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安全吗?

民以食为天,现在售卖的加工食品和饮料成分表里大都能看到像阿巴斯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等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它们到底是什么物质?

和我们了解的天然糖有什么不一样?

吃进去是否安全呢?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扒一扒甜味剂的前世和今生。

甜味剂的发现

通常我们将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总称为甜味剂。在我国糖类甜味剂如葡萄糖、蔗糖不按食品添加剂管理。

01糖精

人类从第一个合成甜味剂糖精的发现开始就在寻甜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相传1879年的某一天,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实验室里,俄国化学家法利德别尔格在做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合成实验。晚饭时他可能忘了洗手,意外发现牛排是甜的,餐具也是甜的,但是晚餐并没有加糖。

随后,法利德别尔格发现甜味来自一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钠的化学物质。几经周折,法利德别尔格最终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一种特别甜的白色结晶体,他把它叫做“糖精”。之后市场上陆续出现了更多具有糖精钠类似特点的甜味剂。

02阿巴斯甜

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甜味剂阿斯巴甜是由美国 G.D.Searle 公司的研究人员在合成制作抑制胃溃疡药物时无意间舔到手指,发现到阿斯巴甜具有甜味。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二肽类化合物,甜度是蔗糖的两百倍,但因高温会使其分解而失去甜味,所以阿斯巴甜不适合用于烹煮和热饮。

03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的发现,则是源于一个很偶然的错误。

上世纪70年代,泰莱公司和英国伊丽莎白王后学院的一位学者合作,研究蔗糖经过分子修饰之后作为杀虫剂的使用,这位学者叫他的学生去测试一下这个样品。英文里的“测试”是test,其发音跟“品尝”(taste)差不多。

他的那位印度学生听到导师的要求估计有点诧异,但也没有多问,就用自己的舌头去“taste”样品了。结果发现,这东西甜得一塌糊涂。这个东西就是三氯蔗糖,其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左右。

目前已发现的甜味剂有20余种,它们主要分成以下几类:一类是非糖物质,像甘草、甜菊糖苷和罗汉果甜苷、苷索马甜等天然非糖甜味剂,还有三氯蔗糖、甜蜜素、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AK糖)、纽甜、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特点是甜度较高,是蔗糖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但均属非营养性甜味物质,不参与人体代谢,其用量少,热值小。

04糖醇类甜味剂

除了非糖类甜味剂,还有一类甜味剂,叫糖醇类甜味剂,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或者略低,但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故其热值较低,且不引发龋齿。它的人工合成类品种有赤藓糖醇、D-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乳糖醇、山梨糖醇,天然提纯类有木糖醇和异麦芽酮糖。

上述提到的这些甜味剂都包含在我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名录中。

甜味剂安全吗?

虽然每个国家对所允许的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与限量略有不同,但是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过程。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高食品安全标准,申报的产品需经过对人体使用产品后的143个关键检测点位作监测,对2-3万人持续3-7年的监测,完全通过合格的产品,才会核发FDA认证。

我们常见的安赛蜜,阿巴斯甜、三氯蔗糖、纽甜、包括备受争议的糖精都先后获得过FDA认证,而且各国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普遍认为只要在规定范围内限量使用获批的甜味剂都是相对安全的。

实验报告

(一)一些独立科学家的研究也发现这些甜味剂会对动物及人类健康产生危害。FDA就曾规定:使用糖精需在标签上注明“使用本产品可能对健康有害,本产品含有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癌症的糖精”。

可见:从煤焦油中提取出来的糖精最好还是不吃。

我们以前的认知不同,常用的人工甜味剂可能会导致葡萄糖不耐受,从而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所以不得不提另外一项重要的实验。

(二)科学家们观察到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甜味剂(糖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的小鼠,相比只喝水或者水里只放糖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葡萄糖不耐受。研究人员认为,这或许是因为无热量人工甜味剂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肠道微生物的重要性请看之前我们的文章),从而让小鼠出现了糖不耐受。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人身上。在一些人身上,人造甜味剂能改变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会促使葡萄糖不耐受的发生。葡萄糖耐受简单来说是指人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

正常人在进食主食或服用葡萄糖后,几乎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升高,这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使得饭后血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这说明正常人对葡萄糖有很强的耐受能力。但若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就会失去这种血糖自我稳定的能力,出现葡萄糖不耐受或者进而患上2型糖尿病。

可见:滥用甜味剂不但不是糖尿病人的福音,反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特殊人群对甜味剂摄入的建议

01限制儿童对甜味剂的摄取量

因甜味剂在每个国家被允许使用的范围不一样,

小编的建议是请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仅在少数几个国家被允许使用,安全性还存在些争议的甜味剂食品,例如含有糖精(钠)、阿力甜、D-甘露糖醇等的食品。

对于其他的甜味剂,小编的观点是少吃比多吃好,对于儿童更要限量,因为大多甜味剂的安全性评估与体重有关,以三氯蔗糖为例,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定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天每千克体重15毫克,美国制定的安全限量比JECFA的要低,是每天每公斤体重5毫克,按照美国的标准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每天摄取的三氯蔗糖不应超过0.25g,而对于一个体重只有15kg的儿童来说则不应超过0.075g。

按照我国的GB 2760-2014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蜜饯凉果类食物添加三氯蔗糖的量不得超过1.5g/kg, 因我们不能从成分表中得知商家加入了多少量的甜味剂,小编按照上限计算一个体重15kg的小朋友每天吃蜜饯类的上限是50g,前提还是不吃其他含有此类甜味剂的食品。

除蜜饯凉果外,微波膨化类爆米花(5mg/kg)和糖果(1.5mg/kg) 被允许添加的三氯蔗糖的上限也是很高,因此家长一定要学会给小朋友购买食品前查看食品成分表,尽量避免购买可能含高剂量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的这三类食品。

02糖尿病人不能大量食用木糖醇类甜味剂

木糖醇作为蔗糖或葡萄糖的代用品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病人专用食品中。我们从大量的商家宣传信息及媒体报道中得知木糖醇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它的代谢也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

但是这些已经是过去式了,在2018年“英国基于证据的预防管理糖尿病营养指南”中已提到了对糖醇类的限制,指南中指出糖尿病人应“减少摄入游离糖、含糖饮料、额外添加的果糖和糖醇类”。木糖醇本是人体代谢途径中的一个中间体,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完全代谢后可产生与葡萄糖相当的能量。

但外源的木糖醇不能被胃里的酶消化,直接进入肠道,最初人们认为木糖醇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有证据表明在木糖醇代谢后期,可能也需要胰岛素的促进。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外源性木糖醇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临床统计数据表明食用过多木糖醇之后在肾功能出现问题的患者中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这是与外源性木糖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会增加嘌呤的合成量有关,而嘌呤在体内的最终产物就是尿酸,因此并发肾脏病的糖尿病患者更要慎用。

03减肥和控制体重人群

限制能量摄入人群---热量低甜度高的天然甜味剂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

生活需要加一点甜,唯有爱与甜品不能辜负。如果你心里住着个天使,又渴望拥有更细的腰围、更低的体重,那么罗汉果甜苷等热量低甜度高的天然甜味剂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拥有超甜能力,而且产生的能量很少,只需要一丁点就能满足你对甜的渴望。

但是切记同样也不能多吃哦,甜食我只吃刚刚好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