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形意拳四代渊源记录
导 言
清末民初,河北定兴县张祖庄村李彩亭、李文亭、李耀亭三兄弟,以形意拳名扬四海、驰誉南北,被武林誉为“李氏三杰”、“定兴三李”。
李氏三杰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为清代著名武术巨擘李铁珊,“三李”自幼随父李梁栋习练长拳,后兄弟三人同拜形意拳大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与众多门派武术大师广泛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武学体系,在京津冀地区传授拳术,为形意拳在民国年间成为强国强种、振起民族精神的一国之术贡献卓著。
李敦素先生,名春白(亦用醇白),号北园居士,孙禄堂弟子。河北省定兴县张祖庄村人,生于1907年3月10日,逝于1984年8月6日。祖上世代习武,名家辈出。其父李文亭字星阶,伯父李彩亭字呈章,叔父李耀亭字子扬,均为驰誉南北的武学大家,被武林誉为“李氏三杰”、“定兴三李”。
李敦素幼年随父亲李星阶在天津中华武士会习武,奉父亲之命专攻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术。当时正值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天津中华武士会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武术社团,是武林各派名家、巨擘的云集之所。李敦素在武士会不仅受到父亲李星阶先生的精心培养,而且得到李存义、尚云祥、周祥、郝恩光、程海亭诸先生的传授与指点。民国九年(1920年)孙禄堂先生做客中华武士会,见李敦素拳功扎实,天资极佳,收为入室弟子。自得列孙先生门墙之后,李敦素融孙李两家拳技于一炉,简练揣摩,无间寒暑,不数年便在武士会众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武术教师。他在刻苦习武之余,还敏求文事,折心书画,经史子集,靡不备究,尤喜书法,其书脱体魏碑,颇具大家风范,为津门书画大家阎子阳先生的得意弟子。
李氏形意拳第四代嫡传李洪忠先生之父李茂林老人乃李敦素之子,父子两代继续传承李氏形意拳,桃李满天下。
李氏形意拳四代传人---李洪忠先生近照
【爱我家乡】
定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形意拳(李氏形意拳)
清末民初,河北定兴县张祖庄村李彩亭、李文亭、李耀亭三兄弟,以形意拳名扬四海、驰誉南北,被武林誉为“李氏三杰”、“定兴三李”。
李氏三杰出生于武术世家,祖父为清代著名武术巨擘李铁珊,“三李”自幼随父李梁栋习练长拳,后兄弟三人同拜形意拳大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与众多门派武术大师广泛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武学体系,在京津冀地区传授拳术,为形意拳在民国年间成为强国强种、振起民族精神的一国之术贡献卓著。
李彩亭(1872—1930),字呈章,李氏三杰排行老大,年十八保镖于苏州,蜚声南国,民初参与创办天津中华武士会和北京尚武学社,于京津两地设教,门徒极盛。李彩亭初擅地堂拳、地堂刀、米砂刀、米砂剑、翼德枪,三十岁改习形意,精形意各路拳法,沉实灵妙,俱臻上乘,为形意拳一代名家。
李文亭(1877—1945),字星阶,李氏三杰排行老二,幼承家学,复精于内外各家技艺,十八岁保镖于奉天,设镖局,民国元年参与创办中国北方最大的武术社团“中华武士会”,民国四年,任职于蔡锷军中,讨伐袁世凯复辟,屡立战功。民国六年,接替其师李存义任中华武士会会长,成为北方武林的鼎足人物,民国七年夏,天津博物院召开成立大会,同时举办武术展览会,李星阶召集北方数省60多个门派,300多武术家莅会,盛况空前。同年秋,率领中华武士会60余人参加北京万国赛武大会,赢得金牌11枚。民国十七年与河北省主席商震、北平警备司令张荫梧、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及社会名流,发起成立河北省国术馆,李星阶被公推担任教务处长。民国十八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和民国二十二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国术考试李星阶、李子扬兄弟均被聘为评判委员。李星阶主要的形意拳法有:三体式、五行拳、十二形拳,单练套路有五行连环、杂式锤、四把拳、八式拳、十二洪拳、八字功等,器械有:连环剑、三合刀、连环枪、行步六剑、六合刀、六合枪等,皆传于中华武士会及河北省国术馆众弟子。抗日战争开始后,李星阶回乡组织抗日队伍,在军队中传授形意武术,保家卫国。
李耀亭(1883—1956),字子扬,李氏三杰排行老三。早承父训入鄚州师事李存义,于形意特精,善三合剑、龙形剑、杂式锤、锁口枪,各种兵器无不精通,民国元年中华武士会发起之时,李耀亭演练形意拳,地砖碎者数方,震惊主办方,从此形意拳定为中华武士会传播的主要拳种。其后,执教于北洋大学四十余年,身居一校,誉塞全国,学生遍及海内外,民国七年,北京开万国赛武会,李子扬演练李氏家传三合剑,身势低,走剑缓,气贯穿,步军统领李阶平将军谓左右:神技乎,剑势以低为难,舞者身伟而若斯,功力深也。解放后,积极参与及组织全国、河北、天津武术活动,为新中国武术建设贡献了力量。
李氏三杰在中国北方地区育人无数,中华武士会、北京尚武学社、河北省国术馆曾作为北方地区形意拳的传播基地,为民国时期形意拳法进入各级学校和军队奠定了基础,李氏三杰所独具特色的李派形意,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2013年11月21日,被保定市政府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宗师】李敦素
2013-09-08 太极文化
李敦素先生,名春白(亦用醇白),号北园居士,孙禄堂弟子。河北省定兴县张祖庄村人,生于1907年3月10日,逝于1984年8月6日。祖上世代习武,名家辈出。其父李文亭字星阶,伯父李彩亭字呈章,叔父李耀亭字子扬,均为驰誉南北的武学大家,被武林誉为“李氏三杰”、“定兴三李”。
李敦素幼年随父亲李星阶在天津中华武士会习武,奉父亲之命专攻形意、太极、八卦等内家拳术。当时正值中国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天津中华武士会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武术社团,是武林各派名家、巨擘的云集之所。李敦素在武士会不仅受到父亲李星阶先生的精心培养,而且得到李存义、尚云祥、周祥、郝恩光、程海亭诸先生的传授与指点。民国九年(1920年)孙禄堂先生做客中华武士会,见李敦素拳功扎实,天资极佳,收为入室弟子。自得列孙先生门墙之后,李敦素融孙李两家拳技于一炉,简练揣摩,无间寒暑,不数年便在武士会众学员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武术教师。他在刻苦习武之余,还敏求文事,折心书画,经史子集,靡不备究,尤喜书法,其书脱体魏碑,颇具大家风范,为津门书画大家阎子阳先生的得意弟子。
由于李敦素先生武功出众,且颇具文彩,被天津法政大学、中法大学聘为武术教员。1933年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李敦素先生成为最年轻的评判委员,曾与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军政要员及武林名家合影。“七七事变”后,不甘当亡国奴的李敦素陪同父亲李星阶先生返回家乡,协助李星阶先生组织成立抗日联庄自卫团,李敦素担任武术连连长,率领武术连战士清剿匪患,抗击日寇,保平安于一方。
解放后,1952年天津举行民族形式体育比赛,李敦素先生参加了擂台赛,以精湛的内家拳技,连胜十余场,获得优胜。1956年,经北京市体委批准,在德内大街创建“中华武术社”,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先生在京设教期间,与京城名师孙存周、陈发科、胡耀贞、陈子江、吴玉宝、郝甲三、唐凤亭等常相过从,交流技艺,深得同道赞誉。三年困难时期,李敦素先生为减轻学生们的经济负担,于1961年停办武术社,返回故里继续传授后昆。1975年夏应武汉武林人士联合邀请,赴汉传拳,李敦素先生以精湛的示范、高超的技击艺术和精辟的理论讲解,倾倒了武汉众多的武术爱好者,以致先生返里后数年间,武汉的众学生多次来信请求先生先生再次赴汉讲学。李敦素先生以年事以高,不能远游,未能成行,众学生引以为憾。
李敦素先生治学态度严谨,从不故弄玄虚。他克承师训,崇尚武德,虽然一生与同道较技机会很多,但从不用毒手伤人,只是制住对方,点到为止,令对手口服心服。他耿直谦逊,低调为人,与同道比武切磋之事迹,从不向家人及外人提及,亦从不对同道拳艺评头论足。先生一生择徒甚严,注重以德选材,不肯轻录门墙。主要传人有:其子李伯林、李长林、李茂林以及于学粹、徐林彩、关永年、王思堂、星富友、刘茂林、李世明、董玉泉、崔鉴森、何伯勋、杜玉阶、李元超、王庆林、李德水等。
北京三丰堂武术馆公众微信号:
太极文化(taijiwenhua)
弘扬太极文化,承传太极技艺,
研几太极理学,体悟太极心法,
推广太极运动,普及太极健身,
崇尚太极养心,顿觉太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