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村的由来——李存义
"二郎担山赶太阳"神话是特定人群或部族对周围世界——自然和社会——的一种理解。它包含了自然内部、人类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的多元对立,并试图消除这些对立。“二郎担山赶太阳”神话的两个主要神话素——“担山”和“逐日”——源于古代东夷部族的太阳图腾信仰、后羿射日和夸娥氏移山故事。在此基础上,该神话后来吸收了某些历史因素,以及“秦始皇赶山鞭”传说,至明代始定型而见于文人的作品中。近代以来有民间说唱,同时以口头散文形式在民间流传。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二郎的小伙子。二郎不但勤劳勇敢,而且为人忠厚诚实。他的力气特别大,大得能搬起几座大山。他有一双飞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们都信服他,喜欢他,就推选他当了大伙的首领。
有一年,天上出现了12个太阳。炽热的阳光把大地烤得石裂缝,地冒烟,人们辛苦种的庄稼,在太阳的照射下都枯黄了。二郎每天起早贪黑,和百姓们一起挑来河水浇灌秧苗。他挑着两只大水桶来来往往,汗流浃背。这一天,天已过中午了,还不见母亲给自己送饭来。二郎不放心,就放下水桶往家走。走到半路,看见娘躺在路旁,热得昏倒在地上。二郎望望天上火辣辣的太阳,肺都气炸了。他想,如果再不把这12个太阳除掉,还不知有多少人要饿死和热死呢!
第二天,二郎从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树作扁担,把太行山的13座小山装进两只大筐,穿上飞虎鞋,挑起扁担去追赶天上的太阳。二郎走起路来一阵风,要走多快有多快,想跳多高有多高。他每赶上一个太阳,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压住。就这样,他已赶上了天上的10个太阳,把它们压在了山下。这第11个太阳,被二郎赶上压在了现在的山西的神池境内。剩下的一个太阳就在东闪边上,二郎本想还去追赶,但这时他的扁担断了人也累得走不动了。
一会儿,这块盆地上出现了三座山名曰:三山。此村因此而得名。
现在,在从三山村翻过海子梁坡的山脚下,有一片湖水叫西海子。湖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热的,虽然神池是高寒地区,一到冬天最低气温能有零下30度左右,但湖里的鱼还照样生存,据说那西海子下面有二郎用山压住的太阳,是太阳把湖水烤热的原因。又是王母娘娘恩赐的一泓湖水,是神池里装着神水,所以非常神奇,真是神池的风水宝地。
据《西游记》第六十七回云:“行者笑道:'我……善会担山赶日头。’”知“担山赶日”之说,已早传述于明代,惟不限于“二郎”而已。
作者简介:
李存义:山西省神池县人,1953年出生,1984年山西省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神池作家协会会员。曾在省级报刊杂志发表20篇作品,《人民日报》发表过1篇文章,《中学政治课自学初探》论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奖。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广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挖掘尘封的历史文化,让广大文史朋友加强交流。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着重突破地域理念的局限性,互通有无,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灿烂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
欢迎省内外关心山西发展的朋友奉赐佳作,赐稿邮箱:scgsjzb@163.com 微信:sczb0972
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和详细联系方式。
2、体裁、字数不限,自行斟酌。
3、稿件要求原创首发,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