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越有才的人,提拔前越要压,这样对大家都好

别人有才,直接重用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先打击一下他,再提拔一下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就不怕人才就这样流失吗?在这个急需人才的时代,这样的做法还适用吗?

其实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了,虽然我们身处的时代有所不同,历史中的很多事情并不能直接套用在我们身上,但是人的劣根性却从来没有被消除,就像很多人评价人类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史诗级的战争史,战争在存在于每个时代中,存在于每个种族中。所以说历史不能被忘记,学史,读史。在《资治通鉴·汉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对待人才的态度。议以贾谊任公卿之位。大臣多短之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为长沙王太傅。这是发生在公元前176年的故事。

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对西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被称为中华第一阳谋的《推恩令》其实也借鉴了贾谊的思想。这无疑是一个人才,并且让贾谊很舒服的是,和他年纪相仿的汉文帝对他很满意,借着这个机会,他也是顺利地站在了极高的位置上,但可能就是因为太过于顺利了,贾谊引得众人的排斥。为何会这样?很简单这是人类的劣根性之一,你可以很优秀,但如果比我还优秀,那么不好意思,我就会敌视你,如果再牵扯到一些利益关系的时候,我可能会对你出手。

贾谊肆意地展露自己的才华,完全遮住了别人的锋芒,这样的人有几个人会喜欢?这不是显得别人太无知了吗?其次贾谊提出削藩,这对于王朝来讲绝对是好事,但藩王谁乐意看到自己的权利被削弱?触动了大多数人的蛋糕,贾谊的下场会是什么样?贾谊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被权贵弹劾,被汉文帝流放,但汉文帝真的就这样放弃了贾谊吗?怎么可能,对朝廷这么有用,怎么舍得放手。

汉文帝决定要磨炼磨炼贾谊,贾谊初入官场根本不懂规矩,这样横冲直撞,会惹怒众多大臣,而且一些计策根本不适合在大殿之上讨论,这小伙子太稚嫩,所以让他到远的地方历练一番,就算得罪了人,他自己也能处理,不像在权利中心,一不小心就没了。这是对贾谊的保护,这样的手段其实我们经常能看到,比如干部下基层锻炼,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调走。

其次想真正看看贾谊是否有真才能,纸上谈兵听上去很唬人,但真正可否实行,还要看操作,王朝缺少的是干实事的人,不缺一个纸老虎。最后是想让朝中大臣服气,一个领导肯定要懂得权衡之术,王朝绝对不是一个人能撑起来的,就像是一个公司运行不是靠有一个领导就行的,还要有其他部门的配合,一个崭新的零件如果和机器不匹配的话,机器也是运行不下去的。

经过磨砺之后,贾谊必然知道如何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汉文帝从来没有放弃过贾谊,后来还让他教导自己最喜欢的孩子,这位置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都能当上的吗?可惜后来发生了很多变故,让这位才子英年早逝。【结语】有人会说,这样做会不会让人才跑了呢?古代是没有办法,但是现在的机会多啊!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

确实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强行提升一个心高气傲的干部,你感觉对于整个公司而言,是一件好事情吗?可能外国这样的情况多,但是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求稳,这种刺头会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都把你挤走。

而且现代社会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你跑了但是这边会给你的资历中添很多不利的信息,让你处处受挫,而且很多公司其实都是穿一条裤子的,心高气傲,没有沉淀的人说实话,比较难成事。沉一沉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更大的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