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是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

提  示

结婚好不好

有些人,车子撞来,那不稀奇,被人撞了才稀奇。这就是年轻人!这两天吃饱了没有事,老的少的坐在一起讨论,结婚好,还是不结婚好,分成两派,各有各的理由。有一位老同学,我看他这两天家庭痛苦到极点,结果他说,还是结婚好。我一听这些道理,都是“轻用吾身”;被汽车撞了,很容易办,两个人结婚在一起,人跟人撞了,比汽车撞了还受伤得厉害,你说对不对?
——《庄子諵譁》

夫妇是前缘,儿女原宿债

杭州城隍庙有个对联真好,把人生都说完了,你看!怎么说:
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儿女原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夫妇是前世的姻缘,感情好的是前生的善缘,吵架的坏夫妻是前生欠的债,是恶缘。不要再怨恨了,欠的债要去还,勇敢面对现实。他整你就整你,打你就打你,你前生整了他的嘛!醒世姻缘就是这样,前生打死了一只老鼠精,后来,这个老鼠精投胎做他的太太,一辈子折磨他。儿子女儿是债主,前生欠他们的债,所以儿女越多,债主越多。不过也有儿子欠爸爸的,那是来还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习禅录影》

刘邦夫妻的故事

在刘邦的家乡沛县,忽然从外地迁来一家财主吕公,等于是沛县一桩新鲜的大事。刘邦不过是一个区区的亭长,并非声名显赫的人。他在吕公过生日做寿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空手走来祝贺,在吕家的宾客签名簿上大书送贺礼的礼金万金,然后就大模大样地自己坐在首席吃喝起来。因此有人报知主人,吕公会看相,他出来一看,大奇刘邦的相貌,而且敢大胆冒充阔老,就和他结交,想把大女儿嫁给他。当然,吕老太婆是反对的,认为这种吹牛说大话的人靠不住,但因吕公的坚持,也无可奈何。当时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儿女本身没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
不过在这个历史的故事上,可以看出吕后是出身财主家庭的大小姐,不免有“骄纵”的习性,配了一个刘邦这样的丈夫,“豁达”对“骄纵”,倒也情投意合。但对她的身世,刘邦总不免会礼让她一点,不一定是怕老婆,只能说总有一点自卑感,这也是人之常情。……
因为讲到刘邦和他妻子吕后的家世,可以大胆地假定,当刘邦在草泽中,收聚流亡起兵的初步资财,是靠吕后娘家的资助。所以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以后,不但在感情上是习惯性的敬畏老婆三分,在利害关系上,吕后始终是可以“颐指气使”,俨然是站在“老板娘”当家的惯例上做事。因此形成汉朝三四百年的天下,始终是受“女主”和“外戚”所左右的家族政风。从形而上哲学的观点上讲,大自天下国家的政治,小至家庭个人的处事,真正的善恶是非,是因时因地为准,很难下定论。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转变,是非善恶也有所颠倒。但只有因果的定律是绝对肯定的,乃至唯物世界的一切科学法则,也不能违背因果律的原则。
尤其刘邦和吕后,在家庭夫妇关系上非常玄妙,历史上的记载也并没有为他隐饰。……
有一个人,叫审食其,从沛县开始就为刘邦、吕后做管家的总务,过去官称的职务叫“舍人”。当太公和吕后被项羽掳去做人质的时期,审食其也一直跟随吕后做人质的副件。历史上只用一个字,“幸”于吕后。事实上,他就是吕后的情夫。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以后,还封审食其做“辟阳侯”。侯爵不是小官,张良有大功,也不过是“留侯”的侯爵。所以后人有诗说,“汉王真大度,容得辟阳侯”。
一直到刘邦死后,吕后专政,审食其与陈平同做丞相。吕后想把刘家的天下变成吕家的天下,审食其可以说是参与其事的。最后,吕氏夺权的力量垮了,由刘邦另外一个儿子刘恒即位,就是汉文帝,也没有处置他,只把他罢免了相位。这个审食其,也可算是历史上的奇人奇事,岂不是俗话说的“有福之人不要忙”吗?……
当刘邦建立汉朝做了皇帝,在位的六七年之间,吕后还能自制,并没有做出想夺取政权,过于跋扈嚣张的举动。……
等到刘邦一死,他的儿子刘盈即位为惠帝,吕后就设法毒死了如意,又把他的生母戚姬斩断手足,挖去眼睛,弄坏她的听觉,迫她吃药变成哑巴,再把她放在厕所里,叫做“人彘”。叫自己的皇帝儿子刘盈来看。刘盈是个好心人,看后大惊大哭,就病倒了,对他的母亲吕太后说:“这样不是人做的事。我虽然是你的儿子,恐怕不能担任皇帝治理天下了。”因此,就故意服食刺激性欲的兴奋剂,天天在宫中玩女人,不大理会国政。勉勉强强在位七年,只有二十几岁就死了。这时的吕太后,才五十几岁。在历史上,就由她开始了太后“临朝称制”的创举,也可以说,由她专制独裁了八年,大量起用娘家吕氏的兄弟子侄辈,掌握军政大权,预备把汉朝的天下,换刘家成吕家。
由于这个历史真实故事,你可了解到夫妇家庭在权势利害的关系上,就会变更心志,换了一个与平常正常人格不同的心思,从爱情变成仇雠,由仁慈变成凶残,甚至亲生父子之间、母子之间,也会变做仇人。当然不只是女性如此,男性也会有同样情况。这种情形,岂只在权势富贵中心的帝王家族,即使在三家村里有一两亩薄田的农家,也随时随地可见的。……
再看吕后的聪明,比刘邦也差不到哪里去。她临朝称制,等于做了八年的女皇帝,临死以前告诫兄弟吕禄、吕产说:“我崩,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勿送丧,为人所制。”可见她也早有先见之明。只可惜她的兄弟比她差太远了。但她两夫妻的故事,在西汉、东汉两朝的末代,变更剧本,始终反反复复在重演,非常可悲可叹。由此看来历史与人生,再三反思,便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学养的原则,是有多么重要啊!
——《原本大学微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