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志愿者:每个人都是文物保护参与者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被发现,不少历史爱好者自发加入了文物保护的行列,成为文物保护志愿者,守护着城市的历史资源。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就是以保护和传承为宗旨,自发成立的民间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团队或踏访街头巷尾,寻拾遗落在城市的历史记忆;或走进校园博物馆,讲述源远流长的文脉典故,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
(文保活动)
日前,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走进该团队,听志愿者们讲述文保团队的故事。
缘起:网络结缘寻找城市记忆
热爱历史、勤于实践,1978年出生的陈赫,是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元老级成员,也是团队的发起人之一。11年前,酷爱研究清代皇家陵寝、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记录辽宁各地历史古迹遗址的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一群“同道中人”。
“那时还没有微信,在网络论坛里跟帖留言,是主流。”回忆起团队成立之初,陈赫打开了话匣子,“我当时经常在网络上搜索沈阳老照片,偶然发现了一个名为'中国记忆’的网站。网站下设辽宁分版,不少专门研究沈阳历史、酷爱老建筑的'拍客’,时不时发一些随手拍的老建筑图片,供大家研究、讨论。”因同样的兴趣,陈赫与七八个在论坛活跃的网友相熟。“大家都是沈阳的,又都有着同样的喜好,一来二去,便有了相约线下的提议。”
就这样,在网络的连接下,9个年龄各异、职业不同的历史爱好者从网络走到现实,自发组成了志愿从事记录与保护辽宁地区文化遗产的民间组织。每到周末,他们骑着自行车、背上相机,寻找、记录着辽宁区域内的历史印记。
发现:被湮没的文物得见天日
在皇姑区天山路“奉天皇姑屯医院”旧址旁,一座青砖小楼格外显眼。小楼正上方写着“皇姑屯事件博物馆”八个大字,每逢节假日一批又一批游客循着旅游攻略慕名前来,在此起彼伏的相机“咔嚓”声中,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瞬间。陈赫告诉记者,皇姑屯事件博物馆的成立,就有他们志愿者团队的一份功劳。
“大概是2007年,我们来拍皇姑屯铁路派出所的老建筑,偶然间听住户说附近还有一座老建筑,欧式青砖很特别。后来我们把拍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热议。后来,大家逐渐搞清楚,这里原来是机车车辆厂英国专家的住宅,后被日本人占用改建成医院。我们把这一文物线索报告给文保部门,它被定为历史建筑被保护起来。”而这仅是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众多发现中的一个。
(皇姑屯老建筑)
2008年,陈赫在一次拍摄东站附近老建筑时,听一位当地老人说起场院有做工精美的石刻碑。经考证陈赫发现,这个石构件本应去抚顺的元帅林。于是他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沈阳文管部门,石牌坊构件被登记在案。2011年4月,沈阳正阳街上的人防工程正在施工中,文保志愿者张恩宇在微博上发布了“沈阳中街挖出鼓楼遗址”的消息。一时间,关于“鼓楼”遗址如何保护的大讨论就此展开……
(浑河火车站旧址)
有了民间文保力量的加入,越来越多的历史遗迹、老建筑得到了有效保护。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成立以来,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向文物部门提供线索或资料不下百余份,累计呼吁保护、修缮文物古迹数十处。“724鸟居遗址、浑河火车站、奉天海关大楼等,这些大都是由文保志愿者最先发现的。”陈赫骄傲地说。
(奉天海关大楼旧址)
2009年8月,陈赫等9名核心成员正式获聘为沈阳市文物保护监督员。
(文物局聘文物监督员的合影)
传承:想让更多人了解历史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如今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已由最初的9个人,发展成近千人的庞大志愿者组织。在团队负责人陈赫的手机里,仅微信群里的志愿者人数已逾千人。上至古稀老人、下到豆蔻少年,涵盖社会各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士。而志愿者们也由最初的“拍客”,开辟出了更为高效、立体的文保宣传阵地。
(年会合影)
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记录时,志愿者们不忘为文化传承做出自己应尽之责,以“辽宁记忆”为名把他们多年的成果集结成册,打造了属于辽宁、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本文化杂志。“基本上每年都会出一本这样的小册子,它就像一张名片,让很多人看到我们是在实实在在地做事。”陈赫告诉记者,杂志首刊问世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省市文保单位及多家图书馆均收藏了该杂志,并给予了宝贵的意见。而随着图片展览、辽宁历史文化的专家讲座、遗产保护的研讨会等全新交流形式的“上线”,志愿者团队也让文保观念在更多的人心中扎根。
(辽宁记忆)
2012年起,“拍客”的活动中增添了不少小朋友的身影,徒步行走的孩子们在楼宇、街巷里辨识、触摸历史的痕迹;2015年11月5日,省内首家大学生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沈阳大学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在沈大文化传媒学院成立,激发大学生们对辽沈地域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2018年,团队在大东区成立了小志愿者讲解团,首批小志愿者以讲解员的身份亮相东北陆军讲武堂,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沈阳市委书记张雷与小文保志愿者交流)
(沈阳市市长姜有为和小文保志愿者交流)
今年6月,在和平区文旅局的帮助下,“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文保志愿者团队有了官方身份。“我们就想着要做一些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沈阳历史,传承家乡文化、讲好沈阳故事。”陈赫坚定地说。
(和平区文保协会成立)
【编者按】
文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甚至能影响一代人的命运。文保志愿者们所做的,便正是与时间赛跑,抢救那些记录、彰显城市文化的城市遗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文保志愿者并不容易,支撑他们的其实就是一股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他们的工作,也绝不是表面上简单地走访、拍照,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想通过一张张照片、一场场宣讲,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个地方,留住一段历史。
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历史、敬畏文物,当政府决定保留、修缮古迹时,他们的努力便有了意义。就像在采访之初陈赫说的那样:文明是根,文物保护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千万别等到真正失去时徒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