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首篇Nat Commun | 山西医科大学崔永萍教授解密食管鳞癌潜在治疗靶点

推荐:江舜尧

编译:微肿瘤

编辑:马莉

2019年4月11日,山西医科大学/港科大医学中心崔永萍教授课题组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上在线发表题为“Multi-region sequencing unveils novel actionable targets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

据微科享编辑部检索(截止2019年4月12日),这篇研究论文是山西医科大学校史上首篇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上的文章。该研究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和T细胞受体库测序技术,结合实验揭示了ERBB4、BRCA1/2、CD274等基因突变和T细胞受体异质性在食管鳞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研发食管鳞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研究摘要

由于缺少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食管鳞癌患者的死亡率在中国排在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四位。为探寻食管鳞癌的分子靶点,研究组对来自39例患者的共计185例肿瘤组织(涉及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正常组织等),进行了全外显子深度测序和T细胞受体库测序技术。结果提示,有约12.8%的患者存在ERBB4突变,且细胞实验证实了ERBB4的癌基因作用。有约18%的患者存在BRCA1/2基因的图变,且这类突变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利用n=508的食管癌大型队列),且敲减BRCA1/2基因的表达可增加食管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有约5%的患者存在CD274基因的高度扩增,这将导致PD-L1的表达升高,因此可能成为免疫治疗的潜在治疗靶点。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高度的T细胞受体异质性,且与基因组变异相关,这将有可能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总之,该研究揭示了ERBB4、BRCA1/2、CD274以及CD274基因的高度扩增在食管癌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为研发食管鳞癌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主要图表说明

Figure1. 39例食管鳞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异质性

Figuer2. 39例食管鳞癌患者驱动基因缺失/扩增异质性

Figure3.食管鳞癌由早期向晚期进展过程中的驱动基因变化

Figure4.BRCA1/2是食管鳞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Figure5 分析某例患者肿瘤组织中SNV相关进化模式

Figure6. 食管鳞癌T细胞受体库异质性以及CD274基因的高度扩增

Figrue7. 肿瘤T细胞受体库异质性的临床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