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宁海】长街上岗山村,我的外婆家
我的外婆家
小时候念过的平平仄仄
就像是外婆家门前蜿蜒曲折的石头路,
一直跟随你的脚步。
作者:胡罡
直到现在,去外婆家拜岁,同村的长辈还会打趣我:“你是某某的儿子啊,你还是出生在上岗山的,转眼就长这么大了。”然后同我描述那个冬天下雨的凌晨,去找接生婆的情景。
姐姐大我两岁,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需间隔至少5年以上的。母亲怀我的时候,也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最严厉时期。父母犹豫要不要生二胎。为了避免被强硬的计生工作人员抓去强行堕胎,在外公外婆坚决要求下,母亲就躲到了外婆家。
每每提起,小姨便打趣说到,要是没有外公外婆,就没有你嘞。
外婆家所在上岗山村是一个不到百户人家的小村庄,整个村庄依山傍水,外婆家就在半山腰上,是全村最高的位置。冬日里,也是早早地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而翻过这座山丘就是胡陈港,旁边是黄家渡,原本是连接三门湾的一部分。
俗话说“小来外婆家,大了丈母家”,在外婆家出生的我,外婆家的屋前屋后也自然成了我的乐园。
姐弟三人在桔树下合影
后面依稀可见的老屋
不必说茂密的细竹林,高大的杏梅树,嫣红的小果子,小路边野生的覆盆子;也不必说随处可见的马齿苋,红黄白的菊花,清淡幽香的兰花,亭亭玉立的水仙花更像是披着绿斗篷的仙女。单是石板道地前松树上,大人们触手可及的测字鸟(禾谷雀),就让我徜徉了好久,鸟窝里三五只红通通的小鸟张着小嘴等着喂食,小心思忖着捉来自己养,外婆说,这么小的鸟养不活的。于是天天早上去看它,有一天鸟窝突然就空了。
整个夏季长吟的蝉,用蜘蛛网做成的网兜也能捉到,不小心捕到九里头(黄蜂),螫得手都肿起,轻捷的云雀忽然从竹林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时令的水果更是应接不暇,杨梅、葡萄、枇杷、桃子、李子、杏梅……
(外公近照)
外公说,人不闲,田不懒。那个时候除了下生产队集体劳动外,最重要的任务是筑塘(堤坝)。在胡陈港筑堤没有合拢之前,潮讯期间,潮水会冲毁堤岸。但是,胡陈港里的海鲜也是丰富的,要是来了客人,外公便跟外婆说,先把锅烧热了。于是,拿起一个箩筐,不到个把钟头,背回来满筐的鱼虾,不单单是鲢鱼、鲈鱼、跳跳鱼,海鳗鱼有手腕那么粗呢,望潮、梭子蟹也是有的。
然后再温壶黄酒,剥只满是红膏的螃蟹。酒过三巡,外公也会背背诗文:“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外公识字不多,只是小时候常听他弟弟念书,听多了,他也会背诵了,到现在都没忘记。
外婆和曾孙
四世同堂,怡然自得。
冬天,低垂的青瓦上挂满了冰柱,外边的乐趣自然也是少了。院子里的七石大缸里的水结了厚厚的冰。
而此时正是外婆最忙碌的时候,最繁重的任务是要煎番薯糖淋,先把好几箩筺番薯洗干净,然后放在大锅里煮熟,将煮熟的番薯,放在盆里捣成糊、和上水,拌上捣碎的麦芽,进行发酵。发酵完用布进行过滤,把过滤后的糖水放在锅里用大火煎熬,一般四五个小时。水煎干后剩余在锅里的就是糖了。煎糖是个苦活儿,土灶一烧就要好几天,即便外面再冷,屋子里都是暖和的,整个家里都洋溢着幸福的红番香甜味道。
煎完了番薯糖淋,接着就是胶糖了。这也是小孩子最高兴的时刻,嘴巴一刻不得闲。各种种类的糖,琳琅满目:芝麻糖、花生糖、冬米糖、大泡糖、牛皮糖、粉膏糖,还有炸红薯片。
还没忙完这些,眼看着就是年底了。十二忙月做豆腐、捣麻糍,掸尘大扫除,祭祀还福,过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