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长街】聚居敦睦诗礼家----长街村

作者:方韦玉

长街是以王谢张三姓为主、众姓杂居的古村落。据村相关谱牒记载,长街建村并成规模约在宋季。村居背依罘罳山,五峰拱翠,东北有旗山相邻,东、东南面临开阔长街平原,“山作罘罳水作藩,背山面水自成村”。仓廪实而知礼节,长街村环境优美,物产丰饶,历来重读书,重孝弟,重周恤,民性纯良,村风淳朴,文风丕振,为诗礼儒乡,历来为长街区、镇、乡政府所在地,是宁海东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商业中心。长街,当地村民口传为“东海明珠地,罘罳洪福乡”。现在长街村是宁海重要的千户大村之一。

古村经纬

长街,西距宁海县城27公里,是宁海县东部重镇核心村落。宋时村北即有留云亭,亭长,屋七间相连,因名长亭。村处香花山(罘罳山)东麓,村舍沿山构筑,南北长约二里,集市繁荣,故又称长街。宋始,在当地谱牒中,长亭村名一直沿用,后来谱牒长街、长亭混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有长亭乡、长街区、长亭公社、长街镇之名。文革时期,村曾名强裕大队,有15个生产队。

长街村历史悠久。《宁海县志》(1993年版)《大事记》记载,早在北宋大观三年(1109)长亭就设建了长亭盐场司署。据口耳相传,现村内叫衙门(土地堂)处,即为盐场司署所在。据《宁海县地名志》引《谢氏房谱·居端公家训》记载:胡居端于南宋淳熙癸卯(1183)赘居长亭时,长亭已有陈、范、盍、徐诸姓。又据1975年文物部门在满山岛发现战国时期硬陶和东汉“米”字印花陶、双色陶等碎片,后又于山顶发现原始人类活动的五座石棚遗址,并有商周时期青瓷碎片,及岛上留存过的亭子、蓄水池、卵石路、古樟树根、刻有“东京从此去”石碑等遗迹、遗物,综合考察长街村的地理环境、长街区域海塘向外扩展情况、长街村周边村落建村历史,结合南宋时王姓、谢姓迁居成巨族,宋季胡居端赘居、元初张显祖赘居也成大族的现象分析,长街村应是宁海东部沿海除西岙村外最早的聚居古村落。

据《长街谢氏宗谱》记载:“长街为王谢张三姓聚居之地,南至石桥头香花山与湖山乡毗连,北至九江东面洋湖闸,西背罘罳山后王陈诸村相连,山有王谢二姓界,南为谢氏,北为王氏,由二姓管样,山顶有五峰依然,五老相聚亦奇观也。”又据《长街谢氏宗谱·迁居录》载:“其地黍稷稻粱之富,竹木柴草之饶,蟹蛤鱼盐之利,以至鸟兽昆虫皆足悦人耳目,供骚人逸士之咏歌,宜耕宜读宜樵宜渔宜畜牧,可以聚国族长子孙。”长街古时确具“五老相聚”奇观,为“宜耕宜读宜樵宜渔宜畜牧”的“五宜”之地。共和国成立后,长街的富庶曾被人喻为“宁波的乌克兰”。前人有《游长街书赠谢崐山》赞美长亭:“飘飘蓬梗久辞家,路入长亭客思赊。罗列五峰青不断,潆洄一水碧无涯。斜阳笠影人归市,暮雨梆声吏放衙,赖有居停豪侠甚,晚窗留客酒频加。”

据《长街镇志》(2010年版)记载,长街村现有住户1013户,村民2900约人。

古村风貌

读前人《长亭即景》,可明了长街村依山滨海平原诗意环境与古风习俗:“数里长亭一径斜,罘罳山翠拥官衙。湖通大小分程远,水隔东西人望赊。月落珠峰潮有信,春归梅栈树无花。渡头渔火分三岔,屿脚炊烟出五家。煮海为盐民久利,圈涂作壤赋频加。先贤剩有弦歌习,继起文章富国华。”现长街古村留有老街(后街、横街、长亭街)、长亭盐署、留云亭、巡检司城、谢得利堂、花车门、宁东医院、振英古庙、荷花塘等古迹及遗址。除宁海城乡唯一一座主体建筑为重檐硬山顶两层四合院建筑的“四檐齐”谢得利堂外,古村内还有基本完好的明清风格四合院落多处,包括大井头在内的10数口大小古井在古村道旁、四合院内分布。

文物古迹

老街

长街老街由后街、横街、老街组成,商业功能随时代发展变化。现在所指老街为清代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发挥商贸综合作用的“长亭街”,是宁海东部最繁华街区。从留云亭(长亭、大成殿)始,由北往南依次为民国镇公所(遗址)、振英古庙(独木庙)、协灵庵、荷花塘、绿云桥、宁东医院、耶稣堂旧址、文革公社大会堂、张家祠堂(横街内)、谢家祠堂、王家祠堂、下坑门等。沿街中心地带街面双层楼房左右相对,民国时,街上设有仁德米行、方协茂烟酒店、鼎新糕饼店、鼎元堂国药店、保太和国药店、乾大百货店、文森斋文具店、裕大综合商店、万寿康国药店、春成南货店、涵春堂药店、隆盛糕饼店、顺泰号布店、长丰庄布店、锦泰祥布店、谢得利染店等大小100多家店铺。街长约二里,中心街道宽约四米,路面中心为石板,两旁为卵石,现改为水泥路面。街道有上街头、横街、下街头之分称。下街头(南)另设有1200平方米露天集贸市场,逢农历一、六开市。老街还曾建有北门、东门、南门三座城门。现老街基本面貌仍在,旧店铺名在斑驳粉墙上仍依稀可见。

盐署

俗称盐场司、衙门。位于村后街王家桥头和谢家桥头间的“土地堂”处,面向东。光绪《宁海县志》载,盐场“旧在港头,宋大观三年(1109)改今地,明洪武初设盐课司”。盐课司厅有“大堂、川堂、内宅各三楹,大门一楹”。在东南角后街边,门内有戏台、土地堂、依梯形山势建多幢房屋,四周砌有外围墙,占地约十亩。土地堂后即盐课司厅,建有内围墙,占地约一亩半,院内都为石板道地。共和国建立后,盐课司厅分作民房,上世纪九十年代改建为村敬老院,北面西北侧修有院门。其它废屋基曾改建为生产队晒场,并于东南角挖一深水井。内围墙旁台阶边有数人合抱古槐古樟各一,文革初仅存一古槐,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砍伐。现存土地堂三间,土地堂前留有古石板道地约一百平方米。

留云亭

又称长亭,位于村北城门外,地处长街通山里的交通要道,人称龙首风水佳处。始建于北宋,面向东,长七间。明万历年间重新修建,村人恩贡王汝学取名“留云亭”,并留有七律《题留云亭》诗一首,《又题留云亭》五言四首。五言其一“流水屋头下,青山户外来。红尘隔篱落,清景接天台。”诗尽传留云亭路廊凉亭的妙景意趣。康熙二十年(1681)八月二十九日,千总阮玉护民抗寇殉难于枫湾岭,百姓设像于留云亭纪念。嘉庆四年(1799)重修时,又立阮将军碑于留云亭,“俟后之君子辑之史乘以垂不朽”。光绪《宁海县志》载留云亭名为“阮千户祠”,文人题诗为“阮将军庙”。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留云亭倒塌,当年重建并称大成殿,中奉观音,左奉羊府真君,右奉阮将军。今大成殿基本保留古格局,正屋7间,两厢各两间,正中大门一间,古石板道院宽约7米,南头4间连厢房近年修葺,3间供奉神、佛,分别为“开山祖师”“岱岳东帝”“阮玉将军”“孔夫子先生”“文昌菩萨”“智慧菩萨”“送子娘娘”“羊府相公”“王灵官”,又称“大成殿庵”;北头3间连厢房为民居。另在西侧山坡建成大雄宝殿供佛。院门外有近两米宽卵石路,现改为水泥路面。里人王思骏有《留云亭谒阮将军》诗,云:“贼寇纷纷集海东,将军奋勇竟临戎。战惟单骑难为力,力在方隅亦效忠。千载名声留断碣,百年父老哭秋风。即今遗像空瞻仰,逸事谁将达上穹。”

位于长街村北一里许的山冈上,当地称“城里”。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此年明朝开始实施海禁令,禁止华人出海与移民,并在沿海要隘修筑抗倭城,此巡检司城为当时沿海五十一个抗倭城之一。巡检司城,北靠连绵狮子山,西过枫湾岭通龙浦,南对村庄(屋基园),东与旗头山乌龟背相对,两山间仅一条大路通向山里。此城在建成后数百年的抗倭禁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康熙年间,千总阮玉奉命调守长亭汛,护民御寇捐躯于城西南枫湾岭,长街百姓设像于留云亭。现存修复的城门和城内的城隍庙,周边石砌土夯城墙遗迹仍可辨。上世纪末,城内新建龙泉寺,规模可观,城内古水井等被毁。

镇英古庙

坐落于长街村北,民国镇公所南,向东。始建于元代。相传此庙古为一株大樟树建成,曾称独木庙。改革开放初辟为村民机制年糕场所,2006年春节毁于大火,当年重建,历438天,于2007年8月竣工。现有正殿3间,左右厢房各3间,仿古大戏台1座,食厅5间,储藏室2间。共有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主奉白鹤大帝,左财神,右土地,左厢龙王。戏台联为:“名苑奇葩斗艳争芳庆盛世,银弦金鼓欢歌载舞报太平。”庙联为:“进殿烧香,须带几分善意;出门办事,莫存半点歪心。”庙西有协灵庵。清代村人王继参有《协灵庵题壁》诗:“禅关来夕照,花影有无中。阶上苔痕绿,炉煨芋火红。僧归三径月,钟吼一林风。室静尘嚣远,谈经百虑空。”

书院遗址

位谢得利堂西北,是书院亦为大觉寺,院门朝北,主屋三间朝东,南北各有厢房两间。为长街罘罳山八景之一“大觉晨钟”所在。清村人国学生谢联有《题大觉书舍》诗:“瓦屋三间起断崖,雨余空翠湿苔阶。不须更觅东山墅,晚对旗峰景最佳。”邑庠生大湖人胡开化《重过大觉堂书》有诗云:“旧地重游意怃然,山林无恙景俱迁。一堂讲席空陈迹,两世师门有夙缘。同学半多成异物,吾生那不惜华年。自惭半百平头过,角逐文场让后贤。”

宁东医院

位国营老粮站北面,原耶稣堂东面,东向为一三合院。平屋朝南四间,东西向,为长街最早西医医院,由王直恭创办于民国21年(1932),设有诊室,治疗室,王直恭任院主,另有医生3人。与当时开办于民国10年涵寿堂、宜寿堂及相继开办于民国22年的保太和、万寿康、鼎元堂等中药店一起服务于当地百姓。“宁东医院”石刻仍留存于院门门楣上。

张家祠堂

王家祠堂

谢家祠堂

长街村以王谢张三姓为主聚居,三姓各建有己姓祠堂,并有各自的祭祀仪规要求。现三姓祠堂近年陆续在原址重建。王家祠堂1962年曾为海军某部临时驻地,谢家祠堂曾为供销社生产资料店与国营照相馆所在,张家祠堂文革时曾为村医疗站,并辟有草药圃,有村赤脚医生为民众服务。现在祠堂作为村落最为宏伟的建筑,被当地村民用于开会、看戏、放电影、举办文化活动中心,给祠堂注入了新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活力,起到了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长街三姓祠堂传承传统文化上各有不同,在祠堂联语上有所体现。王氏祠联为:“祖德巍峨彪亘古,宗功浩荡炳千秋”“宗承会稽家声远,族衍罘罳世泽长”;谢氏祠联为:“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功”“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张氏祠联为:“先人启后由德泽,下代承前在书香”“九州一脉称中华民族,五岳分流总炎黄子孙”。

大井头

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有近250年历史。井栏呈八角形,每边石栏由长约80厘米,高约40厘米,厚约18厘米光滑石栏组成,石栏与石栏中间由一相同高度的石柱榫卯相接,非常牢固。井台由长方形石板铺就,向四周倾斜。井深约6米,内径约3米,井壁由大小不一溪坑乱石砌成,西边石栏下嵌一条石,刻有“皇清乾隆三十三年”字样。井水清冽甘甜,终年不竭。村民视为宝井。

绿云闸与绿云桥

长街村老街街道原为海塘堤坝,堤坝均建有水闸,俗称陡门(斗门),是排涝工程主要设施,用以挡海潮、排内涝、控水位。长街镇古今建有大小水闸200多座,现长街村内绿云闸为保存至今最早最完好的闸门。绿云闸闸门1孔,净宽1.3米,是罘山塘的闸门,排放自振英庙至王家祠堂以西的水。闸门底部用石板铺筑,两侧有直竖石凹槽,用厚木板调节水位高低。闸门顶东侧铺宽约50厘米三根条石沟通南北,名绿云桥。现绿云闸顶面被混凝土浇筑掩埋,排内涝功能继续发挥作用。

特色名居

谢得利堂

俗称谢家大道地,位于长街村罘罳山腰,坐西向东。建于清代晚期。谢得利堂是宁海城乡唯一一座主体建筑(除边厢)均为重檐硬山顶的两层四合院建筑,俗称“四檐齐”。东南西北四条屋脊回环相衔,吻兽翘脊,鱼龙堆塑,五花山墙(马头山墙)别具一格,美观漂亮。台门门头上有精美砖雕。主院有倒座三间两弄,厢房各三间,正屋三间两耳房。两厢和正屋廊道均有粗大廊柱,廊柱牛腿上有木雕的倒挂狮子和倒挂鹿等。正屋廊柱青石柱础呈圆鼓形,两厢呈花篮形,上面分别刻有如意、蝙蝠等吉祥图案。正堂内壁屏扇上有金字治家格言。正厅二步梁上的木雕,人物众多,雕刻精细,栩栩如生。经正屋廊道往南北各有一跨院,南有边厢(套屋)平房四间,北有边厢楼房四间。从中堂走出正屋,是后花园。整座建筑石花窗和木花窗雕刻精美,艺术价值很高。可惜,近年失于管护,南面边厢已倒塌,木花窗精美花格,几被盗空。幸运的是,谢得利堂现已被列入宁海县文物保护点。不幸的是2019年1月21日凌晨,毁于一场大火。

谢元房

位于谢家桥头东侧。约建于清代中晚期。院门在东北侧,朝北。门廊顶部斗拱雕镂精细,人物花纹生动,大门柱原垂挂狮子。院落方正,正房外走廊穹顶做工考究,牛腿狮子小巧精致,廊柱础为圆鼓形,房柱为硬木,门窗隔扇简朴大方,直棱、常青藤、万字编纹等。谢元房为谢家七份头——七座四合院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层“四檐齐”。与谢得利堂相比,显简朴敦实,传递敦朴家风。此处建筑雕刻保存相对完好。据住户介绍,谢得利堂建筑结构仿自谢元房。

风土人情

乡贤名士

谢孝女

谢孝女,南宋时长街村人,谢清湛之女。年幼就有好品性,有疫病,她愿代父母染病,幸父母无恙。年长,有人说媒,她发愿“终身不嫁侍养双亲。”父母亡故,如男子亲营殡葬、守墓、祭祀。闭户幽居,无要事不见外人。闻说黄公渡登台桥东近岸处地势低下,影响通行,慷慨解囊,增造两桥洞,抬高桥面,并砌石岸数十丈。村人王起霞撰《谢孝女诗》生动描写孝女品行:“罘罳山石桥水,灵气千年钟女子,人言生女不如男,谢家孝女真难比,十年不字竟终身。短鬓如系髡,两耳鸡初鸣,盥漱庭前进,芼羹日已夕,疴痒搔摩傍寝席,父教书,母教织,父母爱儿珍似璧,东邻小妹发初长,乃翁为作嫁衣裳。西邻阿姊年十九,母送出门泪盈手,谓儿无家父母忧,儿有父母儿无愁。岁岁针楼常乞巧,不知天睛星牵牛。年来年去椿萱槁,镜里红颜春共老,白石清泉孺慕心,至今长傍墓门草。”清代村人国学生谢琢有《谢孝女诗》赞孝女:“一点养亲老,沉沦数百年。劳分诸弟任,向得二人怜。佩帨圭与璞,修堤石共坚。华章欣见锡,遗事藉流传。”

村中原建谢孝女祠供人祭祀,此祠始建年代、地点均无法考证。但光绪《宁海县志》记载着清嘉庆年间宁海教谕林撝撰写的重建《谢孝女祠》记,节选如下:

人与万物并生天地之间,而男女分。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君臣,上下因之而俱有,而礼义始有。所错配匹者,生民之始,男不娶,女不嫁,则乾坤或几乎息,人道灭矣。男之不娶,由无赀也。女讵有不嫁者哉?虽然,固亦有之。战国时,北宫之女婴儿子彻其环,至老不嫁,以养父母,见重于赵威后。所谓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婴儿子后,千数百年,而宁海复有谢孝女云。

孝女东乡长街里人,父清湛母黄氏,孝女以贞自矢,故当童岁即誓不愿嫁,期于服事二亲终其身,屡屡谕之弗肯听。洎亲没,营殡葬、守坟墓、供祭祀,茕茕没齿无悔。呜呼,此非孝之至笃者乎?

今夫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孝女之所以守贞如此者,何也?意乱离孔瘼,妇人之遇人不淑,啜泣而嗟何及者或不胜数。“天之沃沃,乐苌楚之无家”,彼岂讽诵此诗,深虑熟计,悲怆动心,遂执砼砼之见而不可转与?不然,亲在则奉侍不忍离,亲没有兄弟以继,世求食之,鬼不至馁,而固宜于他姓,奚庸甘不字以老死哉?然非常之行,难于臆断,要其志切于亲,必在乎生则力养,死则敬享。斯不欲嫁人之隐,固不必执恒情而论之。

且孝女于郑发运使霖之建黄公渡也,闻东近岸处,地势迤下,每潮汐涌溢,寨裳者众,独慷慨举亲所遗财,增设石桥,并用石砌岸数十丈,以免行旅羁揭之病。今桥虽已圯,而架桥之墩尚存,或者日盖尽阳候监筑浩之出于孝女,故冲激之势至此地而特杀也。孝足以动天地,感鬼神,岂不信夫?

⋯⋯

已里旧有祠。嘉庆丙子(1816年),孝女裔孙昆山上舍茸而新之,属余记其事。夫称扬懿范,学人之所乐为也,其敢以不文辞。因为之记,且制迎神送神之曲,俾并勒诸石,得于祭日歌焉。(曲略)

注:林撝,字幼谦,号西溪,龙泉举人,嘉庆间任宁海教谕。

阮玉

阮玉(1628-1681),鄞县人,官宁海营提标千总,康熙九年,阮玉奉上官调迁,驻长亭巡检司城。长亭汛戍防区域数十里,与今之长街镇区域相近,兵力不足百人。阮玉到任即添设斥堠,严加巡逻警备,海贼不敢逼近,百姓得以安宁。康熙二十年(1681)农历八月二十九,阮玉派遣士卒巡防各地,身边只二十余人。海贼获悉,从涂下洋分两路袭击长亭。阮玉闻警,即护百姓进入巡检司城,并分派百姓中青壮年守城,自己亲率士卒反击。阮将军一马当先,挥刀力战,砍海贼数十人,贼败退入林,阮将军跃马紧追,战马被葛藤绊倒,将军跌落马,贼见机回身围进,将军挥刀步战因寡不敌众,血染林莽。海贼退后,百姓收其遗体,将军夫人将其骸骨归葬家乡。当地百姓感恩,在大成殿塑像纪念,岁时奉祀。嘉庆四年(1799)百姓立又《阮将军碑记》于大成殿。

谢一晖

谢一晖(1774-1864),名讳世旭,别字一晖。据其侄孙谢宣《一晖公传》载,一晖生而纯粹,读书勤勉,为子为弟,各尽其道,乡人盛赞。伯兄生齿日繁,大启屋宇,肯堂肯构,一晖释举业助成。处世平和,治家勤俭,教子重读书、耕田两事。遇不平事叱责教训,强悍之人,也服其慷直。任族长,族里有争诉,往返排解,事情冰释方止。年高齿尊,为族务劳瘁不休。曾言:“让事入公门,夜不安枕。”谢宣记载:一日,谢宣在一人家喝酒,与一晖同席,有客人问谢宣:“听说令郎潜心地理,萃集群书,什么地理才是最好的呢?”谢宣未及回答,一晖指着板壁所挂条屏说:“此地理最佳。”客人看看,说:“这是朱柏庐治家格言。”一晖说:“天理人理在其中,地理难道在这外面?”满座都膺服一晖明见。谢一晖齿德俱优,年九十一而终,深得族人赞许。

王懋甫

王懋甫(1875-1927),名汝弼,字懋甫,光绪元年生,兄弟四人,排行为长。出外求学,就读缑城、赤城诸精舍,潜心经史,博览律政诸书,有志于实用之学。与二弟应童子试,屡列前茅。清矫拔俗,参加省文官考试候选,见仕途庞杂,不愿求荣,遂致力地方事业。为长亭治安委员,兴学校,办警察,设保卫团,创办护船,不遗余力于修桥铺路、筑堤浚塘。集资围塘数千亩,并招工承垦。提倡植树,引导乡人造林,使四山苍郁。民国16年(1927)春,北伐军入浙,军阀孙传芳部段承泽师败退窜入长街境内,懋甫为地方安全,联络民团,部勒子弟,率队抵抗,相持三昼夜至敌不支而退。后以军阀余孽未清,地方元气未复,辞任南田知事。为地方安定,积劳成疾,于民国16年冬去世。

谢铭甫

谢铭甫(1874-1944),名鼎庸,名时叙,号铭甫。行居第三,人称三老爷。少聪颖,好读书,与乡里名宿游,诗文超同辈。但落笔迟钝,乡试不顺。兄弟相继殂谢,父母风烛残年,遂杜门不出,居家养亲。善视孀嫂孤侄,推居让屋,惟父严命。平居寡言,不好论人短长,性豪爽,乐善好施,人有所求无不各如其意,凡遇义举,千金不吝,人称小孟尝君。清朝末年两次被推举担任长街镇东和议长。

民国初年,有安徽某氏任长亭盐场知事,为官廉洁,卸任回家,身无分文,向富商借川资不得而求助于铭甫。时铭甫家道衰落,卖良田九石(4亩半),得银百两,送知事返乡。知事侄子出任宁海知县,受托,上任下帖恭请铭甫,亲自出城东门迎接,挽手同行,请缑城士绅陪宴款待。后县衙捕南乡土匪数人,有一为不足二十、单丁侍母,是铭甫续弦同乡。铭甫听闻,向知县求情,从法场把人救出。乡人纷争,铭甫排解决疑,受人敬重。加入同盟会,创办学校,启蒙民智,办民团,安定乡里。民国17年、18年长街连遭风虫水旱之灾,塘堤冲毁,房屋倒塌,作物绝收。铭甫抱病向上海中国济生会请求急赈,广募捐款,到椒江等地购粮平粜,分栈计口授食。更请修筑塘堤以工代赈,助民度灾。任长亭镇长十余年,“兴革尽宜”。受盐民拥戴,代理长亭盐场知事,办理盐税,涓滴归公。抗战期间,敌区逼处,朝夕设防,指挥策划,老而忘疲,积劳成疾,临终垂训子孙:“以勤俭为治理之本,忠恕为处世之方。”平居常语人:“宁人负我,不可我负人。”

传统民俗

长街各乡各村的各种民俗活动,长街村都有留存,是全乡镇活动的聚集地,特色反而不及其他各村突出,长街村最具特色当为舞狮与斗山歌。

舞狮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舞狮寄托着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美好意愿。长街村舞狮与各地一样,村民多称“狮舞”、“狮子舞”、“打狮子”、“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舞动造型有: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等。其中跳桌角是特色。整个舞狮过程中,舞者通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传达出来。长街舞狮以麻园最佳,据传麻园王家也出老本(武功出色者)。

山歌

长街山歌清末民国及建国前后非常流行,男女老少都喜爱,牧童最喜欢唱。山歌曲调较为固定,一般分散歌、斗歌、解歌。散歌一事一歌,一般四句构成;一问一答,问歌出谜,答歌猜谜,叫对歌,又叫“斗山歌”;你来我往,像拉锯一样压倒对方的山歌叫解歌。唱词内容丰富,猜谜的对象为动物、植物,日常生活用品或是自然现象等等。1957年1月,长街艺人龚小均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奖;文革后,长街山歌《送瓜》再一次在省城演唱,轰动一时。据传斗山歌也在车水劳作过程中进行。

附:长街山歌经典段落

什么开花像黄金?

什么开花满天星?

什么开花九莲灯?

什么开花黑良心?

菜籽开花像黄金,

草籽开花满天星,

寒豆开花九莲灯,

倭豆开花黑良心。

什么开花水中心?

什么开花像银盆?

什么开花满山红?

什么开花像双铃?

荷莲开花水中心,

茅栗开花像银盆,

柴爿开花满山红,

百合开花像双铃。

传统技艺

走马灯

长街正月十四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是其中一种。外形多为宫灯状,内以剪纸粘一轮,将即绘好的图案粘贴其上。燃灯以后热气上熏,纸轮辐转,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物换景移的影像。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长街古时多称灯人,也由小孩提着灯人串街呼伴游玩,增添节日气氛。据近90老人回忆,长街曾有专门制作灯人的艺人。

诗文精选

当地王谢谱谍中都留有多组题詠八景的诗句,描绘长街美景。长街八景为:梅林寻春、石桥钓月、香山牧唱、沙港渔歌、旗峰夕照、大觉晨钟、东浦归帆、青汀落雁等。另有反映长街前人生活风貌的诗作。现选录五首供欣赏。

鲍谦八景诗选二

香山牧唱

山外何人唱晚天,春田犁罢正陶然。

偶看扣角前村过,便觉移声隔陇传。

笠影洒残牛背雨,笛风吹破岭头烟。

浮生安得优游日,羡尔逍遥地上仙。

沙港渔歌

水云深处钓船多,别有闲情击楫歌。

远岸渐看渔火出,晚江并听橹声过。

人移短棹归前浦,风带残音到隔河。

知否樵夫翻羡汝,一生乐事寄烟波。

注:鲍谦(1748-1829),谱名昌杓,字立枢,号益斋,宁海胡陈人,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授翰林院典簿,著有《一砚斋诗稿》等。

谢汝昌《咏罘罳山上大松》

盘空苍翠郁龙鳞,托迹山中几十春。

我欲移栽当路去,浓荫长覆往来人。

选自《长街谢氏宗谱》

注:谢汝昌,晚清人,生卒未详,号作雨,长街村谢家人。

元仲《麦浪》

邱中有麦望盈眸,碧浪参差上下浮。

雨势连天难把钓,风波卷地莫撑舟。

千原翠绕当初夏,万陇云铺庆有秋。

浩荡乾坤鹓鹭住,闲寻何异步芳洲。

前人《山茶花》

曼陀宝树品千般,名在茶经别卷看。

叶许火前团作片,花从雪里炼成丹。

清香种种怜多态,时候依依过小寒。

最喜春来开耐久,一庭风雨未阑珊。

民间故事

利中博虎救人

清朝初年,后门山上,草密林深,时常有老虎出没。有一日,老虎进入利中其弟赞中家里叼走了一只猪。赞中仗着力气大,拔脚追老虎到了山下。老虎见人追来,丢下猪猛扑过来,咬中赞中的面额,赞中几乎被咬死了。利中远远地看到了这情形,非常着急。顺手拿起身边的一根竹棍奔过来猛打老虎。老虎转口咬住竹棍,把竹棍咬嚼成麻杆竹扫丝后,扑过来猛抓利中,利中用左手扼着虎头,右拳猛打老虎。老虎咆哮起来,利中也跳起来,倒骑到老虎头颈上,并用两条腿用力夹着老虎头颈。老虎拼命想咬利中的脚,利中缩身沉坐到老虎头上,老虎头抬不起来,用前脚爪刨地,地被刨成了一条沟,沟越刨越深,老虎越用力,利中越用力压着老虎的头,老虎头被压着陷地几尺深,隆隆地在泥中喘气。利中一边拼命压着,一边用拳头拼命猛打。乱拳之中,一拳击中老虎要害,老虎大吼一声,林木都震动了,老虎却再也不会动弹了。

很快,利中背起赞中回家,他想方设法想救活赞中。医生说:“一定要用几条茅屋虫,一定要人用嘴巴嚼烂了,敷在伤口上才有效果。”于是利中到处搜寻,找来几条茅屋虫。可看看没有人能嚼茅屋虫。利中的妻子胡氏,一个人忍着恶臭把茅屋虫咬在嘴里嚼,与参木调护,好久,赞中才苏醒过来。这时候,利中才感觉到浑身无力,困了好几天都爬不起来。当时村里人有争吃老虎肉的,又有希望得到老虎皮的,利中都不再去过问了。(《长街王氏宗谱》)

古村新貌

长街村由于是镇政府所在地,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更着力于突出新街的特色建设,“一条街”创建活动正深入推进,现在中街(改革开放时期的新街)向新街发展中,初步建成集宾馆、餐饮、商场、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街。新江厦连锁超市等大型商业为长街群众提供了相当现代的消费环境。据村干部介绍,新的一条街提升规划已做出,近几年将陆续投资几千万元,借沿海南线高速公路建设契机,通过新街建设把长街村建设成宁海东部最重要、最具活力、最和谐、最漂亮的镇区所在地。

——end________

作者:方韦玉

摄影:山水尤

编辑:濯清涟

审核:浩海紫烟

长街镇、文化宁海联合出品

(0)

相关推荐

  • 孝女

    ​孝女心牵念, 唯有母亲知. 严父始觉察, 可叹为时晚.

  • 他改造广东荒村5年,被赞誉:世界第一前卫

    一条1小时前 ."乡村才是我们的根子所在" 渠岩,一个从85新潮美术运动里 走出来的前卫艺术家, 因为亲眼见证了中国乡村的凋敝, 最近的13年,一直在做乡建. 2008年,渠岩第一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浙江省—-— 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

    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西岙村,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西岙古村,古称西洲,至今已有1000余年,是宁海乃至浙东最古老的村庄之一.此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代文人辈出,古迹名胜众多 ...

  • 谢声驿老师中阮《祝福你》祝大家新年快乐!

    演奏:谢声驿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谢声驿老师给我们带来一曲中阮<祝福你>,祝福大家新年快乐,祝福大家阖家欢乐,祝福大家身体健康,祝福大家幸福平安,祝福大家学有所成,祝福大家牛气冲天.

  • 李学山小楷《孝女曹娥碑》

    辞曰: 伊惟孝女,晔晔之姿.偏其反而,令色孔仪.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宜其家室,在洽之阳.待礼未施,嗟丧慈父.彼苍伊何,无父孰怙?诉神告哀,赴江永号.视死如归,是以眇然.轻绝投入,沙泥翩翩.孝女乍沈乍浮 ...

  • 阮兆菁 | 北墘,穿越时光隧道

    从屏南天外天整装出发,一路蜿蜒一路向东,沿着宽阔的二级公路,无数个行政村的村标在眼前刷刷而过,目的地直指中国传统村落--北墘村,满目绿树红花,抬眼蓝天白云,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馨.夏日的屏南,已经深情款 ...

  • 江西婺源汪口【下集】——采风游记

    村落另一出囗祠堂前留影   剪票进入景区,一条很长的沿河街道,便是古村落的主体.街道延伸出很多弄巷,组成了沿河而建的村庄. 走入村口,便见到一座100多米长的水泥桥,桥把河对岸青翠如茵的来龙山相连.来 ...

  • 【民俗】回顾:大年初二博罗旭日村买灯

    [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峻,导致惠州各地春节期间的群体性民俗活动都停止了.既然这样,不妨整理一下往年惠州民俗活动的照片,给这个春节增添一点喜庆,也缓解一下过度紧张的气氛.太阳每天照常升起,疫情过后 ...

  • 【民俗】闹过大年——大年初二钓湖村买灯

    春节期间,博罗中西部一带的乡镇都有买灯的习俗,附近的村子都在同一个时间到圩镇上买灯.每个圩镇买灯的时间各自不同,比如龙华宁和圩初一,龙华陈孝女祠初二,湖镇圩初六,湖镇显岗圩.澜石圩.响水圩初七,横河圩 ...

  • 浙江上虞之行

    今天是11月2日,我们如期而至. 途经嘉绍大桥 中午就在上虞这家网红饭店"煌中煌城中店"用餐 午餐后就来到孝女庙村 曹娥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位于曹娥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