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张围子血战,国民党王牌青年团殊死顽抗,全军覆没
“青年团”原为18军11师第32团,为土木系起家部队,战功显赫,装备精良,是陈诚的嫡系精锐,当之无愧的国军王牌主力。抗战时又补充了很多热血青年,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该团也拥有了“青年团”的美名。
1948年初,整编第3师(即抗战时声名显赫的“泰山军”第十军)拨归整编第18军军长胡琏指挥。为增强整三师的战力,恢复昔日“泰山军”的荣光,胡琏忍痛割爱,将整11师11旅32团与整3师75旅223团对调建制。1948年8月,国民党“军事检讨会”后,将整编师、旅恢复为军、师编制,青年团的番号定为第10军第75师第223团。
1948年10月,淮海决战拉开大幕,11月黄维十二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双堆集。黄维和胡琏为固守待援,不断强化防御体系,将青年团部署于东北方向的重要据点张围子。
张围子是个仅十几户人家、不足0.2平方公里的小村落,防御地理条件并不好。但由于双堆集地形狭小,大军难以展开,只能寸土必争,青年团也只好就汤下面了。
黄埔军校十二期毕业的“青年团”团长刁秉魁很有作战经验。他依托村庄,率部日夜赶修,构筑起三层工事:前沿四角突出部为集团工事,组成交叉火力;内筑环村交通沟,作为守备主阵地;沿沟建有十几个大小地堡,号称“梅花子母堡”,堡与堡之间互为支撑,绝无射击死角。
原本并无地利优势的张围子愣是被青年团生生打造成了一个坚强的堡垒。
12月6日下午4时30分,中野、华野8个纵队分成3个集团,向被压缩在东西15华里、南北4.5华里窄小地区的黄维兵团发起了总攻。主要突击方向上的东集团九纵以第26旅78团主攻张围子。
一场硬碰硬的血战拉开了序幕!
九纵七十八团自郑州警备任务归建,全团3000多人马,建制完实,兵强马壮。但由于从没打过平原攻坚战,攻击发起后突击各连协同失误,久攻不克。“青年团”也确实厉害,充分依托防御工事,发扬火力,给解放军造成了严重伤亡。七十八团强攻了5个小时,不仅没有进展还牺牲了团参谋长陈鸿汉。
总攻第一天,中野各纵战斗,无论大小均有进展,唯独张围子之战受挫。这一来,九纵压力就大了。
是夜,九纵司令秦基伟把第七十六团调上来。
七十六团是九纵的头号王牌团,抗战时期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新编第一旅第二团,号称“老二团”。该团屡建奇功,威震敌胆,堪称秦基伟手中的铁拳。眼见战况紧急,秦基伟也不得不拉上这支舍不得用的精锐了。
第二天整个白天,九纵指战员都在坚持土工作业,顶着猛烈的火炮和轰炸把战壕向张圩子阵地方向延伸。双方都清楚,交火线的距离关乎战斗的伤亡,更可能影响战役的成败。
当晚6时,中野的炮火急袭开始了!
“共军”的火力令见惯了大风大浪的青年团也大为震惊,中野用飞雷炮(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没良心炮”)将重达20公斤的炸药包扔到了守军头上,巨大的爆炸冲击甚至将周围的国军震的七窍流血。炮击张围子中野用80个飞雷炮打出了1700多公斤炸药,炸的张围子一片血污焦土。
总攻!
秦基伟亲自坐镇第二十六旅指挥,七十八团仍由原地从村东攻击,七十六团则由村西北角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两个团锋利如刀地相继劈开防线,突入敌阵。
“青年团”的战斗作风殊异于其他国民党部队。一看解放军楔入阵地,自己火力无法施展,官兵纷纷挺枪跃出掩体、地堡,嗷嗷叫地径直迎上来。主力对主力,王牌对王牌,双方硬碰硬地拼起了刺刀。震彻天宇的喊杀声,五六里外都能听到。
两军已经杀红了眼,预备队潮水般往突破口涌,见面就搂火,抵近就肉搏,逐壕逐堡地争夺。二十六旅以寸土数命的代价艰难向前推进。
七十六团三连是全军闻名的“红三连”。该连作为预备队投入战斗,齐装满员的160多号人,等打下东半个张围子,只剩下17个人了。指导员周福祺将所剩人员编成两个班,依沟夺沟,依堡夺堡,继续奋起进攻。
团长李钟玄心疼得直掉眼泪:“狗日的'青年团’呐,把我的'红三连’拼光了,把我的'红三连’拼光了呀……”
战斗进入白热化,青年团依然血战不退,就在这时,中野十一纵第三十一旅一部也由张围子东南加入了战斗。在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不足0.2平方公里的小村庄里,国共两军拉锯般厮杀了整整一夜。战至8日4时,终将“青年团”全歼。攻克后的张围子,满地都是血土红泥。
抗战时国军团营级建制拼光的不计其数,内战中却极为罕见。但在张围子血战中,2000多人的“青年团”被俘的不到140人,余皆战死。而解放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张围子攻克后,参战的指战员连欢呼胜利的力气都没有了。《第十五军军史》形容此战,只4个字:“遗尸满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