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

微店:森雅艺术馆
www.triceratops-design.com

Asymptote 小濑村晶 - Asymptote

費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1865 - 1925),出生於瑞士洛桑(Lausanne)一個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在家中四個小孩中排行老三。他的父親經商,擁有一家藥房,後來又經營一家巧克力工廠,母親是一位家具工匠的女兒,因此瓦洛東的家庭有一定程度的經濟基礎;身為瑞士新教徒世家,瓦洛東從小在富足溫暖但家風嚴謹的教育下長大。年輕時他在畫家Jean-Samson Guignard繪畫班的學習期間,顯示出他對於繪畫技巧的天分,基於此,他後來說服父母讓他至巴黎進修藝術。
瓦洛東,《二十歲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at 20),油彩畫布,1885

1882年起,年17歲的瓦洛東至朱利安學院(Académie Julian)就讀,在那裡他受教於法國畫家Gustave Boulanger(1824 - 1888)和Jules-Joseph Lefebvre(1834–1912),期間大大精進了自己的繪畫技能。瓦洛東的父親曾經擔心兒子是否有能力成為一位職業畫家,但瓦洛東的老師Lefebvre非常肯定瓦洛東的才華。學習期間,瓦洛東時常至羅浮宮欣賞並臨摹大師們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霍爾拜(Hans Holbein the Younger)、杜勒(Dürer)、戈雅(Goya)、英格爾(Ingres)和馬奈(Manet)等人的作品,這些畫家後來一直都是瓦洛東終生的典範。

Gustave Boulanger,《奴隸市場》(Le marché aux esclaves),油彩畫布,1886
Jules-Joseph Lefebvre,《La Mort de Priam》,油彩畫布,1861
荷爾拜因名作《大使》(The Ambassadors),油彩於橡木版,1533

1885年起,瓦洛東陸續參加了法國藝術家沙龍(Salon des Indépendents)等多個展覽,逐漸有了一定的曝光度,受到藝評人和收藏家的關注。他於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上展示了幾幅畫作,同時看見被引進歐洲的日本版畫。其中,日本國寶級浮世繪師葛飾北齋(かつしかほくさい/Katsushika Hokusai, 1760 - 1849)的作品,對瓦洛東後來的創作風格產生巨大影響。1890年至1897年間,瓦洛東成為瑞士報紙《La Gazette de Lausanne》的藝術評論家,前後撰寫了約三十篇有關巴黎藝術界的文章,同時也以他嶄新的版面設計和硬朗的黑白對比木刻版畫受到好評。

葛飾北齋,《凱風快晴》(Gaifū kaisei),木板彩色印刷,約1830

瓦洛東的畫風從年輕時代起就一直有著新的想法和變化。1892年,他加入著名的「那比派」(Les Nabis),成為其中重要的一員。「那比派」的藝術家多來自瓦洛東所在的朱利安學院,其中較著名者包括波納爾(Pierre Bonnard)、德尼(Maurice Denis)和維亞(Édouard Vuillard)等這群風格截然不同且個性化的畫家們,瓦洛東在和他們切磋學習之間,不但摸索出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和他們建立了終身的友誼。

那比派代表人物之一Édouard Vuillard作品《The Flowered Dress》,油彩畫布,1891
1900年,瓦洛東由原先的瑞士籍歸化為法國公民,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他自願參(法國)軍,但由於當時年齡已屆四十八歲而被政府拒絕。身為一位愛國主義者,在戰爭期間,他製作了一系列被稱為《這就是戰爭》(This is War)的版畫,描繪戰爭的殘酷與戰火下人民的無奈,以表達他對法國不捨的情感。一次戰後因為健康問題,瓦洛東和他的妻子一直待在法國的鄉間,以一位職業畫家至終老。1925年他曾短暫至巴黎接受癌症手術,但手術並不成功,於同年他六十歲生日後的第二天去世。瓦洛東生性嚴謹自律,有做詳細筆記的習慣,據他自1885起所留下的紀錄觀之,他一生中大約完成了1,700多幅畫作和約200幅版畫,以及數百幅素描和幾件雕塑。
瓦洛東,《無政府主義者》(L'Anarchiste),木刻版畫,1892
瓦洛東擅長以一種不帶情感、紀實式風格來處理他大部分的肖像、風景、裸女和靜物等創作主題,因此他的繪畫給人一種略帶疏離或難以親近的感覺。據相關資料所載,瓦洛東早期的繪畫風格受霍爾拜和英格爾的影響甚鉅,以細膩的寫實主義見長,這從他的自畫像和繪於1892年的《病人》(The Patient)即可見端倪,畫中央桌子上的幾件靜物的描繪,已經顯示出此時藝術家的寫實技巧已有相當高的水平。

瓦洛東《病人》(The Patient),油彩畫布,1892

他一生中的繪畫主題多樣,包括靜物、裸女、肖像、都會生活等,但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類似現代蒙太奇視角的「構成式景觀」(composite landscapes),以及對人際曖昧關係的描繪,尤其後者使他成為西洋美術史上此繪畫類型中的佼佼者。前者例如現存於奧賽美術館的神祕作品《球》,是他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這件作品乍看之下,主題既平淡無奇,也無任何絢麗色彩或獵奇內容可供觀賞,但作品整體的構圖、視角的切入,乃至於畫作的取名,都深深吸引著觀眾的心思。首先,作品畫面上的切割方式就十分耐人尋味,左下角起的圓弧線將畫作區分成上下兩部分,這樣的手法在繪畫中並不常見,卻在攝影構圖中相當普遍。下方女孩子在廣闊公園內的地面上奔跑,追逐一個滾動至前方的紅球。畫作上半部分在樹林旁的陰影中,有兩個身分不明的人物似乎正在交談。該作的的特殊之處在於,左上部和右下部分採用完全不同的視角切入,左上部的遠距視角,強調了視覺延伸的空間感,右下部若在今日,則宛若是從一台無人機所拍攝的鳥瞰角度。整體構圖在趣味中帶有無以言喻的神祕感。該作甚至在百年之後,特別入鏡於楊德昌所導演、深受讚譽的電影《紅氣球》中。
瓦洛東,《球》(或有譯為帶有隱喻意味的《舞會》,The Ball),油彩於紙板裱於木板,1899

瓦洛東所描繪曖昧人際關係的畫作類型,對後世藝術家及電影拍攝手法影響甚深。他的作品多基於真實室內空間的攝影圖像,畫面雖經過簡化,但色彩和比例安排嚴謹而冷靜。他的畫作中描繪了公寓內部的某個場景,通常暗示著醜聞或偷情的男女,他常使用陰影來強化簡單場景中人物的曖昧性,為加強神秘和緊張感,畫面上也經常出現敞開的門廊或通向臥室的微開門。這些細節上幽默或帶諷刺意味的鋪陳,成為後來懸疑電影在室內場景中拍攝時,經常引用的經典案例。

瓦洛東《La Visite》,蛋彩於木板,1899
瓦洛東《紅色房間》(La Chambre rouge),蛋彩紙板,1898
另外,瓦洛東被定位在現代木刻版畫發展中的重要人物,他受到浮世繪的啟發,在技術面有很大突破。在1890年代參與納比派期間,他發展出一反歐洲古典木刻版畫傳統,將畫面細節簡化後的個人新風格。這樣的突破,使他獲得了當時藝術界的關注。1891年起,他接受瑞士藝術贊助人的委託,使用一種叫做「反向圖像繪描」(xylographie)的木刻版畫技術,並嘗試各種新方法來製作版畫。他摒棄了舊有複雜的工序,另外製作一張非常精確且詳細的草稿,然後進行簡化,而這樣的新方法,受到當時知名文化人、作家兼記者Octave Uzanne的注意並發表專文,評價瓦洛東的新式工法是「木刻的文藝復興」 (The renaissance of the woodcut)。

這些新穎版畫的特徵在於,它們以相較於傳統版畫來說畫面上更大面積的黑白相間對比,盡可能省略細節的修飾,除了留下木刻作品的製作手感之外,也意外地造成前衛新潮的效果。儘管瓦洛東或許不是以這種手法處理木刻版畫的第一人,且這樣的技法剛出現時也被批評過,但後來有許多藝評家肯定這樣的創新,且在當時蔚為風潮,影響深遠。時至今日,無論在波普藝術和當代的許多作品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這種風格存在於各種創作和設計中。

瓦洛東《La Raison Probante》,木刻版畫,1898

瓦洛東《La Raison Probante》,木刻版畫,1898

瓦洛東的一生,才華跨越許多不同的創作領域,風格也相較於其同儕藝術家多變。他所發展出來既另類又具一定精確性,卻冷眼旁觀的畫作風格,似乎預示了1920年代起在德國開始盛行的「新客觀性」(New Objectivity)風潮,也與比他稍晚、美國的現代藝術大師愛德華·霍珀有著相似之處,成為歐洲美術發展史中無法忽視的一段重要印記。

瓦洛東《Intimité》,蛋彩於紙板,18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