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锦源:平实的文章更有感染力

年轻的时候,喜欢辞藻华美的文章,因为缺少社会经历,辞藻的华美、语言的修饰成了文章最大的亮点。围绕一点层层展开,觉得这样的文章写的是美文了。

等我长大后,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才发现那些所谓的美文实际是供高中以下的学生们看的,内容空洞,思想匮乏,格局狭隘。

在我反复阅读了《中庸》、《庄子》等文章后,我才发现,古人的境界与文章的格局已经与天平齐,探讨的都是大本大源的根本性问题,是那种扑面而来,无法绕开的问题。德性成了古人汇总的一点。也是人与天发生关联的中介。

从社会生活角度,人的德性提升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实现,这即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很难形成个人权利和个人本位,有助于形成人与人的团结互助,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和促进发展进步。

从文化建设角度,人的道德本性作为人的情感体验是真实的,人的互助友爱作为人际交往要求更是令人向往的,因此道德价值取向很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价值认同,甚至还能在不同文化间达成价值共识。孔子有言:“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历史上中原文化不断吸引和吸纳周边文化发展自身,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更能促进文化融合、共谋经济发展。

最近黄国平博士的道谢论文走红,该文没有华丽的文字,只有简单朴素的话语,不煽情、走心的、娓娓道来的述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透过文章,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寒门学子人生的悲苦、命运的多舛和求学的不易。面对种种苦难,他没有被击倒,而是用难能可贵的拼劲和韧劲坚持了下来。

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顿,还承受着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一直盼着走出大山”的黄国平记不清自己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正是对读书有笃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他才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道德价值理念与辩证思维方式共同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实践。

《易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表达了中国文化“进取创新”和“包容守成”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既有道德上的不断提升,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积极创造。这是“不怨天,不尤人”的向内求索之路,它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和实干精神,而且还培养了每一个体对自身和家国强烈的责任担当。

“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信仰和坚持,寒门学子终究迎来了破茧成蝶的那一刻。在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普及化阶段过渡的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是在于他们身上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

(0)

相关推荐

  • 寻根中华文化,传承关帝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复兴,无不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繁荣为条件,以文化发展为动力,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此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素质修养,树立民族自信.振兴民 ...

  • 非遗文化都包括哪些方面?保护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一.非遗文化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 ...

  • 文学的价值是什么?——《毛白菜》第38期发刊词

    党的十九大刚刚结束,总书记为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描绘了一幅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而他提出的"以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那雄浑有力的声音仍历历在耳.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代表 ...

  • 晓锦源:禅宗与文章写作

    文章的境界,从禅宗的角度来讲是有理可循的. 禅宗说,我们写文章都是在写自己的心,无非是将心中的"相"化为文字中的"像". 因人的境界有差异,心有不同的层次,不同 ...

  • 晓锦源:选择发展还是选择完善

    四言诗衰落后出现了楚辞,楚辞衰落后出现了五言诗,五言诗衰落后出现了七言诗,古诗衰落后出现了律诗绝句,律诗绝句衰落后出现了词. 这是因为一种文体通行的时间长了,作者就越来越多,自然形成了格式套路. 豪杰 ...

  • 晓锦源: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

    2019年8月27日凌晨,京雄城际铁路跨津保铁路连续梁,来了个"空中转体".两个重4000多吨的梁体,在30米的高空旋转近60度,73分钟后桥面"握手"对接,合 ...

  • 晓锦源:海岸线经济--看不懂的未来

    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城市多数沿河而建.这主要是考虑到水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心城市,多分布于距海岸较远的大陆内地.   沿海城市都不是大城市. 迄今,中国政府已将111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 ...

  •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晓锦源:刘邦的家族识人,技高一筹

  •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晓锦源:思考工商业与农业

  • 晓锦源:粮食依旧是时代的痛点

    看到问题: 今年受蝗虫肆虐和疫情影响,全球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粮农组织几次警告今年全球可能遭遇粮食危机. 中国历史上受粮食影响,而造成的的动荡,数不胜数.鉴于此,我们有储备粮机制,而且没受蝗灾影 ...

  • 晓锦源对城市帝国,关于农村发展的商讨

    最近看了城市帝国馆友的文章,觉得很有启发,写如下的感想.但对他的提法并不认同. 城市帝国认为,农村渐失生机,究其原因有两个:1.种地不赚钱,:2.小农经济,劳动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在全球化农业 ...

  •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

    晓锦源:印度的现代化之路依旧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