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悟空”也就是道“守中”和《易经》“得中”
龙树《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段话可以说这“空”亦是“中”。
“空、假、中”就是天台所立之三谛三观也。就所观之理,谓为三谛,就能观之智,谓为三观。观一念之心无相为空,观此心具一切法为假,观此二者不二为中。空以破一切法,假以立一切法,中以妙一切法。此三者为一法之异名,故谓为即空即假即中。祖庭事苑曰:“天台智者以龙树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乃依一心三谛之理,示三止三观。尝云: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假。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无不假。一中一切中,无假无空无不中”。《系辞》“积善成名”,“空、假、中”可称“空、假、名”,得中乃善成。
《老子》“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以“无相为中(空)”,《老子》第一章和第十一章重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离上元明火母之“得中”。
《易经》的“得中”有好几处。解卦彖辞:“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复卦九二象曰:“得中道也”。蛊卦九二象曰:“得中道也”。夬卦九二:“得中道也”。离卦六二象曰:“得中道也”等有好几处。注意由解卦来看这断句“得中,道也”更合易理。鼎卦六五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说文》空,窍也。古者司空主土。水为民害。责於地公。禹作司空。治水而后晋百揆也。“空”字坎穴风工乃井卦,故《诗经》“皎皎白驹,在彼空谷”之谓空谷相。《广韵》空,空虚。《正韵》“空”,穴也,窍也,古同“孔”,洞。
《诗·小雅·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乾为寒,为冰。“其空”对“履霜”,坤卦初九履霜坚冰至。乾大坤小,震东,“小东大东”就是“地雷天雷”,和那“震满盈”相对的是要“取空”。这些读字面意思的文科生们,不从易理讲巫诗所以“杼柚其空”乃至全诗都是讲错的。“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即用来持纬(横线)的梭子和用来承经(直线)的筘。应当取“经纬天下”之意。
《诗·小雅·节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观生而不取师坎阴极堕恶趣。结合后文“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杂卦传》“既济,定也”,不取地水师而是再过一步,如“昔之得一”,取水火的定于明。这首诗其实讲的就是“一灯灭万古黑”意思。
四种“得中”:震来得中(云中龙),离母得中(《帛书老子》第1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兑金成中(《帛书老子》第67章“诚金而归之”),治水得中(《帛书老子》57章“上善治水”)。坎归而坎水无形,须“昔之得一”,就是时过境迁所以要听水,故“无以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