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后,今天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探究。回顾整节课的探究过程,自己感悟颇多,现加以整理和反思如下:

一、自主探究不是放任自流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属于学生合作学习完成的内容。最近课堂教学改革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可谓是一个热点,虽然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自然有其优越性,可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自主探究就是放任自流。从表面上看,有的课堂的确很精彩,学生参与度也很大,气氛也很活跃。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样的课堂思维度并不高,学生并没有从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会如何思考问题,更没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会出现很多值得反思和总结的地方,为此整个实验过程分两个环节完成。

第一环节: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在进行“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探究以前,首先做了实验前的引导工作,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

第1步:明确几个名词

为了顺利进行整个探究过程,在此首先给学生交代几个有关光的反射物理名词。

(设计意图:在此将有关名词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探究三线两角的关系。)

第2步: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问题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有关光的反射的相关名词以后,发现学生对于实验操作亟不可待,有纷纷跃跃欲试的感觉。鉴于此,自己没有再进行过多的引导,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探究实验中,教师往往将实验注意的问题进行强调,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这样一来,的确可以节约很多课堂时间,学生也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验操作。可是这样的做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因为这样做就极大降低了思维度。如果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二环节:点拨释疑顺利合作

第3步:师生交流解决实验出现的问题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后,很多学生出现了操作上的问题,为防止学生出现实验操作混乱无序的情况,及时给予指点和引导。

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归类,现整理问题如下:

问题1:小平面镜没有竖直放在桌面上;

问题2:激光灯射出的激光束过粗;

问题4:进行描点连线时,画的光路图中光线过粗。

以上问题就是学生通过探究出现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有的问题是本实验的难点,也是考查的重点。

例如:在此实验中困难的操作就是如何顺利找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尤其是反射光线。有一组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最初并没有找到反射光线,主要在于放置的白纸出现折叠,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个素材在课堂上进行了及时捕捉,为后面的交流评估准备了素材。

(设计意图:在此及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排除,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为后面的顺利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4步:学生快乐探究得出规律

在经过了自主探究出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以后,接下来的环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合作完成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

1.将平面镜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沿平面镜的位置画出反射面。

6.汇报交流角度的关系。

学生在进行了角度测量以后,很顺利地得出两角相等的结论。

(注意:学生在测量以后往往只能得出两角相等的结论,至于准确的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此教师可以加以引导: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7.继续实验得出三线位置关系。

学生尽管画出了光的反射光路图,可以一般只会得出两角相等的关系。至于三线的位置关系,学生感觉似乎无法用语言进行正确表述,在此可以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如下实验:将白纸沿法线ON弯折,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反射光线无法显示。趁此教师交易引导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8.拓展延伸,特例探究。

学生在进行完以上实验以后,可以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特例探究:让入射光线垂直于平面镜入射,观察反射光线。

9.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综合实验探究的数据和现象,和学生一起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10.交流评估,梳理反思。

其实本节实验探究最大的收获就是: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处理。这一点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忽略的地方,只是注重了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对于实验探究的过程往往忽略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不利的。

结合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整理如下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1)为什么要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进行实验?

答:为了避免一次实验的偶然性,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

(2)在探究过程中,你感到最困难也是最关键的操作有哪些?

答: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3)白纸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1.有趣小实验得出小技巧。

在进行完实验探究以后,可以深层次地挖掘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如下实验:

在同位前面放一面小镜子,如果甲在镜中能看到乙的眼睛,那么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注意:“光路具有可逆性”这一结论是学习光学的一大技巧,在学习光的折射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还会用到,在本节课知识初步认识,今后就会慢慢体会到这个技巧的优越性。)

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课堂探究是快乐的

1.课堂探究不要忘记“弱势群体”。

本节课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在目前我们这种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下,课堂教学往往关注的是班级的优秀生,对于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老师基本不太喜欢甚至厌恶,这些学生自己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学习也没有自信心,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

我们的教育悲哀之处就在于: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快乐和幸福感来培养精英,可惜的是精英没有培养出来,却牺牲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和快乐幸福。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看到班级中两个成绩最差的学生也能够坐下来,一本正经地进行操作,不管这两个学生能否学得知识,至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面向大众,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人,普通人。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获取一些学科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获取幸福。

正如有的教育先哲所说的:今天的教育就是要创造诗化人生。所谓“诗化人生”就是让人感到幸福的人生。连兴趣都没有了,何来创造力,那又何来幸福感。

看看我们的学生认真快乐的探究过程吧,深深体会教育面向全体的内涵吧。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