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来到福州|空中茶摊vol.173《话说茉莉花茶》(十五)3-2

3-2《茉莉来到福州

茉莉花茶喷喷香,闽都文化空中聊,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南仙空中茶摊节目,今天和大家攀讲的是翁文峰先生撰写的《话说茉莉花茶》这本书的第三章《茉莉与福州》的第二节《茉莉来到福州》。

茉莉随佛教来到了福州

茉莉花被尊为佛教圣花,印度佛教徒们常用茉莉花环供奉菩萨。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并在福建广泛传播,尤其福州佛文化兴盛,素有“东南佛国”之称。佛文化在福州源远流长,三国东吴时期,福州始有寺庙,到隋唐两宋达到高峰。宋陈师尚《贺徐中丞启》云:“三山鼎峙,疑海上之仙家;千刹星联,实人间之佛国。”称福州为“人间佛国”。王审知“好崇奉释教”,所以道光《福建通志》言:“厥后寺观之盛,几遍闽中,实自审知启之”。由于王审知的喜好和提倡,佛教在福建大为盛行。由王审知增建的佛寺有二百七十六座,重修的寺院更多;建佛塔四座:开元寺塔、九仙山(于山)定光塔、大中定慧塔和神光报恩塔;铸佛像三尊:丈六金身佛像一尊,丈三菩萨像二尊;修缮经书五藏,共五千四百四十八卷,装潢印刷十分考究。他的子孙也十分虔诚,王廷钧怀病许愿,要写经五藏,度僧二万,饭僧三百万。当时闽中僧多寺多的程度也是全国罕见。因此宋代有描绘此时福州情况的“福州诗”:“湖田种稻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说明了寺院之多,僧侣之众,佛教之兴盛哉;历史上,福州曾涌现出许多高僧,如祖籍长乐的百丈怀海禅师,订立了禅门清规,使佛教律制中国化;祖籍福清的希运禅师,创立了黄檗宗,其弟子义玄开创临济宗;直到今天,福州境内仍然是名寺遍布、高僧辈出,现有重点佛教寺院6座(涌泉寺、西禅寺、林阳寺、地藏寺、祟福寺、雪峰寺)。

西汉时佛教来到了中华大地传播,福州人喜佛参禅,佛教文化兴盛,茉莉也随着佛教来到了福州。

茉莉从海上丝路来到福州

西汉时期,福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东冶港”。史料多次记载东冶港与印度等地有贸易往来。当时东南亚国家的贡品就是从东冶港进入中国。历史上,福州一直是东太平洋交通的中心点,是我国古代海上交通与贸易重要的出发点与枢纽站之一。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香料贸易的中转地,大量香料从海路运抵福建,进而流转到全国各地。一些香料贸易商人和香料制作者也在福建定居置制香、品香。古人崇尚香文化,香文化在福建蓬勃发展起来,对清香久远的茉莉就更加情有独钟了。而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人们最喜爱茉莉花的香气,自然就将茉莉带到了福州。

有理由相信当时西域来客喜欢将茉莉花带来分享,我们也喜欢从西方将茉莉花带回来,想必就会有多种情况让茉莉花东渡来到中华大地,来到福州。福州是最早引进种植茉莉的地方之一。从中可以肯定的是,福州的气候和水土是很适宜茉莉花生长发育的,才能让茉莉花在福州扎根并蓬勃发展到满城茉莉花香。

这里是南仙空中茶摊,今天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听众朋友们,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指导单位: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承办单位:
闽都乡学讲习中心
中共台江区委宣传部
茶亭街道
南仙茉莉

协办单位:
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

作者简介:

翁文峰,福州人,1969年出生,从事茉莉花茶制作33年,老字号“南仙狮子头”第七代传人,现为福州南仙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闽都乡学讲习所特聘讲师、南仙茶摊讲师团团长、福州市社区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的“老福州茶摊”成为福州市“非遗”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作《茉莉情》歌曲(作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省、市相关比赛一等奖;创作(合作)双语(福州语、国语)歌曲《临水茗》,在福州市广播电台“左海乡音”节目播出;2018年获“福建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讲述者:
林明,福州数字党建(网龙)学院高级讲师,闽都乡学讲习中心监事、讲师,福建海川纵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事业合伙人、高级讲师。荣获“首届福州话大赛”冠军、“首届福建省方言文化大赛”冠军、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福建赛区成人组一等奖。闽都文化志愿者团队骨干成员,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长期坚持参与、策划和主持各项闽都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