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考证 · 再论作者和成书时间
一、先谈主笔人的数量
从红楼梦在文字的雕琢和结构的擘划上可以看出作者费了极大的心力,我相信这本书不太会是一个人独立写成的。除了文字雕琢和结构安排外,还要写大几十首水平很高的诗词歌赋(水平在清代不排到前三,也能排到前十),这单靠一个人的心力恐怕难以完成。
二、再谈成书时间
根据批语的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可以推断脂砚斋写批语的时间在1700前后的几年,要么就是往后推60年到1760年。结合葫芦庙失火那一处批语的「南直」、「招祸」。前者提到南直隶省,这是明朝有的叫法;后者说的招祸,可能是指发生在顺治朝(1660年代)苏州地区的《明史》案。所以,可以把1760年排除出去,那么脂砚斋批语的时间应该在1700年前后。还有批语说壬午年除夕,芹泪尽而逝,那这个壬午年应该就是1702年。芹增删十年,那他应该就是1692左右拿到底稿的。芹不是底稿的原作者,对于芹的角色,我觉得就类似于像那种把词话本金瓶梅升级到崇祯版金瓶梅的角色。所以红楼梦底稿的成书时间我推测是1692年之前,而动笔写的时间可能更早。
三、作者团队为什么可能是明史编修团队?
这要从邹式金在1661年出版的《杂剧新编》说起,吴梅村给这本书写了序言,这个序言的文字很像是红楼梦里正邪两赋的思想来源。再者,序言中对「真假」的讨论,也很像太虚幻境大门口那幅对联的思想来源。康熙十七(1678)年,明史编修工作正式开始,朝廷从知识界的文人群体中招募了143人,其中主要主笔的是万斯同(黄宗羲倚重的学生),编修总裁官徐文元徐乾学(顾炎武外甥),还有参与编修的黄百家(黄宗羲儿子)、朱彝尊、尤侗、毛奇龄等等。这些人跟吴梅村一样大多数是江浙一带的老乡,在学术也经常有交流。历史记载,吴梅村与徐乾学、朱彝尊、尤侗、毛奇龄等在嘉兴南湖有过聚会。吴梅村应该跟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这些当时的学术大佬认识,还跟钱谦益(方以智跟钱谦益密谋反清)是忘年之交。明史编修人员应该是这些大佬的徒弟辈的学生。可以认为这些大佬同属一个广泛的学术共同体中,他们的思想会影响到那些编修明史的学生们。
四、「情」的联结
王阳明强调心,他的徒孙罗汝芳(王艮徒弟)开创泰州学派,主张「生命至上」。到了罗汝芳的徒弟汤显祖的《牡丹亭》这里,把「情」推到了至高的位置。而红楼梦就是一本大旨谈情的书。明史编修团队的老师黄宗羲的父亲是东林七君子之一,顾炎武是东林党的旗手,方以智发起的「复社」分裂自东林党。东林党跟阳明学的渊源就不必赘述了。绕了一大圈,红楼梦作者跟明史团队搭上了关系。
五、红楼梦像是凭空产生一样
明史编修团队看到了文字狱《明史》案的前车之鉴,所以在写红楼梦是秘密进行的(有点像他们的老师们搞地下反清活动),而且把成书纪年和作者隐藏得特别好。我们知道,写历史用的资料日月年份都是现成的。但是让他们杜撰一个故事出来,可能就会在年月上出差错。恰巧,红楼梦里就有角色年龄的混乱存在。#作者写红楼梦的目的是什么?启迪民智。当然了,启迪民智分多方面。我单说国家层面,红楼梦作者不单单是悼明,他们更希望的是国家能走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朝代更替的迷人圈子。我想作者们也是在编修历史时总结出这样的冀望的。红楼梦里的贾家就是国家的缩影,红楼梦的读者我想都是国家社会的中坚(古代识字的人很少),作者们希望这些士大夫可以带领着国家发展地更好。(补充:如果是王夫之的学生来写红楼梦的话,可能就是单单地悼明了,因为王夫之是个坚定的反清明遗民。但黄宗羲顾炎武的学生就不同,他们的政治思想是超越朝代更替的,跟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有些许类似。事实上,王夫之确实归隐了,没有参与清廷主持的明史编修)
六、其他一些碎片证据
万斯同逝世于1702年,跟红楼梦批语中说的芹的去世年份一样。万斯同坚持以布衣身份修明史,有点像贾宝玉对仕途的厌恶。黄宗羲遥控明史编纂,甚至可以调整明史的章卷结构。有点像批书人让芹溪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文字。方以智在桃叶渡写诗。薛宝琴也写过以桃叶渡为题的诗。
七、总结
根据红楼梦极高的文学水平来看,他的作者绝对能在历史材料中留下姓名的。只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他们没法署名,我们现代人就没法把他们匹配为红楼梦的作者。如果红楼梦的作者真的是明史编修团队,我们就可以试着回到他们那个时代环境来理解红楼梦——明朝已经灭亡,清朝刚刚建立。身边的朋友有的为明亡自尽,有的为抗清战死,有的为文字狱惨死,还有的退隐不仕清,而他们这些人却苟活着为清朝服务,心里的五味杂陈可想而知。我们试着把他们的这种自责,代入到理解红楼梦在开篇中的自责,理解石头的叹气,理解贾宝玉对自己的唾弃,就豁然开朗了。
注:本文为作者旧文,其中有些观点现已更新。
投稿作者:John Rawls
作者邮箱:151957546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