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末年,辽东最不可或缺的将领是袁崇焕?其实并不是,而是他

提起明朝末年驻守辽东的将领,估计大多数人心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袁崇焕,不过根据当年明月的观点,辽东最不可或缺的将领并非是袁崇焕,而是孙承宗。生于1563年的他从小就相貌奇伟,须张如戟,曾做过兵备道房守士家中的先生。后来因为房守士升任大同巡抚,孙承宗随行而去,大同作为九边之一,是边防重镇,孙承宗在边境一边教书一边对边关老兵和低级军官交谈,询问边防关务,渐渐的了解了军事,1604年则是中了进士第二名。

1615年发生了著名的张差闯太子东宫案,朝中大臣怀疑是郑贵妃想要谋害太子,但是明神宗与太子不愿深究,大学士吴道南就此事询问孙承宗。孙承宗认为那些小人物必须追查,但是庞保和刘成以上的人物不能追究,此事按照孙承宗的意见得以平息。

等到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这时后金军开始入侵辽东,辽东经略袁应泰自杀,御史方震孺奏请孙承宗为兵部尚书,朝中大臣也认为孙承宗通晓兵事,因此孙承宗得以担任兵部侍郎,主持辽东防务。

1622年王在晋主张在八里铺修建新城,遭到孙承宗的反对,两人为此展开了激烈讨论,就此作罢。此时王在晋接替了被罢免的熊廷弼之职,担任辽东经略,打算袭取广宁,袁崇焕认为不行,于是上书首辅叶向高,叶向高也不能决断,孙承宗请命前往辽东决断。

孙承宗召集诸将商议关外防务,并且采用了袁崇焕的建议镇守宁愿,并且建议明熹宗罢免了王在晋,孙承宗自请为督师,命令诸将建造营房,训练火器装备,整理军需物资,购买军马,分遣诸将镇守边关,整顿辽人军队。

孙承宗整顿军队,遣散不符合条件的军队,又传令毛文龙,沈有容等人占据海上诸岛构建防御体系,委任给了登莱巡抚袁可立。东厂的人来监军被孙承宗拒绝,而且罢免了没有军事才能的阎鸣泰,因为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以上书朱由校督师和总督不能同时确立,因此朱由校停止选举总督,辽东防务委任给孙承宗一人。

孙承宗在辽东整整四年,并无大功,但是并不代表孙承宗不能打仗。反而是后金知道孙承宗厉害,所以四年不敢侵犯,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可惜的是大太监魏忠贤当权,上述谗言,孙承宗一怒之下请辞。等到崇祯帝登基之后,袁崇焕把他苦心积虑创建的海上防线瓦解,朝中大臣建议召见孙承宗。当时袁崇焕因罪下狱,部将祖大寿叛逃,多亏孙承宗力保得以回归。

孙承宗督师京城兵马,召集各地勤王军队,收服滦州和迁安,永平,遵化,清军溃败而走。1631年孙承宗巡视辽东,但是因为之前高第撤掉宁锦防线,孙承宗派人维修却因为部下掣肘被毁,因此被朝中大臣弹劾,孙承宗以病请辞。

从此孙承宗再未被启用,一直闲置在家。等到1638年清兵大举南下,入寇关内,十一月进攻高阳。闲赋在家的孙承宗利用个人声望,率领全城军民死守,等到城破后被抓,上吊自杀。而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和八个侄孙全部战死,孙家百余人殉国,崇祯帝听说后哀伤不已。1644年南明弘光帝追赠太师,谥为“文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