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口头文学

肖旭

口头文学是用口头创作、以口传播,这种口头的文学是无形、不确定的、在流传中不断改变和加工,而且是集体性的,它是民间百姓的文学方式。打油诗、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是数量最多的三类。其它如对联、绕口令、谚语、谜语、歇后语、笑话等。口头文学是最早期的民间文学,也是后期书本民间文学的源泉。

口头文学是与正统文学相对的一个的概念。一般很难确定其具体作者,绝大部分为群众集体创作。它主要依靠人们的口头相传,大多不入文学典籍,也很少有评论家参与评论。在流传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内容及形式经常发生一些变化,甚至衍生出许多版本。

  口头文学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扬于民间。它是民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属于“原生态”的文学样式,毫不矫揉造作;它直抒厚重胸臆,活泼生动,老少咸宜,往往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揭示出最深刻的内容。

口头文学的基本特征

  人民性与大众性。广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许多民族文化财富的生产者。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对于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人民是亲身的体验者或见证人,因此有些学者把这种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珍贵美德。口头文学不仅表现了千万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永不磨灭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成为我们各民族成员的思想、品格修养的不竭灵泉!

口头性与集体性。用口头语言、集体创作和传播,是口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来,都存在着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如《水浒传》成书大致经历了民间口头传说、说话艺人讲述、演唱和文人编辑、加工等三个阶段,即水浒故事经历了民间口头传说到作家创造的过程。口头传说阶段可以上溯到宋代。据周密《癸辛杂识续集》记载,南宋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可见在南宋时人们就在大街小巷传说着宋江等三十六人的故事了。

变异性和不确定性。口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特征与其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

传承性和变化性。口头文学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现在有些故事或谚语,已经在两千年前就被文人记录下来了,直到今天,它还能够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头上。当然,这种靠口头世代传承下来的故事或歌谣,在形态上或内容上多少不免会有变化的,可它还是成为了现代活文化的一部分。不管怎么变,口头文学决不会消失。因为它的表现媒介是应用最普通和最生动并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只要语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经验以及人们所熟悉的、方便的表达形式,就要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 

口头文学的艺术美

口头文学之美,决不仅仅限于它的内容、思想方面,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

独特和优越的艺术美。一般文学体裁,主要有诗歌、散文和戏剧,口头文学与专业作家文学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间作品还具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艺术成就。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等民族史诗,不但数量很多,而且篇幅浩繁、内容壮阔,使世人惊异。数量算不清的爱情叙事诗和各种抒情歌谣,在表现人民怨愤、爱恋、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至少没有什么逊色。那些表现舍身救人,奋勇保卫乡土、祖国的非凡人物的故事、传说,它的不可磨灭的魅力,正在于扼要而精炼的艺术表现力中。无穷无尽的小型故事--动物故事、笑话等的幽默、讽刺的锋芒和技巧,差不多会使许多专业执笔者看了都自愧不如。特别是那些短小的谚语、歇后语,真使思想、经验和智慧凝缩得像五个指头捏紧的拳头(用高尔基的语意)。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特点。但是,某些类型的作品,例如小戏,却往往比较精巧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  

社会功用。口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人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口头文学,更紧紧地黏贴着生活。如民间谚语,就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也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之歌,就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了人们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并给人以鼓舞力量。

现实作用。口头文学在当今社会和本身生活的要求下,创造了新的民歌和新的传说、笑话,它们更广泛、更直接地配合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舆论,与时代的进步作家的作品互相呼应和配合,起着帮助改革社会和推进生活的作用。在当前,那些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仍然以口头的方式在广大民间流传着,发挥着各种效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界的重视,对它进行广泛采集(也包括那些新的作品在内),经过选择和整理,送还到广大人民中间去,使它能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发挥新的作用。这种作用,往往不是一般的教科书所能够代替的,至少在使劳动人民认识自己先辈的历史和鼓励社会正义感情等方面是如此。

文/肖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