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约翰•阿什贝利:抒情诗人与后现代哲人

  作者:杨吉 
  
    赞誉或诋毁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都非常容易,他是一个优点和弱点都十分鲜明的诗人。和T.S艾略特或斯蒂文斯一样,阿什贝利毫无疑问是一个学院派作家,他机智幽默、抽象深邃,他创作的大量用词费解、意象纷乱的诗歌通常远离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尽管时不时出现一些如《街头音乐家》、《这些湖畔城》、《香根草》、《上个月》等一些肤浅无聊的诗作,但这本身却不足以影响他作为后现代诗歌代表人物、美国最负盛名诗人之一的地位。在奥地利人耶利内克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阿什贝利就和以色列的阿莫斯·奥兹、叙利亚的阿多尼斯、捷克的米兰·昆德拉、秘鲁的巴尔加斯·略萨以及同胞菲利普·罗斯、约翰·厄普代克、小库特·冯尼哥特一同成为观察家心目中最具备获奖可能的候选人,他的文学成就由此可见一斑。
  
   “在还没有真正知道将要写些什么的时候就开始写一首诗。”阿什贝利相信这样的状态才真正适合诗歌的创作,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才不会轻易丢失一己之见(认识体验)的纯粹性。在阿什贝利看来,人们所有的经验、感受、思想或者诸如此类自以为非常独特的东西,自以为只被个人所感受、所发现的东西,其实不过是一些文学上的陈词滥调,而且,越是清楚于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就往往越在乎别人是否能读懂自己的表达,于是作者一厢情愿想与读者达成的“共谋”反倒使得一个写作者,在他沾沾自喜地写下感受并自诩为独一无二的时候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在这个意义上,阿什贝利多多少少超越了一个抒情诗人的范畴,他其实更像一个哲学家,洞见到写作的边界,并直面所有写作者共同的迷思:既然我们的思想通常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感受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毫不独特,那么,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到底有什么可说的?我们真的能够为这个世界提供什么新鲜的东西吗?
  
  与此相关的,阿什贝利还说过:“什么是写作?就我而言,准确地讲,是在纸上记下;想法,而不是思想,也许是:关于思想的想法。思想是个过于自大的词。”这段话不易理解,但确实是阿什贝利对自己写作的一个看法,而且说得很精确,他不断捕捉零零碎碎一闪而过的念头,从一些我们所熟知的思想、事物和观念上跳过去,逃离事实,否定经验,并且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最著名的同时也是最费解的诗人,阿什贝利否认诗歌是有主题的,他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诗歌没有主题,因为它自身就是主题”,也因此,阿什贝利的许多诗歌的主题确实是关于诗歌本身的,也就是说,诗人在写作一首诗歌时,他只是在思考诗歌文本的生成过程,思考与诗歌有关的那些传统,而不是思考诗歌所要涉及的内容。
  
    海伦·文德勒在《约翰·阿什贝利论》中写道:“在批评的语言代码中,当一首诗被说成是关于诗歌的诗时,'诗歌’往往指涉很多东西。”这句话意味着当我们对一首诗歌作出品评欣赏之时,眼光应落脚于诗歌中可以理解的那部分(文德勒在这篇长文中也是这么去评论阿什贝利的)。“那么草地将溶入某物/为了游戏,必要性消失。但你的/想法没有继续——一种不完整的冷漠/快速凝聚/你感到它将成为围绕你的破烂纤维和骨头/因为永恒已经在你的内部发生”(《一千座岛屿》)——阿什贝利的诗总是很有实验性:具象中有着奇异的抽象,细部清晰而整体艰涩,率真和神秘互动;“这些树令人惊奇:每一棵/都与邻树相连,似乎言语/是一次静止的表演/偶然地做出这样的安排/今晨我们相会/远离这个世界,似乎/心有默契/你和我/突然变成了这些树”(《一些树》)——阿什贝利有充分驾驭文字的能力,能用几个字句的篇幅干净利落地呈现出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直觉;“陷在错误的梦中,你迈出了一条小巷,踏上一条宽阔虚弱的大街/镜子从树上坠落/是时候了/又该给这混乱的开始和静止提供资金了/但流言喂养了它/所以遥远的道路总是崇高的/为一些人点亮明灯,而对另一些人/它是一幅关于渴望和苦恼的奇妙的景象”(《霜》)——他的想像总是别具一格,而且非常懂得用语言去制造某种幻觉和快感。
  
    当然,对一位诗人的批评,最简单的方法仍然是类比,以此衬托被评诗人的耀眼之处,海伦·文德勒在就曾以这样的策略来评价阿什贝利,他说:“(阿什贝利)像惠特曼一样饶舌,而不是像艾略特一样生硬;他不像斯蒂文斯那样修辞,但更倾向与像济慈在其雄辩的书信中一样健谈。”听起来很像一回事,但我认为,这些,对像阿什贝利这样水准的诗人来说,实在说明不了什么(别忘了,阿什贝利也写过不少语词奢华而思想空洞的文字垃圾)。与其如此,我倒更喜欢用他本人的只言片语来概括其成就,这正是我们能在阿什贝利代表作《凸镜中的自画像》和《山山水水》中读到的,“我大部分作品是通过'欺骗、说谎和做不该做的事’完成的,但它是否成功,要看完成后它是否能撑得住来证实。”
  
  
(0)

相关推荐

  • 读王敖《读诗的艺术》

    雷武铃写的书评,发在最近的<世界博览>上. 难言之言,解诗如迷 --读王敖<读诗的艺术> 诗歌犹如世界,让我们惊叹也困惑,让我们同陷深邃之谜.希腊人认为诗是对自然的模仿,说的就 ...

  • 刘启涛|“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其阐释问题

    鲁迅称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说法历来颇受关注,但是这话能否作为一个正式的文学史评价还存在诸多疑点.选择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说这话,鲁迅有明显& ...

  • 古希腊最杰出的女抒情诗人萨福诗歌《致阿那克托里亚》欣赏

    摘要: 萨福的抒情诗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或吟诵的,她一共创作了 9卷诗,但留存下来的只有两首比较完整,其余都是一些断章残篇. 萨福(Sappho,约前612-?)出生在古希腊的莱斯博岛,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女 ...

  • 抒情诗人的词穷:真正的感情触动往往让人“无语”

    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这一体裁主要功能是抒情. 所以我们今天熟知的一些经典古诗词,多半都是抒情诗.其中的情感体验也是非常丰富的:爱情.亲情.离家情.远国情-- 可是,正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 ...

  • 约翰·阿什贝利:悖论和矛盾修饰法 | 诗与诗学

    约翰·阿什贝利:悖论和矛盾修饰法 少况 译 这首诗在一个非常朴素的层面上和语言有关. 看着它对你说话.你看向窗外 或者假装坐立不安.你拥有它,但你又不拥有它. 你错过它,它错过你.你们彼此错过. 这首 ...

  • 约翰·阿什贝利诗选(一)

    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1927-2017.9.3 ),生于纽约州罗切斯特.阿什贝利是1976年普利策奖的得主,"纽约诗派"最主要的诗人之一,是继艾略特和斯蒂文斯 ...

  • 约翰·阿什贝利[约翰·阿什贝利]

    如果记忆无误,最早读到阿什贝利应该是在1987年版的<美国现代诗歌选>上,那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开本非常特别的小册子,非常小,小到可以塞进任何裤子的屁股口袋里,这样的开本迄今非常罕见 ...

  • 约翰·阿什贝利

    约翰·阿什贝利(英语:John Ashbery,1927-2017)生于纽约州罗切斯特.美国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65年前在法国任<先驱论坛报>艺术评论员, ...

  • 阿什贝利:能使钟声鸣响,给世界以秩序和美好的,唯有诗歌|钟声|诗歌|阿什贝利|长诗|诗人

    如果有什么使文字的碎片呈现美妙的秩序并使钟声鸣响,那就是诗歌. --阿什贝利 我无法从生活中找到什么直截了当的主张,我的诗歌模仿着经验或意识来到我面前的那瞬间,所以是点点滴滴的,原始的,无方向的. - ...

  • (翻译诗歌)约翰•阿什贝利诗歌四首

    中国先锋艺术论坛.译者:elford. 约翰·阿什贝利 只是那里有什么 你还没到吗? 做事的困倦溶解了我的 顾忌:我躺在混凝土观景台上 被太阳折磨. 坚果聚集在圣坛, 一群人在西部电影某处喘息: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