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是核心,得到的助力愈多,愈能成事
如何得到友谊而免于树敌?如何得到鼓励免于沮丧?如何让别人乐于助你成功?知名的作家及演说家罗伯特·康克林要告诉你,成功绝非个人的演出而已,你得到的助力愈多,愈能成就大事。
“你给别人他所需要的东西,别人也将回报给你所需要的。”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成功秘诀在其中。真理表面上总是平凡无奇,让人忽略它的重要性。
离婚、家庭失和、工作流动大、事业停滞不前、寂寞、不被了解,种种常见的现代问题,大都因为只知要求不知付出而产生。
找出人们真正的需要,当人们说需要同情时,他们真正要的是你的了解:追求名声的人,真正要的是认同;追求权力的人需要支持与合作;建立威严的人,需要的是他人的尊敬;希望受崇拜的人,真正需要的是爱。
人们的需要是什么?你的需要又是什么?仔细考虑这两个问题,你会发现人对生命的要求,基本上是不谋而合的。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有人关心你、陪伴你、不时惦记你、注意你,让你相信自己是有点特别的。
爱是生命中最大的渴望,是欢乐的泉源,是灵魂的滋润剂。爱是带动生命旋律的情感,而人原本就是情感丰富的动物,人的行为一向受情感变化左右。
情感是抽象而难以捉摸的东西,无法加以分类,也很难用文字来形容。我们永远无法确实掌握别人的感受,我可以与你一起开怀大笑,或者去掬眼泪,但这不表示我们完全明白彼此的心境。事实上,要别人帮助你,需举例来说,你必须先帮助人,别人才会来帮助你。然而多人都习说:“如果他给我什么什么,我才要为他做什么什么。如此一来,你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了。因此,你必须采取主动,并且耐心地等待。要花点心思。
除了主动与耐心,你还必须知道许多别的事。首先,你要弄清楚你什么,还有,你打算付出什么代价换取你要的东西。如果你要的是权力与自尊自大,我想你是在浪费时间,没有人会帮你膨胀自我的。
有些人只知道关心自己的需求,从来没想到别人,更不会去关照他人的需求。父母对孩子有某种期望,却不管孩子的感受;推销员急于卖出手中货品,但从不过问顾客的意见与要求;丈夫要求妻子做这做那,但永远不知道她的想法;老师希望班上的学生努力用功,但从不知学生的兴趣这种“单相思”不借着沟通与同情,是难以互相接纳的。
人的个性根植于童年,人的个性大都在童年时便成形,而这一辈子的发展,也都以你的个性为基础,很难跳脱开来。多数人的童年都是一连串追寻爱、友情与认同的过程,而孤立与寂寞似乎永远在角落窥伺。我们骄傲地不肯承认失败、被拒绝或软弱、胆怯,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与掌声。而现在大人也和孩子一样,需要认同与掌声,害怕示弱,害怕被孤立。
我们都需要与人沟通,需要被心爱,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都来自我们周围的人,我们是不能自我完成的。没有人能独自过活,没有人能真正与人的世界脱离。有的网友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自得其乐,但终究还是要走入人群,把独处心得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与生命。
人类共同的需求,我们习惯戴着面具过日子,隐藏真正的自己,我们缺乏安全感,怀疑怯懦和种种的需要,都不能拿到桌面上说,我们总会说:“我不向别人乞求,我不要同情和怜悯,我要的是爱和尊敬。”因此我们把最大的需求埋藏在心底,只是努力地赚取他人的爱与尊敬。我们也许各有各的路,情绪变化也许大不相同,相信在内心深处都一样,同生为人,我们都有相同的基本愿望—我们都渴望被爱、被了解、被重视,我们也都需要认同、满足、鼓舞和肯定。
多数人都和你我一样,你给别人他们需要的东西,别人便会以你的需要回报你。
别人要什么?你不妨问问你自己的内心深处,你会发现你的需要正是别人的需要。以你自己为准绳,你要什么,就给别人什么,不久你会发现,别人纷纷以你最需要的东西回报你。你给得愈多,得到的也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