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临江仙·夜归临皋》《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的3句诗词感叹,参透了人生的3条哲理:知止、知足和知常

我是每天陪你读诗词、学党史、看光影的@最爱宋词,欢迎关注评论加转发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是“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文化巨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从不曾屈服命运、他的一生历经风雨却从不曾凄风苦雨。

有人说苏东坡是1000年最有趣的灵魂,他对人生参得透、悟得深,更善用一支生花妙笔将人生各种况味写得妙、描得准,好像他随手写下的一句感叹都能让人久久沉思。

在苏轼的诗词中,最让人引发共鸣的就是那些有关人生的领悟和感叹,看懂这些就好像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

那些看似无由的感叹,背后是东坡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是对人生底色的升华。其中最意味深长的三句诗词感叹,恰恰对应了《道德经》中的大智慧:知足、知止和知常。

对知止的感叹:应是飞鸿踏雪泥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是青年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诗。开篇自问自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那时候的苏家兄弟正是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的时候,刚刚双双金榜题名,大把的时光可以放纵,无限的未来值得期待。虽然前路充满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只管憧憬去闯荡天下。

正是在这样容易“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苏轼却告诫弟弟要知足,不要忘记了来赶考路上的艰辛有多少“往日崎岖还记否”,这是知止的境界。

“知止”既是道家用来调节、处理身心关系的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而可贵的价值取向,“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一个人只有知道止步,时刻在“止”的问题上保持清醒,人生才不会走偏、留憾。

正是因为苏轼的知止,两兄弟才没有被盛名所累,不论是在学问上还是为人上,都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有了眉山三苏扬名天下。

有些人明明已经拥有很多,却还是贪心不够,继续为贪念所操控,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无路可走,再想回头为时已晚。唯有以“知止”为始,方能以“有得”为终。

对知足的感叹:长恨此身非我有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这是苏轼贬谪黄州一次醉酒之后所做的词。一醉方休之后的他,忘却了时间,醉眼朦胧地深夜回家,家童已经酣睡不醒。敲不开家门的苏东坡只好来到江边听涛声依旧。“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一个“恨”字道破中年之无奈。多想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正是遭受贬谪受尽委屈的时候,苏轼却旷达地告诉自己,有机会脱离不自由的官场,何尝不是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是知足的境界。

《道德经》有云:“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可以追求的事物却很多很多。特别是人到中年,不能矫情,不愿诉苦,不可偷懒,中年人在自己的沙场上,只能低头前进,负重前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做到知足常能常乐,做人知足惜福,知足就不会贪得,不贪就不会招来屈辱。

正是因为苏轼的知足,才能够不被命运所击倒,在最泥泞的岁月里捧出了最辉煌的文字,完成了“黄州惠州儋州”的平生功业,成为了1000年最有趣的灵魂。

有些人,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名誉、财富、权力、地位都都难以割舍。仕途得意混得再好,终归要退居幕后颐养天年;物质财富积攒再多,能享受的不过是一日三餐。唯有学会知足,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

对知常的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是暮年的苏东坡在与友人游赏春山之后写下的一首词。几乎是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这个过程:细雨斜风的日子有一些微寒,淡淡的烟雾稀疏的杨柳都那样妩媚;清碧的洛涧,向着远方总要汇入淮河;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最后陡然而来的这一句的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才是点睛之笔“,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已是人至暮年,苏轼不再惦念曾经居庙堂之高,也不担心现在处江湖之远,他把一切都看得平淡,只想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这是知常的境界。

渐至老境,由看透看穿而至看淡看开,可摆脱功名羁绊,远离膏粱厚味,追求精神超脱,心归平和坦然,享受人间清欢。酸甜苦辣遍尝后,一个“清”字,当是暮年的底色。

《道德经》有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水流千里,奔流到海;树高千尺,落叶归根。世间一切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恣意妄为,会招来祸端。常就是自然规律,知常就是要顺应自然,因时而动、因地制宜。每个人都应该要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并尊重规矩。凡事不妄想、不妄做、不妄为。需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顺应自然,相信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

正是因为苏轼的知常,才能够发现猪肉是如此美味、翠竹是这样多情,把生活的日常过成了诗酒花,把文雅的诗词写满了酱醋茶。

有些人,总有一些痴念成魔,尽管使尽全身力气也无法得到,即使伤痕累累也不愿放弃。不懂的人也许会赞颂勇气可嘉,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会告诉你“放下也是一种勇敢”。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知止、知足、知常是我国特有的人生智慧。《增广贤文》则将这个道理总结为两句易于传颂的警句: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苏轼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用三句诗词里的感叹,把知止、知足和知常参得如此透彻

“应是飞鸿踏雪泥”——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因为少了那个人就会有多大的损失,骄傲从来都是悲伤的开始,只有知止才是最好的成长。

“长恨此身非我有”——没有那个人真的能够百分百地自由,遵守规则才是人生最正确的态度,只有知足才是最大的奖赏。

“人间有味是清欢”——尝遍人生百味、历经红尘繁华,终归是要尘归尘土归土,自视太高从来都是自欺欺人,只有知常才是最深的领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