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恒宋仁宗桢

​984年,宋太宗看到三皇子赵恒眼眶凹陷,萎靡不振,便叫来赵恒的乳母问最近韩王身边是不是有了什么女人。哪知乳母说:“皇上,韩王最近和一个卖艺女子不知早晚地厮混,饭也顾不上吃!”

宋太宗大怒:“成何体统!身为当朝皇子不思进取,整日和女子厮混在一起,更何况那女子还是那么下贱的出身。”于是便下令,让刘恒必须把这个女子送出府,不久后又把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许配给他。

赵恒倒好,上演了一出金屋藏娇的戏码,把这女子安置到自己手下府里,夜里摸着黑都要去和她幽会。

究竟是什么样的女子,有这样的魅力?

这姑娘叫刘娥,不是什么青楼女子,只是一个歌伎,声音婉转动听,还玩得一手好鼓。

某一天,大臣张耆在街上听到了远处有歌声,清醒悦耳,循声而去,发现是一个十六七岁的曼妙佳人,举手投足间别有一番风情。于是便把这位佳人引荐给了当时的韩王赵恒。

赵恒果真喜欢她,把她带到府里,白天听曲,夜里缠绵。

一开始刘娥有些扭捏,她很难为情地跟赵恒说:“我出身不好。自幼父母双亡,为了生活只能上街卖唱。”赵恒摇摇头,表示自己不介意。

“我……我嫁过人!先头的丈夫因为好赌,没钱了,才把我卖到青楼当歌伎。”刘娥怯生生的不敢看赵恒,眼里噙着泪,脸羞出一抹红晕。

赵恒看她这副模样,真是喜欢得不行,双手环上她盈盈一握的细腰,说:“我不在意。”

就这样,赵恒和刘娥开始了一段甜蜜,但有些糜烂的生活。直到他父皇宋太宗一封诏书,让他闭门思过,并且把刘娥送出府。

正是郎情妾意时,连自己老爹的话都敢只听一半。赵恒把刘娥送出府,送到了张耆的府里,让他一定不能怠慢了刘娥。

张耆也相当忠诚,确实好好照顾了刘娥,后来为了避嫌,干脆自己搬出去了。

那几年里,宋太宗的嫡长子赵元佐受刺激发疯了,二儿子赵元僖因病离世了。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三儿子赵恒继位。

不久后,赵恒把刘娥接到宫里来,不过当时已经立了右屯卫大将军郭守文的女儿郭氏为皇后。

赵恒还是像往常一样宠爱刘娥,她是后宫里最受宠的一个,没过几年就封她为德妃。

公元1007年,郭皇后离世,赵恒便开始准备让刘娥当皇后。但宫中大臣都出面阻拦,原因有二:

一是刘娥地位低微,她想过找宫里姓刘的名臣攀亲戚,但没人理会;

二是虽然她和赵恒恩爱多年,但一直没有子嗣,这才是致命伤。

当时刘娥已经快四十岁了,赵恒也知道这时候让她怀孕太难了。

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临幸了刘娥的宫女李氏,那一次之后李氏便怀上了龙种。

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出自这个时期,讲的是刘德妃假装和李氏同时怀孕,等李氏生下孩子后,用狸猫的皮去换她的孩子,并污蔑她是妖怪。许多年后这个孩子长大继位,成为宋仁宗,而李氏找到包拯为自己沉冤昭雪,最后母子团聚。

但实际上,当时是赵恒和刘娥一起打定主意,如果李氏生下的是儿子,就抱过来当是刘娥的儿子,也没有什么污蔑李氏是妖妃的情节。

后来刘娥待李氏还不错,对李氏之子宋仁宗赵祯更是视如己出,悉心教导。而她也在公元1012年被立为皇后。

宋真宗赵恒晚年身体不好,刘娥便在他身旁辅佐,正式参与到国家的政事中。虽然也曾担心过刘娥把持朝政,但奈何他去世时太子还年幼,只能留下一封诏书:“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12岁的宋仁宗赵祯继位,刘太后辅佐左右。

刚开始刘娥要和小皇帝一起上朝,大臣都阻拦说:“太后,这不合规矩吧,您不如到偏殿,有什么事给您通传一声就行。”

刘娥不同意:“那能听到什么?哀家就坐在正殿,你们给哀家拉块帘子,这样你们看不到我,但我能听到朝堂上在说些什么。”

于是,刘太后垂帘听政把持朝政的故事便流传了下来。

后人对她多有诟病大概是因为她掌权后处处效仿武则天,甚至穿上龙袍参加祭天大典。当时一些大臣向她献上《武后临朝图》,意思很明白,如果太后称帝,自己愿意拥护左右。

刘娥知道,这是对自己的考验,她还是毅然选择了撕碎这张图,一挥衣袖:“我绝不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实际上在她垂帘听政的十余年里,结束了祸乱朝政的天书运动,削弱了大臣之间的党争,还在成都推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史》评价她说:“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

刘娥的一生,从街边的卖艺歌伎到垂帘听政的太后,可以算得上是相当传奇。

后世给她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说她想除掉李氏,想专权当皇帝,这些都见仁见智。在正史上,她和别的后妃和谐相处,情同姐妹,政治上也很有建树,虽然出身卑微,但的确是个有才能的女子。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和宋真宗矢志不渝的爱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