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学习都要从背诵开始?
大家好,欢迎来到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今天我们来谈谈背诵这一学习方法。
提到背诵,想必大家都在电视剧或书中看到过古代儿童跟着私塾先生摇头晃脑背书的画面。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古人以背诵经典为主。古代没有拼音,儿童认字也是从背书开始的。背诵看似毫无技术含量又很佛系,那古人学习为什么要从背诵开始?背诵这一学习方法何以在古代历经千年而盛行不衰?
在私塾背诵的孩子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个中缘由。
其一,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意描绘填充,此时背诵经典记得最多最牢也最快。大家可以做个试验,现在你脱口而出的古诗词大部分是不是是小学时期学的?
现代脑生理学家们发现,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大概发育60%,这个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学习能力最强;3—6岁间大脑发育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基本结束了。
从上述原理看,越早开始启蒙效果越好。古人虽然不懂科学原理,但也知道在小时候背诵经典意义重大。孩子在背诵中大脑不断接受经典读物的刺激,会慢慢认识字词培养语感,即便不求甚解也能把信息储存在大脑形成条件发射,日后学习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
现在很多有条件的家庭让孩子上外教课,甚至出国学英语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某一语言环境中不断听和说,是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
儿童背诵记得快
其二,古人背诵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到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再到明清时期大爆发的启蒙读物《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古文观止》、《笠翁对韵》等,这些经典读物无不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经过无数人阅读认可的名著,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价值高启迪心智作用大的金子,且多用对仗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便于记忆,符合孩子胃口适合孩子诵读。
通过简单的诵读就能获得前人上千年的经验总结,古人真是聪明。而且孩子能跟经典作品学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文化素养。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多了,写作都是基本功,何愁孩子不会写作文?
会写还要会说,播音主持课程就是专门教孩子学习说话技巧、口头表达的,通过大量经典的背诵、朗诵让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然后通过看图说话、情景描述、即兴演讲、小记者采访、情景主持等多元化的语言运用形态让孩子学会表达,会“说话”。
中国人向来注重写的能力不注重说的能力,导致很多人下笔千言却三缄其口。可是古往今来无数历史证明,说话比写作更重要。因为说话是日常交流的方式,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落到纸面上,这就导致会说话的人比只会写说不好的人处世更容易,机会也更多。
百家姓
其三,古人背诵的经典读物大多通俗易懂,是人们感兴趣的、来源于实际生活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孩子背诵经典可以了解古代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风俗礼仪、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文武、饮食器用、宫室珍宝、文事科第、释道鬼神等诸多知识。这些作品作为儿童通识读物非常合适,也是让下一代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载体。
比如《幼学琼林》和《增广贤文》在民间流传广泛,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一代伟人毛主席就能熟背《幼学琼林》,其影响力和作用可见一斑。
即便现在,让孩子像古人一样诵读经典也是有百利无一害。读出声来与默读差别很大,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背诵,更可以练习标准发音、学习朗诵、播音主持等专业技能,还能集中注意力,领会书中的奥义和情感。
背诵是学习的好方法
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都至少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绕口令、古诗词朗诵、讲故事、情景描述等,若能让孩子练习1万小时就会发生质的改变——口齿伶俐,声音好听,出口成章,锦心绣口……此时说话就是随心所欲的事,任何时候想说啥该说啥怎么说,张口就来。
综上所述,背诵确实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想让孩子达到“随心所欲地说话”的境界,那除了背诵还要学习专业的课程。各位家长对背诵有什么心得体会,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