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如果当了皇帝,历史的发展会是怎么样的?与汉朝又有何不同?
在项羽与刘邦的斗争中,刘邦并不注定就一定是胜利者。项羽本来有很多机会,可以消灭和击败刘邦,成为斗争的胜利者,可他都错过或没有抓住这些机会,结果让刘邦胜利了。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是很多偶然因素交错起作用的结果,并不一定就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项羽战胜刘邦,成为胜利者,当了皇帝,历史的发展会成为什么样的情况,与汉朝的建立会有什么不同呢?
有几点似乎可以预料到,他不会像刘邦那样去做。
在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政体的问题上,项羽不会象刘邦那样,搞过分的中央集权制,而会采取更多的分散权力的办法。
项羽会力争维持咸阳分封的局面。对于一些破坏分封格局的人,项羽当然会采取一些军事上的干预,如他出兵对齐国的干预。但他干预的目的,只是想维持原来的分封格局,并不想再进行新的分封。他对齐国干预之后,就没有分封新的王,即是一个证明。
对于他所分封的人,有些人没有听他的话,如他让英布出兵齐国,英布借病不去,燕王臧荼消灭了辽东王,占了他的地盘。对此,项羽只是派人指责他们的错误,并没有用武力去征讨。他所分封的诸侯王的矛头,只要不是针对他自己,他对他们彼此间的兼并行为,一般还是采取谅解的态度。如刘邦的占领关中,陈余的驱逐张耳等,一开始他都没有严厉谴责。
从项羽当时处理问题的态度看,只要不公开反对他的霸主地位,他对诸侯王之间的兼并活动,一般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如果项羽击败了刘邦,不出现刘邦与项羽争天下的局面,那么诸侯王之间兼并的结果,必然会形成几个势均力敌的集团,彼此谁也消灭不了谁,项羽也对他们无能为力,只落得个霸主的空名,这样就会形成类似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从项羽的地位和性格看,他不会甘心于做一个空名的霸主,一定会行使霸主的权利,对诸侯王的一些行为进行干预。其结果可能是形成与他争天下的新的对手,互相再进行一场争夺战;或者是经过项羽的干预,能维持分封的格局,让这种政治局面延续下去。
如果项羽的霸主地位和分封的政治格局能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那就证明这种政治体制仍有一定的活力,也就不会形成两汉几百年的中央集权制统治形式。那么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以后的发展,也就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统治形式。这对中国封建统治的多元化,对增强封建结构的活力,可能会有一定的好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也可能就不会那么黑暗了。所以项羽的胜利,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中国会走向长期分裂割据的悲剧性结局。
项羽不会把政治中心仍建立在关中,他会把政治中心向东移动,把首都建立在彭城或者附近的其他地方。
政治中心的东移,对开发东部的经济显然有好处。那样就会在关中平原之外,又在东部形成一片大的经济繁荣区,这就会使黄河中游的文化提前向黄河下游移动,将黄河中下游的经济和文化联成一片,从而大大加强黄河流域文化向四周的扩散。
但是政治中心的东移,显然不利于对西北部的开发和建设,不利于巩固西北部的边防。因为在关中地区的西面和北面,离少数民族的文化区域很近,把政治中心放在关中,就不能不十分注意西部和北部的边防和建设,否则边境的少数民族骑兵,一日之内就可以兵临首都的城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两汉时的政治中心都在关中,所以对匈奴和西域问题才那么重视,这就是它开拓和巩固西北部边防的内在积极因素。
如果政治中心在东部的彭城一带,离西北部的边境地区较远,就不会感到西北部少数民族力量的太大威胁,自然也就不会象两汉那样关心西域和匈奴的问题了。那样,西北部地区的边防线就会内移,因而不利于关中地区的发展和建设,以后横跨欧亚非的丝绸之路,也可能就不会存在。这对世界性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当然是一大损失。
项羽如果成了胜利者,在恢复和稳定国家的政治经济上,可能不如汉初那么迅速和高明。
刘邦的主要谋士,大部分是秦朝的下级官吏和平民百姓,而项羽的主要谋士,则六国贵族占很大的比重。所以刘邦制定的政策,多数比较符合实际,能体现下层人民的一些要求;而项羽制定的一些政策,却含有很多理想和沿袭的成分。
项羽比刘邦年轻二十多岁,如果他成为胜利者,其直接统治的时间会比刘邦要长得多。汉初在刘邦,吕后统治的时期,政治上还不太稳定,不稳定的因素中主观的成分居多,只是到了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和经济才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项羽的直接统治时间如果比较久,由于一些政治上的问题不能根据情况及时改变,而项羽又是一个比较刚强的人,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教训,所以对政治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并无好处。
汉初的恢复和发展较快,根源于支持和保护了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汉代稳定的基础。这个政策的制定,和刘邦集团中很多人出身子下层平民百姓有关;而项羽集团中的六国贵族,他们倾向于支持大土地占有制的发展,并不太注意小农经济的利益。所以项羽如果成了胜利者,在土地的占有和经营上,可能走与汉初不同的道路。其结果是像东汉末年那种大土地占有的庄园经济,会提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会发生什么影响,是一个难以预测的问题。
对刘邦与项羽之争,历史作出的结论是刘邦胜利,项羽失败。项羽的失败,对他个人和他所代表的那个集团来说,是历史的一大悲剧;但对历史和历史的发展来说,它是好是坏还很难断定。在政治上竞争失败了的人,他所代表的那种倾向和力量,未必都是不合时代潮流的落伍者;而竞争胜利了的人,也未必都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所以失败者未必都很反动,胜利者也未必就都进步。胜利或失败,常常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造成的。
所以我们假设项羽是胜利者,这种假设对一个失败者来说并不是讽刺,而是完全存在着这种可能。当然,我们也不是站在同情失败者的立场上,说项羽如果成为胜利者,他会比刘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贡献,作出更多更大的成绩。那样的推测并不符合历史的实际,也不是我的本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项羽如果是胜利者,他也不会使中国的历史倒退,而是使它的发展带有更多其他的特点和色彩,这并不违反历史的发展规律。
可项羽毕竟是一个历史的失败者,再假设也不会改变这一历史事实。从一个胜利者的足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从一个失败者的经历中,却可以更多地看到胜利者的成功之处,失败者的教训之点。
不管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刘邦和项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豪。他们共同推翻了秦的暴政,经过互相的公开竞争,又共同创建了一个新的政权。在这个政权中虽然项羽是失败者,但也不能磨灭了他的贡献。如果推翻秦朝统治后,刘邦没有项羽这个竞争对手存在,他建立的政权显然不会是汉初那样的体制。竞争的结果,选择和保留了有生命力的,抛弃和淘汰了落后陈腐的,这正是失败的竞争对手给胜利者提供的机会和条件。
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的诗,短短四句,评价了项羽的一生。这首诗是这么写的:
生当为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语
项羽虽然是政治竞争中的失败者,但他却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英雄。他生得很伟大,死得也很悲壮。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是同情失败者的,但项羽得到后人的同情和怀念,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更重要的他是一个英雄,是一个不肯贪生而悲壮殉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