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宝贵:甲午海战都像他那样打,肯定结局不一样,难得的民族英雄
左宝贵:甲午海战牺牲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被朝鲜人民奉为神明
左宝贵:甲午海战都像他那样打,肯定结局不一样,难得的民族英雄
左宝贵(1837一1394年),字冠亭(亦作冠廷),回族,山东费县人。因早年失去父母,家无恒产,生计艰难。咸丰初年,带着两个弟弟(宝贤、宝湾)投军入伍,因屡立功勋,后被提升为总兵,光绪年间常驻奉天(今沈阳)。左宝贵虽为军门大将,但不忘家乡和乡亲。1891年,他回乡探望,可谓衣锦还乡。但左宝贵却毫无大将架子,他平易近人,兢兢然执晚辈进见之礼,对乡亲父老亲热非常。他看见清真寺失修,便捐资重修,还出资筑路修桥,很得乡里民众的好评。
左宝贵虽是武将,但很重视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史书上说他“重文士,爱才勇”(赵恭寅:(《沈阳县志》),注意培养人才,大力兴办学校。驻奉天期间,他就曾在营口海神庙,沈阳练军公所,南北寺等地设立大、小义学,并亲自捐助,亲临学校考核课程。他还关心民间疾苦,办了不少公益慈善事业。奉天以西诸州县,地势低洼,常闹水灾。为防灾患,他亲率官兵参加地方修城筑堤,与土卒同甘苦。他还曾于沈阳诸地设立过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和育婴堂等,以赈济孤苦难民。
1894年夏,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和侵华的甲午战争,当时左宝贵驻军奉天,中日交涉事起,他便十分关注日本动向,派员远出了解动静。战争爆发后,左宝贵率奉军赴朝增援,驻守平壤。一入朝鲜,他便主张进行积极抵抗,主动出击。为此,他同贪生怕死庸懦怯战的驻朝清军统帅叶志超进行了坚决斗争。当日军进犯平壤,战斗打响前夕,叶志超即召集将领会议,布置弃城北逃事宜。
为此,左宝贵异常愤怒,慷慨陈词:“自以奉命东征,誓当为国宣力,”对敌寇“出奇痛击,使其片帆不返……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栾述善:《楚囚逸史》)他说:“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沈阳县志》)他曾派亲兵监视叶志超,以不使其潜逃。
日军向平壤发起总攻以后,左宝贵指挥奉军于城北角制高点牡丹台全力抵御日军,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屡次打退敌人凶猛地进攻。但终因众寡悬殊,孤军无援,致牡丹台失守。左宝贵率军退至玄武门。此时日军炮火更加猛烈,排炮、榴霰弹如飞蝗满天、直打得“日月无光,山川改色,”惨雾愁云,浓烟烈火,“草木皆红”(《楚囚逸史》)。
左宝贵见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抱定必死决心,穿上御赐黄袍马褂,昂然登上城头,激励将士们说:“我辈厚禄重饷,安食数十年,”今国家安危之际,“我身当先,尔等继之!”一个姓杨的营官要他下城,被他拒绝。他亲自燃放大炮,“手发榴弹三十六”(《沈阳县志》)。一时部下感愤,激昂奋战。左宝贵虽然肋下、左额先后受伤,但仍裹伤再战。不料一弹飞来,中其左胸,终于壮烈殉国,成为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于战场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
左宝贵壮烈殉国后,清政府嘉其“忠勇性成”,准于按提督等级从优议恤,免除生前一切处分,列祀昭忠祠,让国史馆为其立传,准在其立功各省建立专祠纪念。更重要的是中朝人民深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无不倍加怀念,纷纷为之建祠、建家。奉天人民在盛京南门外为之建祠,春秋致祭不衰。山东费县人民为他修建了衣冠冢,至今屹立。曾为他牵马的天津人石玉林,感其恩遇,弃家到山东为其守墓终生,直到九十多岁逝世。据老人说,左宝贵平日治军严格,赏罚分明,功不吝赏,罪不私刑;爱护士卒,关心部下,战时临敌常穿士卒之衣,“身先犯阵”,与士兵同甘共苦共生死,深受官兵爱戴。
朝鲜人民怀念他,在他战斗过的地方为之立标石,以后并把他奉若神明。在平壤流传着“左将军雨夜显圣”的故事,内容是说1897年(即左宝贵牺牲后第三年)九月十五日雨夜,一个年近六十的老人林善华走到七星门外,忽闻有马嘶、剑击之声,抬头望去,似见左将军身骑白马,手挥军刀,寒光若闪,向北而去。事情传开,第二年九月十五雨夜,很多人去七星门外,果然都看到了骑着白马的左将军。从此,九月十五日雨夜左将军七星门显圣的故事就流传开来。
此虽系传说,并非实有其事,但却表明了左宝贵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了朝鲜人民的心中。如果,当初的甲午海战,清军将领都能像左宝贵一样英勇抵抗,怎么会让日本人逞凶其后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