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峡里有个南长滩(黄河行13) 冯并
.
黑三峡里有个南长滩
冯并
经济日报 昨天
收录于话题 #黄河行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河,她与我们一道经历昔日的苦难,更经历了苦难中的抗争。黄河,有数不清的历史和现实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
黄河上有些特别的河峡,是人们经常听到但没有见过的,更少有人深入进去过,其中包括同兰州黄河三峡完全不一样的“鬼门三峡”。这“鬼门三峡”是老说法,是指从甘肃靖远到宁夏中卫的一段黄河,有乌金峡、红山峡和黑山峡这样一组“黄河三峡”。乌金峡、红山峡从靖远的大庙村开始,经过一段明长城,进入黑山峡。黑山峡止于中卫的小湾村,长达70多公里。乌金峡、红山峡在兰州景泰地区,那里有形成于210万年前的“黄河石林”,黄色砂砾高崖,仿佛是一排青铜古剑沉入河底,被河底的黄水染了一遍,又一排排拔出水面,错错落落,倚天直刺,锋锷高达百米以上。这是一个自然奇观。
黄河进入黑山峡以后,古剑入匣峡中鸣,加上不时会有“黑风”(沙尘暴)穿过峡谷,水流又是另一种刀光剑影。除了爱冒险的 “驴友”和有胆气的筏客,以及有家传功夫的老船工,很少有人去光临。倒不是因为这段峡谷有一多半是V字形的深峡峭壁,水深浪急,主要是河道里布满礁石和险滩。从峡中的礁石名称也可以知其大概,如“龙王坑”“阎王砭”“拦门虎”“一窝煮”等。有的名字带有拟人色彩,如“老俩口”“七姊妹”“ 三兄弟”,但它们并不在河边作打鱼捞虾状或者与河行者打个招呼,常常是不露神色地站立在河中,或者靠立在河道拐弯处,神情捉摸不定,任行者是怎样天生的浪漫坯子,到了跟前也胆大不起来。这里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有位欧洲来的背包客探险,从兰州靖远乘船进入“鬼门三峡”,刚到黑山峡,就遇到一块迎面而来的大礁石,情急之下,未听船老大招呼,一步跃上了礁石,以为得计,不料船老大用竹篙轻轻一点,顺流避开礁石,留在礁石上的他急得直招手,但也只能等后船过来,再跳回船上去。
这段黑山峡,六十多公里中有五十多个湾,几乎平均一公里一个弯,筏客和船夫稍不留神,就会撞上崖头。船工和筏客中流传一句话,“远见航道去无路,过弯转舵又一村”,这话大约文人编的。比较客观和接地气的,是筏客们有“花儿”味道的话,“七妹妹者不下(音ha),老俩口了挂挂,三兄弟处安过,算是走出个黑峡”。上世纪三十年代中,范长江写过《西北行》之后,也曾到红山峡和黑山峡去过,他在有关通讯里说,黑山峡山崖耸峙,其凶险不弱于当年长江的瞿塘峡。
在“鬼门三峡”,特别是在黑山峡里,沿岸山崖大多比水面高百米。除非是正午时分太阳光直射水面,上午和下午峡里很少见到阳光,气氛也就显得阴沉许多,不时还有穿堂“黑风”刮来,对面看不见人影。这河水里,有一种老乡俗称的“鸽子鱼”,是黄河鲤鱼的一个变种,常年生活在阳光不足的地方,鳞皮呈现古铜色。它习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鳍多划水能力强,即便是洪峰突起,将它们冲到下游,也要奋力游回。只是不知道它的卵产到什么地方,下游东岸也只有一条小小的支流。至于这鱼为什么被叫作“鸽子鱼”,大约是因为它们会认路,能找到自己的家吧。传说误入峡里的鸽子,因为峡高飞不出去,掉到河里化为鱼,这无疑是民间故事里的桥段。但“鸽子鱼”的出现,也可见黑山峡的水急浪大。
这里并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虽然河道逼窄,河边没有路,但山壁上有简单的窝棚。有的地方有大小不等的河滩,炊烟袅袅一去二三里,还有狗吠马嘶的小村落,有拖拉机的蹦蹦声,偶尔也有从水泥路上传来向玩耍的小孩们示警的汽车嘀嘀声。在一些地方,岸边有滩,河中也有滩。在春天,也有一树梨花,几排杨柳。初秋里的小场面上,晾着红枣和玉米。多年前,我从河西的公路有意向里绕了一个弯子,路口也见洄水湾和青郁的山,但不清楚这里的情况,也不知外面的山。那里很安祥静谧,要不是后来知道里面的河峡险峻,还以为是到了塞外桃花源的入口。
后来知道了,这里还真有一个别样的“桃花源”,只是,居住的不是陶潜形容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古老秦人,居然是躲避成吉思汗兵锋的西夏拓跋氏一支后裔,而这个“桃花源”里盛开的满树繁花,不是粉红的桃花,是如雪如云的梨花。这就是后来越来越出名的中卫香山乡南长滩的拓跋寨。
拓跋寨是黑山峡里最大的寨子,南长滩也是黑三峡里最大的滩。这滩不在河边,多半在河里,一小半连着岸,有小路弯弯曲曲连着外部世界。每年梨花盛开,这里都要举行梨花节。几百亩梨花竞开,最爱穿红挂绿的拓跋姑娘在树下歌舞,到银川城里学过古筝的还会像模像样地来一曲高山流水,高兴着呢。此情此景,我曾经在黄河上游的贵德梨园里见过,但那是在城里和岸上,而不是在黄河的黑山峡里。
这个南长滩属于中卫沙坡头区南部的香山乡,抑或现在叫迎水桥镇,听听那儿的村名,三眼井、深井村、米粮川等,就知道此地不俗。香山的降雨量是蒸发量的十分之一,但土地资源特别,土壤里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昼夜温差大,又能铺沙保墒。生长在石头缝里的西瓜畅销全国,年产八千万斤,农民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来自西瓜。此外他们的红枣与香梨也很畅销。
拓跋氏是西北古代少数民族的一个汉化复姓,他们是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的一支,最早的崛起者就是拓跋什翼犍,曾经被晋愍帝封为代王,封地在今大同蔚县一带。拓跋什翼犍在年幼时,被前秦苻坚帝掳关中,放于蜀中,熟悉汉文化,苻坚亡后他回到代地,在参合陂大破后燕慕容垂三十万主力,开始称雄黄河的几字弯北。其后代就是北魏太祖拓跋珪。由于北方部族经常联姻互附,贺兰氏和党项诸姓也成为北魏皇族显姓,也成为北宋时期建立西夏的党项人中一支。他们在西夏亡于成吉思汗打击之后,大部流散,或西迁南迁,但也有留守在黄河深峡里的。为隐匿或为叫着顺口,他们的姓氏简化为拓。我早年的一位同事就姓拓,但他不是中卫南长滩人。
对于西夏国亡后西夏党项遗族的去向,有一种说法是回到四川阿坝州小金县丹巴谷故里,由此演化出丹巴美女的民间说法,但多数恐怕融入了西北各民族。拓跋寨的先人,在千年之前留守在黑山峡的深处,其心壮其志也强,因此避难一说,也是随口一谈吧。200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拓跋寨成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这使他们有了新的精气神,已经实现小康的他们,正在奔向新的目标。
他们大部分经营农业和林果业,那里的红皮软梨是地标产品,野生的酸枣大似金丝小枣,也是优品。麻黄沟里有麻花 ,地陇跟前有枣树,对面还有秦长城、古岩画、古水车和无名古树,因此有不少经营旅游业的大户,其中自然也会有水上的船把式和气质豪放的长滩筏客 。南长滩被称为宁夏黄河第一村、第一渡和第一漂,也来自这些浑身散发着英气的筏客们。
我见过的一位小拓,不仅会熟练地使用羊皮筏子,在黄河中流击水,也有制作羊皮筏子的家传手艺。我们在长滩河边边划边聊,我拍拍手跟前鼓鼓的羊皮气囊,好结实。他笑着说,“不是吹,五里三乡,数咱老拓小拓家的好,木棍子打不破。这么跟你说吧,什么气垫船还不是从咱羊皮筏子来的”。说着说着,讲起了羊皮的褪法和选料。那筏筒可不是缝制的,皮筒子要整体细细地剥离,一点也马虎不得,而且要选吃细草的绵羊皮胎,别看山羊皮厚,整天爬山上石头的,带刺的草会划破皮肤,留下伤疤,说不准啥时会漏气。吁,这可真是大学问。我问他为什么不到黑山峡里去耍耍胆,他狡黠地笑道:“谁说不敢耍呢,是不必要。黑山峡可是黄河上游最后一个大坝址,等蓄满水,有我小拓施展的时候。等它建好了你下次来,坐我的这个皮筏子到大坝头上耍去,要多美有多美。”
他还真了解黑山峡的事,黑山峡水流急,落差大到100多米,修水电站也会是百万千瓦级以上的。而且,黑山峡中的水比较清,河底有些流沙但不流黄泥,大坝建成后不会出现淤积,可以保证河床百年稳定。
很早就有说法,黑山峡出口以上三四里有个大柳树,是大坝工程的理想选址,但上游的白银市靖远也有积极性。看来这里还有多级水电开发的可能性。让他这么一说,我还真留意起来,黑山峡的脾气是有些坏,但水相很好,水质很清,也没有污染。这样看来,从贵德到积石峡再到刘家峡和永靖,一路上黄河水大体上是清的,湟水注入的一段有些泛黄,从景泰五佛过来,也经过一些黄土高坡,但有黄河石林挡着,泥土也就明显少些。那么,黄河又从哪儿开始黄起来,是从前面的沙坡头还是更前面的乌兰布和沙漠流经区,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