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建立汉朝,为何采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22年后才知刘邦高明

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彻底郡县制的朝代是秦朝,皇帝是秦始皇,根本原因是秦始皇的眼光太超前,超前得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要知道秦朝支持郡县制的人只有秦始皇和李斯,其他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反对郡县制,建议分封制的,秦朝的灭亡,与这一政治制度不无关系。

因为秦始皇没有实行分封制,而是实行彻底的郡县制,导致很多原来的六国贵族没处安置,沦为平民阶层,所在秦末时期,当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后,绝大多数原六国贵族开始蛊惑百姓造反,或者亲自造反,比如项梁、项羽是原来的楚国贵族,张良是韩国贵族,魏咎、魏豹是魏国王族,田荣、田儋是齐国王族。

秦朝的郡县制

而真正以平民身份起兵并建立政权的人少之又少,除了陈胜、吴广之外,刘邦算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经过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名义上统一了天下,建立西汉王朝,然后刘邦实行了一种奇怪的政治制度,这就是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制度。

具体的做法是在汉朝中央管辖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而在中央政权管辖范围之外实行分封制,所谓的郡县制就是由皇帝直接任命所有地方官,官员的职务不世袭,由中央政权进行考核,所谓的分封制就是由皇帝分封诸侯王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王是世袭的,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区别就是打破了官员的世袭制

刘邦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实行分封制最初是为了拉拢诸侯打败项羽。

项羽分封

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出汉中,还定三秦,东出函谷关,收复中原诸侯,然后联合五诸侯率领56万大军攻入项羽的都城彭城,一举占领彭城,但在彭城之战中,刘邦的56万诸侯联军被项羽的3万骑兵打得大败。

这次失败之后,刘邦迫于无奈,放出话来,谁来助我打败项羽,我可以把函谷关以东的所有土地都封给他,于是郦食其趁热打铁建议刘邦分封天下,复辟六国,联合天下诸侯的力量共同讨伐项羽,但是这一分封天下的计谋被张良所阻止,张良认为现在不能分封,如果再次分封,会引发天下再次分裂,张良建议刘邦重用三个人,这三个人是韩信、彭越和英布。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没有大肆分封天下,而是重用了韩信、彭越与英布,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不断拉拢已经存在的诸侯,因为在秦朝灭亡后,项羽已经分封了一批诸侯,这一批诸侯包括刘邦在内共有18支,在楚汉战争中,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兴起,一些诸侯国被灭亡,一些诸侯国仍然活了下来。

西汉分封制

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

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长沙王吴芮。

其中张耳、英布、臧荼、吴芮四人是项羽朝代就已经分封的诸侯王,臧荼叛乱后,刘邦分封了跟自己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好友卢绾为燕王,而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韩信则是因为功劳巨大而获得分封的。

刘邦分封异地姓王的根本目的就是联合这些势力一起攻打项羽,仅凭刘邦一个人的势力,无法打败项羽,项羽之所以败给刘邦 ,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政治上,政治就是拉拢盟友一起围攻敌人,把盟友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项羽打到最后,成为孤家寡人,没一个盟友,而刘邦打到最后,通过各种政治手段,把全天下的盟友都拉过来了,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

所以刘邦分封异姓王是迫于无奈的,刘邦与项羽那是敌对矛盾,与各诸侯王之间则是政权内部的矛盾,先解决了敌我矛盾,实行名义上的统一之后,刘邦就紧接着就开始整合中央政权与诸侯王之间的内部矛盾,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仍然用了七年时间来平定各个叛乱的诸侯王,8个异姓诸侯王中,除了唯一一个长沙王吴芮得以善终之外,其他诸侯王都因为谋反或者叛乱都被刘邦打败。

刘邦

二、刘邦废除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是为了依靠亲情与血缘关系,让诸侯共同拱卫中央政权。

刘邦打败了异姓诸侯王之外,并没有废除分封制,而是继续分封刘氏诸侯王,原本这是刘邦废除分封制的一个绝好机会,但刘邦并没有,为什么刘邦不废除分封制,实行彻底的郡县制呢?

原因很简单,刘邦也认为分封制是秦朝灭亡的其中一个原因,当天下人反秦时,秦朝显得很无助,因为秦始皇没有分封自己儿子做诸侯王,全部留在咸阳,结果被秦二世胡亥全杀了,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分封自己的儿子及兄弟到各地为王,希望有朝一日,如果汉朝遇到这种情况,同姓及有血缘关系的诸侯王会起兵来维护汉朝的统治,这就是刘邦实行分封制的一个原因。

吴楚七国之乱

三、汉朝中央政权无法控制偏远地区,需要分封诸侯王来控制。

秦朝统一天下后,所有的地区都实行郡县制,由于华夏地大物博,当时的社会虽然名义是统一,但在偏远地区,秦中央政权的权威是没有人在意的,那个时候交通不便,从咸阳到山东有900多公里,如果是步行,一天只能走50里,如果是骑马,一天可以走100里,传达一个诏令需要的时间至少是18天以上,再加中各种突发情况,一个月也不奇怪。

所以对边远地区的控制是很难的,如果偏远地区发生叛乱,要派兵平定也是需要很长时间的,耗时耗力,所以刘邦干脆把偏远地区分封给同姓诸侯王,让他们来管理,刘邦一口气分封了7个同姓诸侯王,分别是:

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这7个同姓诸侯王的封在都在偏远地区,从辽宁沿海一直到浙江沿海一带,离长安都比较远,从分封的位置也能看出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镇守偏远地区,因为这里是秦汉中央政权都无法管理的地方。

汉朝政治制度

四、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收容了大量认同分封制的人。

华夏历史上,从夏、商、周到汉朝建立之初,几千年来一直都是分封制,所以分封制深入人心,也更为人所接受,不管是中高级官员,还是儒家学者,又或者是普通平民百姓,基本上都认同分封制,刘邦保存分封制的原因之一就是靠分封制拉拢这一批人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学者。

秦始皇时期,天下都统一8年了,还有大量的儒生反对郡县制,建议恢复分封制,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就力劝秦始皇恢复分封,最后这一事件导致了焚书事件,虽然如此,不代表这批儒生就不反对了,刘邦保留分封制就有迎合这一批儒生的意思,毕竟刚建立天下,稳定最重要。

秦始皇

刘邦的这种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有一定的合理性,是西汉初年保持政治稳定的原因之一,并且在刘邦建立汉朝的22年后,还挫败了吕氏一族企图阴谋夺权的举动,这一事件就是吕雉在位期间,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官,占据了朝廷的重要职务,连周勃、陈平这样的人开国功臣都没有实权,实权全部掌握在吕产和吕䘵的手中,这两人是吕雉的侄子。

吕雉去世后,吕产和吕禄准备做乱,而在朝廷之中的朱虚侯刘章得知消息后,通知了自己的兄长齐王刘襄,于是刘襄起诸侯国之兵维护刘氏江山,起兵清君侧,诛杀吕氏,另一方面在朝廷之中的大臣周勃、陈平,也利用计谋准备铲除吕氏。

吕雉乱政

最终结局就是以刘襄、刘章为首的诸侯王势力及与周勃、陈平、灌婴为首的功臣势力联合起来铲除了吕氏的作乱,维护了刘氏江山,如果没有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就没有22年后的刘襄起兵,没有刘襄起兵,周勃和陈平就很难铲除吕氏,这是环环相扣的,也是刘邦早就想到的,所以不得不佩服刘邦当初分封同姓诸侯王的高明

但任何事有利也有弊,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到了后来就成为汉朝中央政权的威胁,比如汉景帝时期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这个倒是刘邦始料未及的,不过好在汉景帝打败了诸侯王联军,然后在汉武帝时期用推恩令则彻底地解决了诸侯王威胁的隐患,才让汉朝有了四百余年的繁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