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C学姐
本科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业排名:1/69
交流经历:香港理工大学暑期学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CSC资助)
PART A
在介绍自己的经历前,我想先结合了个人理解讲一下“保研”“夏令营”“预推免”有哪些异同。把这些弄清楚,在以后咨询学长学姐和查经验贴的时候就不会一头雾水啦。(当然以下是通俗介绍,一切以官方说明为准)section A-拿到本校的推荐资格(本科就读的学校盖章证明这孩子学得不错);section B-找到接收的学校(你想去的学校欢迎你来读研究生)。本校推荐资格各学校的名额和排名方式不尽相同,一般在九月出结果,不做赘述。而找到接收学校的方式基本就是“夏令营”和“预推免”两种:
只有两个section都通过才算成功保研。
同济大学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选拔条件侧重点略有不同,但考核内容类似,都是快题+(英语翻译)+面试(含英语问题),所以也可以简单理解为section B有两次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拿到了夏令营优秀营员但没拿到本校推荐资格,还是可以在之后的考研中享受一定优惠政策的。这一切结束之后的十月份,全国推免服务系统开放,此时拿到优秀营员和通过预推免复试的同学需要走个程序再次填报一下。理论上此时还是可以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上申请推免复试的,各学校视情况决定是否再次组织复试(但受名额限制基本上这条路行不通)。
PART B
2016年一个内向的小姑娘从高考大省河北走出来,进入了哈工大的英才学院,这个学院的本意是把各专业高考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单独管理,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但对建筑学专业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学院为7个同学提供了一个独立的专教,虽然宽敞舒适但是不利于与同级大部分同学的沟通,上设计课的时候还要带着图纸模型电脑去别的教室。设计课老师由于同时担任行政职务十分繁忙,再加上我比较闷,不常与老师交流方案,第一学期结束设计课成绩很不理想,也与同济建造节失之交臂。这一年倒是十分充实,参加了两个社团,选修了很多课程也参与了很多志愿活动,算是个合格的大学生,但不是合格的建筑专业大学生。大二通过争取回到自然班上课,体验到和同学们每天打打闹闹讨论方案的快乐,也可以在互相的吹捧和拆台中更好地调整改进方案,渐渐从传统的理科思维转换到建筑学思维(大概把高中知识忘得差不多了就算转过来了)。虽然我各方面能力都不是同学们中最强的,但好在没有太大的短板,得以在学校的学分绩计算机制中排名第一并一直保持了下去。这一学年我还加入了院排球队,考了雅思,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取得特等奖,参加香港理工大学暑期学校获得了全A的成绩。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能有这份幸运,更感谢早上五点多爬起来和室友去训练的我,傍晚从培训班出来独自走在大雪纷飞的哈尔滨的我,集中周焦头烂额还要抽空刷题的我,深夜和丹麦大姐勇敢徒步走下太平山顶的我,能配得上这份幸运。大三是从孤军奋战转向团队合作的一年,在这一年组到了合拍的设计小组一起参加谷雨杯,也在南京、苏州、上海的调研中对南方城市产生了很好的印象,逐渐坚定了去南方读研的想法(最开始想去南方读研是因为哈尔滨没有一点点,有被自己的朴实无华笑到)。由于大三的课程节奏比较累人,所以我申请了大四秋季学期的交流,想要换个环境调整一下。在意大利的半年同样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大的感触是由于存在语言转译的障碍,从国外的课程不一定能比国内学到的多,但欧洲的整体环境、建筑氛围和不一样的文化思维体系真的能给设计相关专业带来很大的启发。
所以尽管交流过程中遇到很多惊险的小插曲(比如签证有效期被使馆搞错导致人在米兰签证过期等等),也还是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申请交换或双学位继续丰富自己的视野。此外有一门课程的波兰队友参加了米理和同济的双学位项目,她在分享自己在中国游学的照片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国内还有那么多美好的地方尚未探索,而自己对南方尤其知之甚少,想去同济读研的想法就自然而然地愈加坚定了。
PART C
高考有想过报同济的建筑学,(不过在河北要690多分,我还差10分
)大众对同济的评价就是老师多,校友多,地域优势,开放包容,在城市设计方向比较有特色,还新开了城市设计的本科专业。此外建筑作为同济的王牌专业,肯定是享有学校各种优势资源的。我个人对街道、街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和城市更新还比较感兴趣,所以后期就把同济作为第一目标了。
东南建筑学近几年的学科评估其实比同济高,但在地域优势和开放程度上相对弱了一些,所以认识的同学都会优先选择同济。不过这两所的夏令营报名基本在同一个时间段,材料要求也大同小异。而且东南有取消预推免,把全部名额留给夏令营的趋势,对同济没把握的还是推荐同时报名。建筑学目前只有未来人居一个方向,2020年秋第一批学生入学,所以可参考的东西很少,个人感觉这个方向还是很有特色的,也注重国际化教育,但是自身对参数化设计热情一般,所以没有报名。清华本部建筑学没有夏令营,每年预推免也只从外校接收个位数的保研同学,哈工大基本每年都能榜上有名,去年更是有两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保到了清华。我审视了自己的条件,认为拿到复试资格还是比较稳的,但是想通过复试肯定需要全力准备,甚至会和同济夏令营的准备冲突。加上我对清华老师了解较少,而当时同济导师已经给了我肯定的答复,还有对南方生活的一种执念,所以和父母商量过后,决定不报名清华的预推免。经过一番纠结,最终下定决心专心准备同济一所学校,期间也不断收到周围人出于善意的 “为什么不同时报下东南”“为什么不试试清华” 的询问,有一种破釜沉舟、慷慨赴义的奇妙感觉。几年后我也许会庆幸自己选择了南方,也许会迫不及待想回到北方熟悉的环境,但无论如何,趁我还有探索的欲望和勇气的时候,勇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去体验新鲜的环境,应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吧。当然现在回想起来,看到身边的小伙伴们纷纷拿到东南或清华深的优秀营员,自己只能走独木桥的时候还是很焦虑的,所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还是可以多参加几个夏令营,毕竟参营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提升(不过拿到多个offer的同学一定要注意及时和导师们沟通,避免到最后突然鸽掉老师的不礼貌局面)。
PART D
在7月完成学校小学期课程,同时准备面试,完善、打印作品集10.12在全国推免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tm/)填报信息
PART E
建议先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官网上查询各梯队老师信息(http://archi-caup.tongji.edu.cn/),选择几个意向导师之后可以找学长学姐有针对性地问一下,在心中确定联系顺序。时间上当然越早越好,但建议联系时已有作品集等成果。
正式的联系导师一般先从邮件开始,礼貌地介绍自己、表达意愿,并在附件加上简历、作品集、证书等证明自己实力的东西(文件不要太大,方便老师下载查阅)。如果老师三四个工作日都没有回复,也可以尝试短信提醒,如果一星期都没有收到答复,基本就可以联系下一位导师了。最好不要同时联系多位老师,尤其是同一梯队。有些同学在夏令营通知前联系老师时没有得到回复,或者回复比较模糊,公布入营名单后还可以再次尝试,或是没有入营,在预推免之前也可以再次联系。我在收到导师邮件欢迎报考的回复后就加了导师的微信,并在微信上询问视频见面的事情,结果老师好几天都没有理我,我也郁闷了很久,开始瞎猜是不是老师改变主意了或是自己说错什么话了。最后证实老师只是太忙了,视频见面和后续联系也都比较顺利。联系导师的时候临近期末,也是老师们忙碌的时候,没有立马得到老师回复的同学也要多点耐心和自信嗷。
PART F
保研作品集主要是对本科所学的展现,它也只是排名、获奖、论文等硬性证明的一种补充,时间不充裕的同学建议把手头现有图纸排下版即可,当然如果能体现个人特色、设计的逻辑性和设计观就更好了。而对排名或其他材料不是很突出的同学来说,对作品集就要更重视一些,对联系导师、后续复试面试甚至是申请实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1个谷雨杯作业(合作获奖作品+城市更新相关);
1个厂房改造(合作作业,强调城市文脉分析和景观分析);
1个剧场设计(个人作业,并强调建筑技术方面的图纸);
1个青旅设计(交流期间合作作业,中英文对照,也体现了对建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
此外还有1页简历,1页目录,2页其他作品(绘画或建造等等),封皮封底也加入了一些以往作业或建筑摄影。之前提到我是个各方面比较平均的人,所以作品集就想尽量展示综合能力,顺便强调一下与未来研究方向相关的部分。尺寸:我选择的是210*210的方形,个人感觉比较精致规整,但排版的时候需要花些心思。也可以选择A4对页或者其他尺寸,方便阅读即可。弄电子版的时候新建了个正好尺寸的文档就开排了,后期打印作品集的时候老板告诉我最好留1.5cm的出血(即建文档的尺寸四周多加1.5cm,或直接在软件中设置出血值),并且文字和重要的图距离计划尺寸再缩回1.5cm。所以也建议排图之前和打印社沟通一下具体要求。装订方式我选择的蝴蝶装,中间可以完全摊平,适合放跨页的大图,但不适合页数过多的作品集,并且翻多了容易散。
PART G
今年因为线上举办,所以材料只要求了电子版,以往都是要纸质版寄过去的。强烈建议现在就对手头的证书、证明拍照备份,这样就算有不可抗力不能返校,也不至于太绝望。由于本科没有受过类似的训练,所以快题是我最没把握的部分,身边同学大部分在大四的寒假就报班学习了,可是我当时还在欧洲一边忧虑疫情一边紧张地玩耍……所以暑假自己一个人报了几凡的D班和小快题提高班,经过十几天的学习,从刚过去时候的手足无措,到慢慢了解快题的考点和切入点,再到独立完成整套图,也结识了一群考研和保研的可爱同学们。个人认为快题设计和长周期的建筑设计虽然不同,但练习快题的过程也是熟悉规范、积累手法和训练设计思维的过程,更不用说对手绘表达的提升了。此次线上夏令营因为考核时间缩短,只硬性要求了平面和剖面,交图的时候通过会议室看到同组很多同学A3纸画得满满当当,然而天生慢条斯理的我画完平剖面就剩下不到10分钟了,非常慌乱地赶了三张潦草的分析和一个未完成的小轴侧线稿。所以强烈建议同学们练习快题时注重时间管理,前期可以多花些时间推敲方案,越接近考试越要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完成,实在画不完的情况下优先完成题目硬性要求的图。
PART H
首先要明白我们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考核英语只是为了证明我们有能力理解更多人的想法以及简单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它只是沟通的工具而不是目的。建议平时可以用APP背一些四六级或者雅思托福单词,甚至高考词汇也行,基本交流肯定够用。然后推荐这本建筑学专业英语,它涵盖了城市、住宅、结构等等专题,分优秀文章节选、扩展阅读、实用技巧几个部分,既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又有助于保持语感。其他版本应该也可以,不过这本是同济老师编写的,和学校契合度最高。
英语面试时不用追求高难度的专业词汇,能用简单的句子解释想表达的东西就好,争取保证对话的流畅度,避免全场安静的尴尬。
面试过程建议不卑不亢,保持坦诚,最好避免过于激进的观点。
PART I
在保研过程中我也经常怀疑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有时候觉得应该没问题,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即将成为失学儿童。这时候一定要多和别人交流,可以是保研的,考研的,出国的,其他专业的…掌握的信息越多,不安的情绪就越少。在此也感谢在我焦虑的时候鼓励我的朋友们:D
PART J
实习间隙断断续续写的一篇帖子,想说的话很多,写完发现和前面的学长学姐也有些重复的部分(反复强调那一定是重点),总之希望对想要保研的同学能有所帮助。这其中也记录了自己一些心路历程,是想告诉处于焦虑中的同学们,每个人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颠簸,会面对无数不知通往何处的岔路口,无论作何选择,结果如何,只要努力过,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都是宝贵的回忆,加油!!
相关阅读:
从北工到东南,学姐保研时间规划表大公开
双非学长在间歇性焦虑和持续性拖延中拿到同济和东南的offer
夏令营前两个月时决定保研,看似南辕北辙其实殊途同归的同济保研路....
并非一帆风顺的大神贴而是一个建筑小透明的血泪贴——不是大佬也有春天!
从本科未过评估到学校保研同济第一人,走过炼狱迎来天堂....
获得同济、天大、华工、哈工深、华科、浙大等六校青睐,保研路那些雷区与经验......
从没有入选优营到拿到母校offer,同济本校生保研之路并不轻松
踩着西瓜皮走上保研路,结果被清华同济一起砸中
为什么不给自己留更多选择?因为保研同济就是我的唯一解。
我是如何集齐同济、东南、天大、清华深研院四校offer的?这些保研加分项一定要get√!
从双非未过评估到同济,在创造奇迹这条路上我扎扎实实走了四年,从未放松.....
关于强迫症学姐冲清华,保同济的那些事儿
从樱花大学走向樱花大道——看武大学姐如何稳住同济保研路
七个学期第一换来沈建到同济的保研车票:“您看我还有机会吗?”
从本科未过评估到冲清华,手持同济、东南、哈工大等7所985offer,我如何成为学校入营第一人...
保研同济不得不看的超全万字经验贴——赶紧码住!
高能GPA3.91(满分4)的美腻武大学姐——保研同济的青春修炼手册!
"平平无奇"的同济保研小天才——内附升级全攻略!
双非学姐三跨斩获同济、东南等7所985offer——面试的终极奥义!
被清华、同济、天大三校青睐的秘籍是——高效自律时间规划!
双非学姐集齐三校offer,圆梦同济时间轴
愿能孜孜以求,也敢莽撞自由——我保研之路上的动荡与平衡
我是怎样拿到同济和东南夏令营offer的——建筑学长保研路上的一点小提示
同济夏令营大作战—优秀营员学姐基于自身经历的经验总结
我不卑不亢同济保研路——对世界最本质的好奇与探求,不带任何功利和杂念
哈工大学姐保研同济经验指南——“这些保研误区千万别踩雷!!”
当终点变成起点——大连理工学姐保研同济的坚定与迟疑
2021学员李*乐初试专硕总分第二名 (383分)2021学员李*鸣初试学硕总分第三名 (371分)2021学员李*乐初复试总分第四名 (648.1分)2021学员吴*仪初复试总分第五名 (647.3分)2021学员上官*儿初复试总分第八名 (643.6分)2021学员孙*初复试总分第九名 (635.5分)2020学员薛*源初复试总分第一名 (661.5分)2020学员徐*明初复试总分并列第一名 (386分)2020学员童*泉初复试总分第三名(652.2分)2018几凡学员陶情* 初试学硕总分第一名(375分)2018几凡学员任存*初试专硕总分第一名(373分)2017几凡学员刘 *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17分)2016几凡学员段晓*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21分)2016几凡学员施雯*建筑学基础第一名(121分)
更多高分学长学姐经验贴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