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思维方式之情报为先
战争是一个危险的领域,关系国家存亡,百姓生死,所以孙子在计篇中一开始就警示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不可以不认真的考察,计篇从五事七计的角度对战前的国力因素进行了总体的计算、分析和评估。那么分析的基础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情报了,能知始能谋,足够的了解要面对的对象,环境,自己,才能更好的做好行动计划。
《孙子兵法》第十三篇是用间篇,“间”,狭义的理解是间谍,广义的理解就是情报。如果没有精准的情报,那么计算和判断得出的结论就站不住脚,不能作为战略计划的依据,所有孙子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明君贤将能够之所以能够一出兵就战胜敌人,超出众人,在于事先了解敌情。话说回来,是不是足够了解敌情就一定会战胜对方呢?不一定,战争是一个相对的领域,能不能取胜不止要看己方做了什么,也要看对方是否暴露出弱点,是否给机会,孙子在第四篇形篇中说过:“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己方做足了战前准备,能够保证的只是不予敌方可乘之机,所以先知依然很重要,能够增强己方的优势,等敌方犯错,再把优势变成胜势。
这里多说一句,现代是和平年代,战争的硝烟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远,那么为什么要读《孙子兵法》呢?读了《孙子兵法》又有什么用呢?笔者个人的理解是:我们读《孙子兵法》是为了学习孙子的思维方式,学习他考虑问题的方法,学习他的行动力。这种思维方式对我们生活中、工作中我认为是有帮助的,《孙子兵法》全文不过6000字左右,但很多地方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是针对战争领域的研究,但很多原则具有一定的哲学性,是我们平时也能够用到的。就像情报为先,在我们平时自己决策的时候,也可以合法的去收集我们做决策的资料和信息,尽量多角度的去了解我们面对的事情,以期消弭信息不对称,这些信息包含一手的资料(亲自调研所得)、二手的资料(来自于书籍、网络、分析报告等)。然后参考计篇的计算、分析和判断,用一个分析框架整理我们所获得的资料,可以量化的尽量去量化,计算出相应的数据,不可以量化的就去判断,然后综合计算和判断两方面,得出一个结论,辅助我们的决策。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孙子兵法》中有很多有用的地方,在今后的文章中,我们在慢慢聊。但是对于《孙子兵法》,还是以精读为主,如果一知半解,那么还不如不读,过程可能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收获肯定会是满满的。
回到《孙子兵法》用间篇,孙子接下来说“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要事先了解敌情,不能迷信鬼神,不能用以前的经验类比,也不能完全相信数据分析,一定要取与人。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想要了解一个行业的真实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在这个行业深耕很多年的人,其次才是我们能够查找到的各种数据(包括所做的数据分析)以及能看到的案例提供的经验,只有多问行业资深从业人员,才能得到更真实、有效的一手数据,也能更快的了解行业,这里不是说数据以及案例没有用,是一个相对性的问题。当然,孙子所说的取于人指的是情报专家,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孙子说的“必取与人”,不完全恰当。
孙子在用间篇还提到了一个“以上智为间”的观点,就是用最优秀的人才去获取情报,可见孙子对于情报的重视。
情报为先,获得相关内容,再用《孙子兵法》计篇中分析框架加以计算、分析和评估,结合作战和谋攻篇,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就可以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