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狂澜的全才,书风妍美,小楷直入晋唐!白蕉:书法,由他而衰
书法,是中国汉字独有的艺术,随历史发展和审美的需要,分为五体:篆、隶、楷、行、草书,能写好一种书体,就很了不起。
而历史上有一个全才,五体样样精通,具有上佳作品传世,他就是元代的赵孟頫!
很多人喜欢把书法史发展到不同阶段,按照“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人尚态”来区分不同时期书风特点!
其实如果再简单一些,可以用“复古”和“创新”交织来形容,尤其是到了宋代,以“创新”为主,反对唐人的法度森严,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给书法注入新的生命和发展动力,也是常说的“尚意”!
结果南宋,书法已经开始出现颓靡之风,各种“丑书”、“怪书”层出不穷!
这种情形,与今日书坛何等相像,某些书法名家提出:
书法在实用上已经式微,应该发展成为纯线条的视觉艺术!
甚至搞出“无字”、“射书”书法等等后现代形式!
如此发展下去,会不会再现南宋后期的散漫无羁,不可收拾的局面!
每当书法发展岌岌可危时候,总有一些书家站出来,高举“复古”大旗,如元代的赵孟頫,力挽狂澜,挽救了中国书法。
赵孟頫提出向“晋唐书家”学习,而直接略过宋朝,他向晋唐的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褚遂良、李北海等人学习,并提出: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
如何处理笔法和字形的关系,他也给出自己的见解: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赵孟頫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宋代书风,并称雄一时,且有“元人冠冕”之称,师古而泥于古,对古人,他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善于变法,结合个人所长,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赵体,书风妍美,直入晋唐,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为“楷书四大家”!
后世的700多年,大多书家并没有突破赵孟頫的书风,其中也包括文徵明、董其昌等等后世名家,均受其影响,后来的台阁体、馆阁体,均是受赵孟頫、董其昌影响颇大,后世并称为“赵董书风”!
关于赵孟頫的书法,赞美者众多,其中清人冯班说过:
赵松雪(孟頫)更用法,而参之宋人之意,上追二王,后人不及矣。为奴书之论者不知也。
也有反对的,董其昌说他“因熟而俗”,傅山说他“媚而无骨”!
白蕉先生在《书学十讲》中也谈到:
"我国的书法,衰于赵、董,坏于馆阁,忸怩局促,无地自容”
而央美邱振中教授在《书法》一书中,做出中肯的评价:
“通过这些对立的评价,对赵孟頫提出批评者,都集中在作品形态的评说,而赞扬者,是对作品神采的激赏!”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最大贡献就是:不炫技,而能表现出罕见的韵致!
赵孟頫的笔法,脱胎于晋唐,但是他化繁为简,笔笔精到,尤其是他的小楷,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空灵淡荡,高怀绝俗,凭靠他那并没有多少复杂性、独创性的点画、结构、章法,表现出常人难以企及的神韵!
以他的小楷作品《闲邪公家传》为例,颇有几分《黄庭经》、《乐毅论》的神韵,再现他对王羲之的小楷,心摹手追,形神兼备,在神似而形不似,有自家风貌,而不突兀,法度严谨,又不呆板死滞,
对于该卷,李衎评价最为精准:
“子昂之书,全法右军,为得正传,不流入异端者也。”
面对今日书坛各种丑书、江湖书体,我们是不是也该向赵孟頫一样,再次提出“师法古人”呢?!
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赵孟頫的《闲邪公家传》全卷复制品,177*29cm,与原作等大,在宣纸艺术微喷制作而成,再现原作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