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名人故事①| 陈子壮:明末岭南三忠之一 刚正不阿的忠简之士
古代,有流芳百世的乡贤名宦、民族英雄、杏坛名师等;近现代,有青史留名的爱国之士、学界泰斗、杏林名家,善长人翁……九江的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九江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即日起,开设“九江历史名人故事”栏目,深入挖掘儒林之乡最让人敬佩的人物和故事,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树立增强文化自信,引导新时代九江人赓续红色血脉,担起时代之责任!
陈子壮(1596~1647),字集生,号秋涛,明代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祖籍泌冲沙贝,寓居九江大洲,朱让外孙,生长于九江。
万历四十三年(1615),陈子壮中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一甲第三名进士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年间曾任礼部右侍郎,后在南明弘光政权任礼部尚书、永历政权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等职。
朱让(1534~1604),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福建延平府南平县知县、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知县、四川夔州府知府等职。任南平县知县时,遇洪水灾害,及时开仓放粮,带头捐出自己的薪俸救济难民,使万顷田地水利重新修好获益;在四川夔州任职时,推行新税制“一条鞭法”;朝廷赐建“良二千石”牌坊(位于今九江镇下西社区侯王村)。
当年,朱让与陈子壮祖父同为进士,同朝当官,后来就成了亲家,朱让女儿(子壮母亲)结婚后多生活在九江。
陈子壮自小跟随外公朱让读书,聪明过人,有“神童”之称。七岁那年的中秋节,有宾客到他家赏月,久未见月光,宾客便随口吟出两句诗:“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银灯照碧波。”陈子壮听罢,就随口应答:“待吾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问嫦娥。”诗句一出赢得满堂赞赏。果然,陈子壮24岁高中探花。之后,回到九江翘南修桥,以便年老的外公、外婆,尽表孝道。后人称之为“探花桥”。
陈子壮为官刚正不阿,屡受奸臣陷害,他曾罢官回到九江下西翘南村,创办“樵阳书院”教书育人。据《南海九江朱氏家谱》记载,陈子壮所题的墨宝手迹遍布九江乡,只可惜未能留存下来。
明熹宗天启年间(1621~1627),东厂太监魏忠贤仗着皇帝宠信,飞扬跋扈、诛锄异己,致使朝政日趋黑暗。陈子壮为官之余,既钻研匡时济世之道,著就了《经济言》等作品,同时也多次作诗对阉党当道、祸乱朝纲的现象进行揭露和鞭挞,表现出不愿随波逐流、曲意逢迎的立场。
天启四年(1624),陈子壮在担任浙江乡试主考官时,不顾危险,以“论历代宦官之祸”为试策命题。乡试结束回朝后,他又写下一篇文章呈给皇帝,文中旁征博引,历数各朝宦官乱政的前车之鉴,以示警醒。
后来,陈子壮受人所害被罢职还乡后,定居于广州城北的白云山,每日寄情诗酒,组建南园诗社。然而每当谈及时事,他总是难掩忧国忧民之心,时常叹息流涕。
崇祯十五年(1642),朝廷再次起用陈子壮,但他以侍奉母亲为由,没有赴召。两年后,1644年,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陈子壮闻讯悲痛至极,率领广州缙绅在光孝寺哀悼,“泣血几死”。
据《广州通志》记载,陈子壮在乡居期间,广州及邻近数县发生大灾荒。陈子壮配合官府,带头捐资救济,又四处奔走筹款筹粮,组织人手在广州城内设点向饥民施粥,救活了数千人,赢得官民一片称颂。为了保家卫国,他一边在禺山书院授徒讲学,一边筹饷兴兵,勤加操练。
晚年的陈子壮辗转投奔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的各个政权。崇祯皇帝死后,清军入关,大举南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拥立为新皇帝,改年号为“弘光”,任命陈子壮为礼部尚书等职。
1645年夏,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政权覆灭。1646年底,陈子壮与丁楚魁、吕大器等人拥立永明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改年号为“永历”,史称永历政权。与此同时,唐王的弟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建元“绍武”。当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为各自的正统合法性同室操戈时,清军趁机长驱直入,攻陷广州,绍武政权被清军消灭,永历皇帝也在清军进逼下逃往广西,抗清形势日趋严峻。
陈子壮被永历朝廷任命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督广东、福建、江西、湖广等地军务。他与弟弟陈子升散尽家财,集资募兵,联合陈邦彦、张家玉等领导的义军,相互应援,联合狙击清军。他们又计划集结战船水师进攻广州,可惜战败,陈子壮长子陈上庸也在战斗中壮烈捐躯。
1647年,陈子壮被迫退守高明,组织军民日夜坚守。清军偷掘地道入城,用炸药炸毁了城墙,陈子壮率部浴血奋战,最终还是兵败被俘,被押送至广州。
陈子壮宁死不降被清军处以惨无人道的“锯刑”。当时,雷雨大作,陈子壮血流如注,依然骂不绝口。陈子壮在广州“越王台”英勇就义,为国捐躯,并留下“界人须用板”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陈子壮就义后,其母闻讯自缢身亡。南明永历皇帝命人祭祀,追赠其为太师、上柱国、中极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番禺侯,谥号为“文忠”。陈子壮与顺德陈邦彦、东莞张家玉被誉为“明末岭南三忠”,足以见证他一生的功绩,备受世人称颂。
陈子壮的一生,在九江留下了很多足迹,也为九江历史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九江探花桥修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曾是南海古驿道南路附近的重要桥梁,位于九江镇下西行政村翘南村新龙路探花公园北侧。现存的桥面及两端道路所使用的花岗石材,是清代重建的。桥为平铺花岗石板桥,西北东南走向,筑有护栏,长11.3米,宽1.85米,高2米,桥栏中间刻有“探花桥”三字,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九江镇政府及旅港乡亲潘新安集资重修探花桥,并在陈子壮寓居所在地捐建了“探花公园”以作纪念,公园里面留下了很多九江文人墨客赞颂陈子壮的楹联和诗句。
此外,早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沙贝村陈家祠建立陈子壮纪念馆,作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以纪念陈子壮的业绩。陈子壮纪念馆位于白云区金沙街(原属石井镇)沙贝村中元里的宋名贤陈大夫宗祠。陈大夫宗祠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整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重修,1986年以来,对祠堂进行了维修,并筹建陈子壮纪念馆。1993年8月9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白云区政府主管,原属石井镇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