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和看手机哪个更伤眼睛?这个答案你可能猜不到!| 科学小馆儿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说起眼睛,“心灵之窗”“盈盈秋水”等美好的词汇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的脑海。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80%的外界信息都是通过眼睛来获得,它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第一要素。

在这里,胖科要先来纠正一个看法,眼睛并不是从一生下来就发育完好的,而是整个发育过程基本上要持续到18岁。从出生到3岁时,眼睛前后径即眼轴要从16-18mm增长到20mm左右,从3岁到18岁,眼轴要从20mm增长到24mm,即18岁以后眼睛才基本发育成熟。

但是有“目光如炬”就有“目光模糊”,现代生活中近视的人群也在不断攀升。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青少年近视率更是高居不下。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要想真正的减少近视人群,

先跟着胖科一起来了解一下

近视形成的原因吧~

1、遗传特性

父母其中一方有高度近视,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50%,若父母双方都有高度近视,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80%。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含的方面较多,如:阅读姿势不端正,玩儿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等,造成视近负荷过大,是诱发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

造成近视眼的病因非常复杂,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的。

虽然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

但是万事开始之前一定会有所征兆,

近视也不例外!

了解了这些,

会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预防近视!

1、眼睛疲劳

有些人看书时间一长,字迹就会重叠串行,此时抬头再看前面的物体,也会出现模糊不稳定的感觉。有些人在望远处之后再将视力移向近处的物体,或者望近处后再将视力移向远处的物体时,眼前会出现短暂的模糊不清的现象。这些都是眼睛睫状肌调节失灵表现,是由眼疲劳所致,属于出现近视的前兆。

2、知觉过敏

在发生眼疲劳的同时,许多人还伴有眼睛发热、发痒、干涩、胀痛的情况,症状严重的人疼痛还会向眼眶深部扩散,甚至还会引起偏头疼,更有甚者还会引起枕部、颈部、肩背部的酸痛,这是由于眼部的感觉神经发生疲劳性知觉过敏所致。

3、全身神经失调

原来很容易集中精力的人现在注意力集中会出现困难,反应也比之前慢半拍,对喜欢的东西缺乏兴趣、食欲不振等,这些变化也是即将发生近视的征兆,眼科医生称为“近视前驱综合征”。

如果身体出现了这些变化,大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哦!

但是小伙伴要注意,

近视前的征兆和假性近视可不一样,

一定不可以混淆!

假性近视是由于用眼过度致使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从而使视物模糊不清,它属于功能性近视,一般可以采用物理的方法,或者是在平时通过自身强化眼肌锻炼等方式使肌肉放松,缓解疲劳,从而使眼睛的功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但如果假性近视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就可能会在之后导致视力的进一步下降。

说到这里,胖科话还要再来辟个谣!很多人都觉得看电子产品要比看书更伤害眼睛,玩一个小时的王者荣耀和看一个小时的书,你们觉得哪个更伤害眼睛?要胖科说:这还真说不好!

看书和看手机哪个更伤害眼睛,这要根据看书和看手机的具体时间和使用者的年龄来综合判断。如果是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或年轻人,看书和看手机基本上类似,只不过看手机相对更容易疲劳一些。因为在看电子设备的时候人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可能十几分钟都不会眨眼睛,不仅容易导致用眼的疲劳,也会导致干眼的情况,所以这种情况,看手机的损伤程度或损害程度会比看书更强,视觉疲劳的症状也会更明显。其实只要是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都会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看书和看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各位小朋友们是不是

又给自己暑假玩电脑找了个好理由呢~

不过,

胖科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各位小朋友们,

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因为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

眼睛近视之后,

并没有好的办法进行根治,

近视激光手术、角膜塑形器等

都不能完全根治近视,

有时候还会诱发其它病理性的伤害,

所以“保护眼睛不近视”才是第一要务。

眼科专家提醒大家:

在暑假里,需要家长、孩子和医院三方互相配合,才能打好孩子近视防控保卫战,并介绍了以下几种“法宝”↓

➡ 增加户外运动时间:每天累计2个小时;

➡ 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为每天1小时以内,每30分钟休息10-15分钟,3岁以下不建议使用电子产品,看书和做作业每40分钟眺望远处5-10分钟;

➡ 坐姿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 学习要光线亮度适宜:1000lux的照度搭配6500K的色温较好;

➡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熬夜,睡眠充足,走路、吃饭、坐车、卧床不看书及电子产品。

欢乐的暑假已经开始啦,

但是眼睛的保护工作更要做的

更到位、更全面,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做好眼睛清洁工作,

让我们这双“心灵之窗”永远保持明亮!

大家还有什么生活中保护视力的小妙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哦!

创作团队:中国科技馆新媒体团队

审核专家:刘东宝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