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名诵 | 孙道临诵咏贺知章《咏柳》

https://www.ximalaya.com/lvyou/23194637/180285791

‍朗诵:孙道临   雷声
撰文/制作:雷声

春天来了。

驿道边,泗水滨,柳树又抽出新枝,又长出了嫩叶。那纤纤细叶像碧绿的美玉装点枝头,把亭亭玉立的树身打扮得更加美丽动人。微风吹来,千万条柳枝,像姑娘的裙带参差袅娜,随风飘浮。这漂亮的绿绸裙带,是谁裁出来?不就是二月的春风嘛。春风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剪出了青青柳色,剪出了依依垂丝,剪出了大自然早春的新装。
这是李白的挚友贺知章在《咏柳》一诗中给我们描绘的美景。诗人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是春风唤醒了柳树,染绿了大地,给人们送来蓬勃的春天,让春风浩荡,让绿满人间——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著名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是好朋友,两人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贺知章流传下来的诗不多,收录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乐章,三首是按皇帝要求写的应制诗。但是,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称唐诗精品,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比如《回乡偶书二首》,其中一首我们在小学就学过、背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感情真实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发自心底,感人肺腑,而其深情厚意却非人人都能完全体味得到。再有,就是写柳精品《咏柳》,特别是诗中“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
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比如插柳游春、折柳送别、植柳思乡、以柳喻美,还有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从这些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
有关“柳”的古诗很多,大致有八类:
“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杨柳生长于春,茂密于夏,枝叶葳蕤,繁枝叶茂,生机勃勃,所以古人常借咏柳来赞美春天,歌咏大自然。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晏殊《诉衷情》“春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借杨柳膈应美好春天最富盛名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不但表现了杨柳精致之美,歌颂了春天的盎然生机,而且唤起了读者的联想,给人留下了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堪称咏柳的千古绝唱。

柳,美在何处?
美在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曼长披拂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借用柳条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
柳条之美,有目共睹;以柳赞人,古诗有之。但贺知章的《咏柳》诗却别出新意,翻转过来。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在诗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下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记载,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贺知章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比如沉鱼的西施、闭月的貂蝉、落雁的王昭君、羞花的杨贵妃,还有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冯小怜、一代妖姬苏妲己、命运凄惨的赵飞燕、与西施比美的郑旦、千金一笑的褒姒、因《洛神赋》被传为"洛神"的甄氏(甄宓)。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
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之类的诗句。在人们头脑中,碧玉这个人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用碧玉来比喻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这有是碧玉与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公元695年,贺知章进士及第,后来官至秘书监。公元706年前后,他与张若虚、包融在等一批江南来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词俊秀,名闻上京”。
天宝元年(公元742),道士吴筠奉皇上诏书进京,李白也因吴筠举荐而一同前往,后来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间,他们拜访了官居高位贺知章。李白把自己写的一些诗文给贺知章看,请指点一二。读了李白的《乌栖曲》,贺知章赞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读了《蜀道难》后,贺知章禁不住扬起眉毛对李白说道:“公非人世人,岂非太白星精耶!”读过李白的诗文后,贺知章感叹道,“子,谪仙人也。”
事实证明,贺知章确实是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之人。在李白没有成名之前,一眼就能看出李白诗才出众,贺知章是第一人!

86岁时,贺知章大病一场。

死里逃生后,他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

唐明皇李隆基准奏,并同意贺知章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赠出来作为道观,还特地赐名“千秋”。

临行前,唐明皇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贺知章饯行。

唐明皇又赋诗一首为贺知章送行:“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

在诗的序言中李隆基说:“天宝二年,太子宾客贺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赋诗赠行。”
大概是意犹未尽,唐明皇又写了第二首诗:“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看淡红尘、转而入道是一件极平常的事。但象贺知章这样由皇帝亲自出面召集百官为之饯行,并且还写诗相赠、以壮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实际上,这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千古奇观。
贺知章离朝廷而去了。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去世,甚至也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去没去世。只是有人听说一个人说,贺知章在某时某地死了,结果许多年后又有人看到他,并且与之交谈,贺知章甚至留下诗文。
风,柔柔的,拂过发丝,抚过面颊,吹面不寒杨柳风,暖风熏得游人醉;
柳,柔柔的,枝条曼长,新叶嫩绿,丝丝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千百年来,贺知章就活在拂面的春风里,活在摇曳的柳条里。

每当春风拂过,绿上柳梢,人们就会想起贺知章,就会想起他的《咏柳》,就会想起“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千古名句!

(2020年10月25日写于大都锦湖园)

咏 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朗诵者简介:

孙道临,原籍浙江嘉善,1921年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朗诵艺术家,多次获国内外电影艺术大奖,历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顾问。2007年12月2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孙道临1938年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43至1944年先后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一剧。1948年入清华影片公司,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团圆》。1949年,孙道临参加了上海远东影业公司《大雷雨》的拍摄,并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至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鲜活的银幕形象。1984年后孙道临自编自导影片《雷雨》、《非常大总统》,并饰演男主角。1992年执导《继母》。2001年,80岁的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孙道临曾改编过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蒂的《呼啸山庄》,翻译演出过《疯狂奇谭》,翻译出版过美国女作家丽莲.海尔曼的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等。

孙道临出版有诗歌散文集《走进阳光》、盒带《唐诗欣赏》等。

  孙道临还是一位出色的译制片配音大师。他台词处理吐字清晰、音色优美、语言准确、感情丰富,他为《王子复仇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过音。特别是1958年他在《王子复仇记》中为王子哈姆雷特配的音潇洒、俊逸、高贵而绝无媚俗气,堪称银幕经典,其配音成了当时演艺界训练口音的标准教材,甚至对全国人民从此以后的说话腔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孙道临热心推动群众性朗诵活动,耄耋老人还担任着中国朗诵协会会长一职。

作者简介:

雷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开始文学创作和从事新闻工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9年出版新闻学专著《新新闻体写作》一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谷城为该书题写书名;1990年北京亚运会撰写的通讯《如烟的梦后,是黎明》,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入亚运文献集《亚运在北京》一书;1994年,撰写9集电视片《康居》,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其大型摄影散文集《追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