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62年的人民公社,周家庄:女孩不愿外嫁,外村男孩愿倒插门

一玉口中国,人畜家中落。从人呱呱坠地开始,就在家庭、社会、国家和国际舞台上表演,每个中国公民都不能离开祖国母亲的呵护,国家的制度和政策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历经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各种发展阶段,各个时代出生的人经历了不同的震荡,对于年轻人来说,上山下乡、特殊期间、苏联绝交等都是历史故事。

同时也很难想象有钱也买不到东西的计划经济时代,更无从知晓关于人民公社的那些时光。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

社会经济体制包括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体制,其中计划经济是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初期的基本特征。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前后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并在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中作出规定:'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最初这种体制借鉴了苏联的经济模式,但与苏联的高度集权的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不同,中国模式在协调中央和地方、宏观和微观方面更具灵活性。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限制百姓的资源消耗,当时中国人口多而资源不匹配,自给自足的生活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所以计划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都知道粮票和布票的存在,每人每月的口粮都是规定好的,一到月底就粮缸空空,人们把家里一切能吃的东西都收拾出来。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国门开放,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开始松动,不过改革开放也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正式确立。

粮票、分配工作这样的计划经济附属品都退出了历史舞台,当然也包括可以吃'大锅饭'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崛起与没落

在北京等地有一些饭店叫人民公社大食堂,起这样名称的饭店是一种复古和回归,而它也提醒着我们人民公社存在的'美好时光',那时候村民都到公社吃饭,只要是农工和家属都可以享用食物,村民几乎人人有份而且免费。

这样的历史给中国留下了'大锅饭'这个词,当然人民公社的过度平均削弱了人民的积极性。

人民公社始于1958年,河南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是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主席赞同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并且总结其特点是'一大二公',而人民公社其实是建国以来的合作社的转变。

当时一切生产资料和财产都属于公社,整合了各个领域和各个部门,公社下还有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集体化的生活达到了高潮,人民高呼着'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这样的口号。

人民公社的弊端要更多,每个人的付出和收获并不划等号,农民干与不干都是一个样,农村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怠惰现象。

人们意识到人民公社的弊端之后,就开始进行改革,人民公社在各地消失的时间并不一致,比如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实施包产到户。

而直到1983年国家提倡建立乡政府,这正式宣布人民公社的解体,中国基层进入乡村治理阶段。

在人民公社已经解体30多年之际,全国大部分地区早已不见人民公社的踪影之时,中国有一个乡镇却依然施行着人民公社制度,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

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实行了20多年,不过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已经延续62年了,它就是河北省晋州的周家庄。周家庄距离石家庄50公里,6个自然村区分为10个生产队,乡镇有近两万亩土地,4500多户人在这繁衍生息。

自从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设立合作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建立农工社以来,周家庄的合作社体制一直没有改变。

乡镇范围内实行免费供水、免费上学、生活补贴、安保服务等12项公共福利事业,同时建设了多个乡镇企业,三年前的乡镇集体资金账户超过了6亿元,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远远超过河北省和全国的平均收入水平

目前周家庄是集体二层小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地建设,女孩子因为眷恋这么美好的家不愿意外嫁,而外村的男孩子倒是很愿意倒插门。

周家庄的党支部书记表示:镇上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比较小,社会治安完全不用担心。

周家庄的存在让人不可思议,它和华西村的某些方面比较相似,可以说提前实现了共同富裕,全镇的成果让老百姓共享,周家庄的人民幸福感应该很高,这也是我们羡慕不已的地方。

要公要私?关于走向的叩问

人民公社倡议'公',而市场经济倡议多元化发展,'公'与'私'混合在一起,政府退而居其次,人们的私心和私活比例大,是从公向私的转变。

中国的公权力发挥着公共作用,公的经验比私的经验要多,很多私经济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就私经济而言,中国的做法并没有特别成熟,有些私人公司、私立学校、私人店铺并不尽如人意,人们对私还抱有怀疑态度,更加信任政府和相关公共组织。

就算有些老百姓对政府的做法不满意,之后还是会选择相信政府,而且很多家长优先支持孩子考取公务员,他们认为公家的工资待遇和退休待遇都有保证。

未来中国将继续沿着目前的经济体制,而不论是公还是私,其实我们的最高理想都是实现相对平均和绝对幸福,这些都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无私奉献和奋斗。

文/林伯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