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江湖中有一句,“欲练此功,必先自宫”!无人不知!
中医的江湖中,也有一句无人不知的话,“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但,“三世”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三本中医典籍”!哪那么多典籍,那么多自宫!
打开你的QQ音乐搜索“笑谈中医”,再点击“电台”,再选择“关注”,效哥会定期更新!
中医课程:痛经、头痛、强直性脊柱炎——藁本 王致效中医世家 - 笑谈中医
3、是“看了三本书”的中医厉害,还是三代人研究一个病的中医厉害?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明代以前,基本上大家公认的是“三世”指的是“三代中医世家”,极个别人认为是“三部典籍——《针灸》、《神农本草经》、《太素脉诀》”!
“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太素脉诀》。《脉诀》所以查证,《本草》所以辨药,《针灸》所以去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医。”
郭德纲郭老板说得对,“如果不能骂人,此处我无话可说”!医学是个实践、实战学科!如果读书就可以称为中医,那还开那么多中医学院干什么?还规培干什么?郭老板还说过,“相声再不济,也不用一个外人来对行内的人指手画脚”!TM是注册商标还没发下来之前的意思,你们别想歪了!但是,宋濂,你忘了《礼记.曲礼下》原文中还有一处“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的“三世”,如果你不傻,来解释一下?和《礼记》同时代的先秦,基本上最讲究“一技之长、世代相袭”,对吗?《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中“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来,宋濂,出来,你给效哥解释一下“划船的也必须读《针灸》、《本草》、《太素脉诀》吗”?仲景先生说的“各承家技”!你给效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各承TM的家技?“各承家技”,如果不是“三代中医世家”,那又是什么?3、是“看了三本书”的中医厉害,还是三代人研究一个病的中医厉害?
“我们家从我祖爷爷那辈人,就治这一个病!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考虑,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我要献出秘方......”
编剧小哥,导演小哥,你们太省事了吧,换点台词,也不至于穿帮啊!读了三本书,或者三部典籍,他临床又有多少?微信群讲课,应该是没啥问题!看病,还差远了!理论上的推演,可以头头是道!但,现实中的看病,凶杀恶斗!王占海的意思,我一个手能举起100斤,打你个小鸡子一样的体格,还费事吗?一龙怼回去的话,非常接地气,“我打了几十场比赛了,你一场都没打过,你输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看病,能积累下多少经验,真的不会太多!传给了儿子,儿子用这些经验,再升华这些经验,再传给孙子,孙子一接手,就已经是“医三代”了!医三代学到的东西,哪怕不动脑子,也是两代人“无数教训换来的经验”!爷爷和爸爸两代人,已经把用过的无效的东西摒弃掉了,把有效的东西继续加精置顶,能没效果吗?两代人仅“熟地”就用了160吨,相当于160,000,000g,那么,实战之中摸索出的熟地使用心法,会比读了三本书就敢微信群讲课的人弱吗?你读了三本书、没摸过一个患者的手,你的“中医必杀技”的熟练又在哪里?从生出来,就耳濡目染,你说,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世家中医的孩子,可以不学中医,如果学,未必会超越祖宗的名头,但,也绝不会很差!
我的奶奶、许老的老伴,这都是不从医的家庭主妇,但,她们耳濡目染之下,随便说出一些药,放心,绝对管用!什么是绝招?再拙劣的招数,只要重复100万遍,就是绝招!泰森最著名的躲闪,一天10000遍的练习!邓亚萍,一个挥拍动作,最低4000次起!难道是看了一万本“怎么打拳击”、“怎么打乒乓”的人的技术更好吗?所以,此文,读到此处,诸君若扔觉得“三世”是指的三本典籍的,效哥就拿你没办法了,买包辣条,看海贼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