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古人与月亮的那点儿事……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有温度更有态度
文 / 北洋君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再过些日子,嫦娥五号就把她从月球挖回来的2公斤土带回来了。
月亮,这个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绮丽的意象之一,终于将与古老而进取的中国民族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
古典与现代、科技与文学、严谨与浪漫在这一刻碰撞得如此曼妙动人,让人再读起“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唯见江心秋月白”“花有清香月有阴”时,不禁有潸然泪下的冲动。
月亮曾照进过多少文人骚客、游子思妇的失眠与梦乡,古人对它好奇,因此关于月亮的传说也非常多。
《山海经·大荒西经》曾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帝俊的妻子叫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才开始给月亮洗澡,常羲在远古传说中是生育月亮的女神。
《淮南子·览冥训》中写过:“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和。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后羿向王母娘娘要来不死神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吃下之后奔向月球。月球上有桂树,吴刚不停地砍树,树又不停地愈合。这些是我们非常耳熟能详的内容,也是古人被月亮触发的最悠远的想象。
正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所咏“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古代人天真而热烈,常常对不了解的事情进行大胆的提问与猜测,我国古代人与月亮发生过哪些互动呢?不同年代的古人跟月亮发生过不同的故事。
壹
若月中无物
魏晋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呢?《世说新语》中的《言语》一篇曾记录了徐孺子的事迹:“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这段话讲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里玩耍,有人问他:“如果月亮里面什么都没有,应该会非常明亮吧?”他说:“当然不会,就好像人眼里有瞳仁一样,没有瞳仁,空白一片,那就不可能会明亮。”
虽然只是个九岁的孩童,但徐孺子看问题却非常辩证,月亮上的东西并不会影响月亮的明暗。我们现代人了解月球后才明白的道理,徐孺子早在千年前就十分清楚了,并且还用人的眼睛做了生动的比喻。
《世说新语》中另有一则以月亮做比喻的语录:“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褚季野认为北方人做学问广博,孙安国认为南方人做学问简要。而支道林听说后评价说北方人做学问像在开阔的地方看月亮,视野广阔,但光线不足难免模糊;南方人做学问像从窗户里看太阳,清楚明亮,但欠缺在视野有限。
月亮和太阳作为古人最熟悉的两个天体,被他们用来比喻做学问,恰当至极,而且彰显了各自的特色。
贰
修月亮的人
唐代段成式所著的志怪小说《酉阳杂俎·天咫》讲述过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说大和年间郑仁本的表弟和一个姓王的秀才一起游嵩山,天色渐晚,不慎迷路,正在找路时,突然听到草丛中传来鼾声,拨开草一看,有一个穿着洁白布衣的人枕着个包袱正在睡觉。
两个人叫醒他问路,并询问他从哪里来,布衣人说:“你们知道月亮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吗?月亮的形状像一个弹丸,它的影子是太阳照射在上面的凸起处形成的。月亮上面常有八万两千户人家对它进行修理,我就是其中之一。”
说完他打开包袱,里面有斧头、凿子等工具,还有两包玉屑饭。他把玉屑饭分给两人,说吃了可以保证一生没有疾病,然后指明道路,随即便消失了。
这里面提到的“七宝”像是月亮上的矿石,而关于月亮是球体和月亮上的阴影的描述是与现代科学相符的。不知是古人碰到过月亮上来的外星人,还是古人的智慧真的达到了十分先进的程度?答案无从知晓,却令人心驰神往。
叁
捉月亮
在阿姆斯特朗登月前,中国古人也曾数次想要到月亮上去看看,于是诞生了无数相关的传说。
据传言唐明皇曾经在方士叶法善(一说罗公远)的帮助下前往月宫游玩,去月宫的途径也非常浪漫,方士将手杖向空中一掷,即化为一条银色大桥,过了大桥就到了月亮上的广寒宫,里面有无数仙女随着仙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牢牢记住仙乐的曲调,回到人间后便作成了《霓裳羽衣曲》。
据宋代的《太平广记》引《宣室志》云,唐代太和年间一群书生干了更加惊世骇俗的事情——他们把月亮从空中捉了下来。
说的是有个叫周生的人夜游佛寺,晚上遇到三四个旅客,那天正好是中秋,大家一边吟诗一边赏月,说起唐玄宗游月宫的故事,就互相叹息说:“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俗人,恐怕无法到月亮上去了!“周生说:“我曾经跟老师学习过,懂一些技巧,能把月亮放到怀里和袖子里,你们相信吗?”
有人觉得他瞎说,有的人好奇,周生便亲自演示了一番,先空出一个房间,把四面墙遮住,一点缝隙也不让有,接着命人拿来数百双筷子,把它们捆束起来,对客人说:“我将要登着这个梯子去取月亮。”
门关了很久。客人们跑到中庭等待,突然天地一片漆黑,看看天上,又没有一丝云彩。这时候周生在房间里喊:“我回来了。”大家打开门,周生表示月亮在他的衣服里,慢慢掀开衣服,里面的月亮露出一寸来,照得整个屋子都明亮起来,寒气逼人。
客人纷纷拜服,周生便又关上门,外面还是一片昏暗,过了一会儿才又恢复如初。
仔细想想,这个传说更像是某种骗人的把戏,实施起来也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天象,利用月食的机会给大家造成一种假象就可以了。但是那种想要置月于怀袖中的浪漫主义情怀无疑是奇妙而又动人的。
肆
月宫仙子
志怪题材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记载了很多传奇故事,里面提到月亮的就有《邢子仪》《崂山道士》等,光怪陆离,极尽猎奇之能事,而在“探月”题材中又翻出新意的是《白于玉》,这里面的主人公不但去了月亮上,还与月宫仙子结为了夫妻。
故事是这样的:书生吴青庵很早就有才名,葛太史十分看重他,许诺一旦他有了功名便把漂亮女儿许配给他,吴生遂夜夜苦读。一天晚上,有个秀才来拜访,自称白于玉,两人数日相谈甚欢。
白于玉想劝吴生修道,吴生表示自己贪恋红尘,准备以后娶葛氏女,白于玉冷笑几声,第二天便缩成拇指大小,乘青蝉离开,临别时说如果想见他就拂他的床铺。
过了几天,吴生思念白于玉,便扫榻,一名童子便带他去见白生。来到了广寒宫,白生热情招待,并让他与一名极美的紫衣仙女结为夫妻,第二天吴生回到人间,紫衣女给他金钏作为信物。
十月后,紫衣女生下两人的孩子,托付给吴生。吴生给孩子取名梦仙,从此一心修道,对红尘失去兴趣,也不想娶葛氏女了。但葛氏女执意嫁给吴生,奉养婆母,抚育梦仙。
待母亲去世后,吴生便只身入山中修道,并承诺葛氏,以后会带她一起飞升。
葛氏把梦仙养大,梦仙后来中了翰林,有一次外出,路遇匪徒,幸而有义士相救。义士拿出一个信函,让梦仙给同乡一个叫“王林”的人,并送给他一只金钏。
梦仙将书信和礼物拿回家,发现“王林”是“琳”的拆字,“琳”正是母亲葛氏的小名。葛氏打开信函,里面是一丸长生不老药,方知吴生修道已成功。她与自己的父亲葛太史一起服药,果然青春永驻,而金钏也保佑吴生全家免除了一场火灾。
整个故事曲折跌宕,情节离奇。里面对月宫的描写美丽极了,如“内以水晶为阶,行人如在镜中,桂树两章,参空合抱;花气随风,香无断际”,这是基于人们夜望月亮时得到的空明澄澈的体验。
而漂亮的月宫仙子也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到底是多美的容颜,才能让人对红尘都失去了兴趣呢?
古人对月亮的想象,寄托着他们天马行空的猜测和旖旎瑰丽的情思。如今,当严谨的科技与浪漫的传说结合在一起之后,月亮这个美好的天体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惊喜呢?
让我们对下一段传奇拭目以待。
○本文初次发表于《语文周报》
—THE END—
给北洋君点个“在看”
放到朋友圈
就是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