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梦多易惊、彻夜无眠——各种失眠类型大盘点,辨因论治疗效好!
本文已由经益中医学院「专业审稿团」审核
▼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中失眠发生率高达38.2%,已经高于欧美等发达地区或国家。
有人入睡苦难,有人睡后易醒,有人梦多易惊醒,有人彻夜无眠……
不同的类型,相同的痛苦!今天小编从病因出发,总结治疗各类型失眠的中药及针灸调理方法,失眠的朋友快看过来哇!
祖国医学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黄帝内经》中曾有失眠的相关记载“不得眠”“目不眠”“不得卧”。
中医学中认为失眠本质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多与心、肝、肾、脾等器官功能失调,心神失养或不安有密切相关。
入睡困难,调肝柔肝
“七情致病,必由肝起”,情志致病必先伤气,肝为刚脏,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调理脏腑一身气机。
若肝火旺盛,郁而化火,火性上炎,扰动心神。
取穴:太冲、行间、期门
选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或肝郁气结,气滞则血行不畅。
取穴:膻中、期门、水沟
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或阳亢伤阴,灼伤肝阴肝血,煎熬成瘀则肝血亏虚。
取穴:内关、神门、膈俞
选方:四物汤合酸枣仁汤加减
或肝血虚生热,扰乱心神,众多机制导致心神失养而致入睡困难。
取穴:神门、内关、太冲
选方: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
睡后易醒,健脾和胃
脾在志为思,《景岳全书·不寐》指出:“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增快,工作压力逐步增大等诸多因素,人们思虑过度,所思不遂,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脾胃运化失衡,导致气滞、气结,故容易引起失眠,睡后易醒,睡不安稳。
取穴: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
选方:归脾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内关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合阴维脉相通穴,具有宁心安神、降逆和胃之功,三阴交乃肝、脾、肾三经交汇穴,能调阴阳、滋阴潜阳的作用,四神聪、百会为诸阳汇聚之处,能调节一身阳气,阳气实则阴平阳秘。
梦多易惊,实胆安神
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胆主决断,主少阳升发之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心胆与情志的调畅、正常睡眠的维持密切相关,如清朝医家沈金整所言:“有必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寐者”。
取穴:心俞、胆俞、大陵、内关、丘墟、光明。
选方:安神定志丸合温胆汤加减。
心俞和胆俞均为背俞穴,对其进行补法,可温养胆腑,实胆气,宁心安神。
内关同阴维脉,调寤寐,大陵为心包经输穴兼原穴,取之可使心包经气疏通,则心神安定。
光明为胆经的络穴,络穴,即联络之意,能疏通经络气血流动,补充足少阳胆经的相火之气,经气畅达而气血得通,心神得安。
彻夜无眠,交通心肾
长时间生活不规律、熬夜、过劳、房劳过度及素体阴虚和养生保健意识缺乏等,造成肾阴或心血消耗太过,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血暗耗,心火独亢,失于下降,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如《景岳全书·不寐》云:“真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取穴:神门、安眠、肾俞、心俞、太溪、印堂。
选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
神门、太溪为心、肾的原穴,针刺神门能清心泻火、宁心安神,针刺太溪可益肾气、滋肾阴,两穴合用能益肾养心、定志安神,从而使心肾相交、阴阳调和,水火既济,达到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目的。
安眠穴为治疗失眠的经外奇穴,具有安神定志,镇心安神之功,心俞、肾俞均为背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从巅入络脑”,故针刺肾俞、心俞可起到滋阴补肾、清心降火的作用,而达到交通心肾、安神定志的目的。