦始皇西巡的线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寻宗祭祖的路线从咸阳出发:经宝鸡至凤县(故凤州),两当、徽县(古河池),伏镇和游龙乡,江洛翻小岭梁到黄渚镇(古时为关),过黄渚镇三渡水,到达晒经寺,经晒经寺梁到马元,从马元的周沟村花崖社或马元镇鲍河村翻罗卜山,到稍峪镇稍峪村登到鸡头山的。经花崖登鸡头山(今塔子山)(云华山),是特别近的一条捷便路线…由此可见;“晒经古道”在秦汉时期就已创建,历来是兵家和马帮,商人南北东西往来的一条主要通道,从古到今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古道。事实上西礼两县人去成县、还是去徽县和两当方向,历来一直操的晒经寺梁、黄渚关近道。从麻沿方向至江洛,路程较多七八里。“晒经古道”的主要一点在南宋时期,宋金对峙中重要作用凸显了出来,地处甘青川草原的岷宕一带,是宋时大市场,宕昌马在当时的政治、军事上起着重要地位,为此,朝廷派名臣张舜民在宕昌钦化禅院兼管茶马交易。绍兴三年〈1133年〉益置茶马互市在宕昌,故多奇骏。陇南抗金名将吴璘得其良驹后,曾感叹:马者,兵者用也,吾宁罢去,不忍一日,误国军马…而羌马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赶到河池(今徽县),"晒经古道”便是直线距离最短,最便捷的一条道路。

在这条历尽千年的古道上,一无历史记载〈碑文〉,二无史学者的评头论足,只有留在石道上的一个个光滑台阶,一道道千年踩出一米多深古道,给人们留下了的思考,任凭你我或几年,或几千年去推算古道的年轮。

主       编:陇上光明

编       委:赵富有 毛韶贤 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刘   金  赵鹏

编辑策划:陇上光明   乐道

美术指导:马小彦

投稿要求:尊重原创和首发;附个人简介和个人照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